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30岁及以下年龄独生子女占同龄人口的29.30%。独生子女比重增加引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孩子的心理调适问题。日本不少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晨昏颠倒,起居无时,且对父母既没有交流的欲望,也没有交谈的热情。所有这一切,都是生命个体被无情孤立之后而引起的孤独心理所致。平时,我们的孩子独自吃饭,独自睡觉,独自做作业,闲下来独自抱电视,日子过得单调乏味。
暑假将至,我们难道还要让孩子继续孤独下去?让孩子们过一个有兄弟姐妹的暑假,体验一下当年的我们呼朋引伴,啸聚山林,捉迷藏、跳房子、打着呼哨飞跑的快乐吧!
【父母困惑】
孤独比疾病更可怕
可怜的小胖子
口述/(河北)江辉
我儿子今年八岁,却成了一个饱吃闷睡的小胖子。他每天的任务就是上学、放学,放学后对着电视里的白痴版肥皂剧傻乐:“嘿嘿嘿,嘿嘿嘿。”我给他买了一大堆儿童益智图书,他不爱看,撂一边长灰尘。我很担忧,把他往外赶:“你出去玩会儿行不行?看你,都胖得走不动路了!”孩子从电视跟前扭过头来,一动不动地盯着我看。然后,他眼圈就慢慢红了:“我出去,和谁玩呢?”我们住的是点式楼,有限的十二户人家里,除了一家能听到婴儿的哭声外,别的全都是忙忙碌碌的成年人。我无话可说。暑假来临,我该怎么办呢?
女儿是否得孤独症了?
口述/(江西)洹涛
那天放学后,女儿捉了两只蜗牛。她本来就养着一缸金鱼和一只猫,再添上不时加入的“外来妹”,真热闹。爷爷奶奶不许她出门,怕被拐跑;和小朋友玩,又怕她被带坏,整天把她关在家里。结果,别的小朋友叫她去玩,她说:“不去!”我看着别的孩子在楼下逗蝴蝶、采野花,就问女儿:“你怎么就不去呢?”她置若罔闻。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好东西大家吃,坏事大家一起干。当时我们日子是难过的,但过后想想很甜蜜。可是,女儿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女儿是不是得孤独症了?
【拉拉队】
如何帮孩子战败孤独?
选择一:杀回老家。农村里天好地好,鸡多猪多牛羊多娃娃也多,把孩子放进去,如同一滴水融进一片海,再合适不过。
乡间的小燕子
支招人/(江苏)明凡
我女儿10岁,去年暑假,我带她去了我娘家的小村庄。她一去就被好多小孩子团团包围。那里山清水秀,瓜果飘香,村民很纯朴,小孩子可爱天真,女儿刚开始时局促不安,但不一会儿就和小朋友们玩到一块了。我们把她接回来之后,她看见乞丐再也没有目不斜视地走过,而是轻轻地放下一枚硬币。我说你以前不是讨厌乞丐吗?她说唉呀,妈妈,我姥姥家的那些人,要饭的来了,他们就给人家送饭,你送一碗,我送一碗。我的小伙伴们,还给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饼干……我很欣慰。她受这些善良、纯朴的小伙伴们的影响,原来麻木、尖刻的心思也变得美丽、柔软。暑假又要来了,我准备再把她送回去,让这只憋了几个月的小鸟,重新变回乡间田野里飞舞的小燕子,和一大群小燕子在一起唧唧喳喳,快快乐乐地生活。
选择二:城里娃娃结伴耍。只要是有心的父母,即使不回老家,也能在城里找到适合孩子度过暑假的最佳方式。几家联合,轮值管理,也是不错的选择。
城里的“星星团”
支招人/(北京)于谦谦
我花了半个月时间,联合了五个“孩儿妈”,组织起一个“星星团”。一放暑假,妈妈们轮流当班,把孩子们集中在我家的大客厅,实现快乐共享。刚开始时,我的孩子很霸气:“你,给我把这个拿来!”“你,给我把那个拿来!”我气坏了:“人家凭什么要听你的话?不许你再这么霸道!”他噘着嘴后,我口气和缓下来:“乖,他们是你的兄弟姐妹,你要和大家学会分享,好吗?”后来的一段时间,孩子们相处得越来越好。原来小心眼儿的变得豁达了,原来爱独占的学会分享了,原来的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原来的“横葱”变成“顺毛驴”。他们出外游玩的时候,尖叫、呼哨、奔跑,累得满头满脸的汗,可是非常快乐。看来,孩子们的的确确是需要一个有兄弟姐妹的生长环境啊!只有这样,才能一路成长,一路歌唱,一路不孤单。
选择三:和穷孩子结对子。这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也过过苦日子,既能排除孤独,又能激发孩子的慈善之心,何乐而不为?
认下一门穷亲戚
支招人/(吉林)永春
我参加了本地报纸办的爱心传递活动,资助着一个贫困孩子上学。这个女孩很懂事,最近还邀请我女儿到她家去做客。她家怎么好去呢!一个瘫痪在床的妈妈,一个失明的爸爸。我女儿住惯了120平米的大房子,去了不得不捏着鼻子逃出来?可是女儿整天憋在家里也不是事,干脆,送她去试试。刚去的第一天,因为没有抽水马桶,没有干净毛巾,洗澡只能用脸盆晒点热水,女儿难受极了,粗茶淡饭哽着喉咙,说什么也咽不下去。后来,她才慢慢习惯起来,帮着小姐姐煮饭煮菜、洗衣晒被,给她妈妈擦身,拿着探杆引她爸爸过马路,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做作业。她看小姐姐的作业清楚而整齐,自己却写得像蜘蛛爬,又羡慕又惭愧。看来,这样做效果不错,我想让她认下这门穷亲戚,暑假时你来我往,既不孤独,又能让孩子变得懂事。难怪,最近不少电视台都在推出“交换生存实验”的节目呢。
【专家说法】
坏伙伴胜过好老师
杨剑(南昌市教育局)
自从人类诞生,群居共食就是天性,相助共生也是天性。而现在,独生子女成为主流,所以社会现象和人类本性产生尖锐的矛盾。假如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正常、健康、有效交流的成长氛围,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麻木,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性格。
为了避免孩子形成性格缺陷,父母一定要给他们创造和同龄人交流、交往的机会。成年人的关注和爱毕竟带着居高临下的滋味,而在孩子之间,幼稚与幼稚是平等的,笨拙与笨拙是平等的,连粗暴与粗暴也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中所获得的甘甜与苦涩,所增长的体验与才智,包括怎样体恤别人、跟人协调、坚持主张、实现权利、谦让和忍受委屈……这些,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永远无法得到的。伊索有一句话:“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强调了伙伴有着老师替代不了的作用。所以,如果再不努力改善孩子的生长环境,孤独将不仅再是成年人的事情。
【他山之石】
国外如何教孩子抵抗孤独
韩国联谊社区——为孩子找个伴。业主自发组织起来,让孩子们互相串门、结伴玩耍,在相对封闭的社区内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西班牙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父母鼓励孩子抱上篮球去篮球场,很快就会有别的孩子过来一起玩。他们较之中国城市的孩子在室内独自阅读、弹琴、画画,更能对抗孤独。
美国带上孩子去兜风。每逢节假日,老爸老妈就开车带上孩子往旷野跑。大自然的风景绝美,是对抗孤独的良药。这时,谁还愿意抱着电视或守着电脑傻笑呢?
瑞士想花钱自己挣。瑞士的父母让孩子花钱自己挣,比如擦皮鞋、打扫房间卫生、清雪、除草。在自食其力的过程中,既没有娇惯出来无所事事的阴影,也极少孤独症的流行。
(编辑/李贤平)
暑假将至,我们难道还要让孩子继续孤独下去?让孩子们过一个有兄弟姐妹的暑假,体验一下当年的我们呼朋引伴,啸聚山林,捉迷藏、跳房子、打着呼哨飞跑的快乐吧!
【父母困惑】
孤独比疾病更可怕
可怜的小胖子
口述/(河北)江辉
我儿子今年八岁,却成了一个饱吃闷睡的小胖子。他每天的任务就是上学、放学,放学后对着电视里的白痴版肥皂剧傻乐:“嘿嘿嘿,嘿嘿嘿。”我给他买了一大堆儿童益智图书,他不爱看,撂一边长灰尘。我很担忧,把他往外赶:“你出去玩会儿行不行?看你,都胖得走不动路了!”孩子从电视跟前扭过头来,一动不动地盯着我看。然后,他眼圈就慢慢红了:“我出去,和谁玩呢?”我们住的是点式楼,有限的十二户人家里,除了一家能听到婴儿的哭声外,别的全都是忙忙碌碌的成年人。我无话可说。暑假来临,我该怎么办呢?
女儿是否得孤独症了?
口述/(江西)洹涛
那天放学后,女儿捉了两只蜗牛。她本来就养着一缸金鱼和一只猫,再添上不时加入的“外来妹”,真热闹。爷爷奶奶不许她出门,怕被拐跑;和小朋友玩,又怕她被带坏,整天把她关在家里。结果,别的小朋友叫她去玩,她说:“不去!”我看着别的孩子在楼下逗蝴蝶、采野花,就问女儿:“你怎么就不去呢?”她置若罔闻。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好东西大家吃,坏事大家一起干。当时我们日子是难过的,但过后想想很甜蜜。可是,女儿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女儿是不是得孤独症了?
【拉拉队】
如何帮孩子战败孤独?
选择一:杀回老家。农村里天好地好,鸡多猪多牛羊多娃娃也多,把孩子放进去,如同一滴水融进一片海,再合适不过。
乡间的小燕子
支招人/(江苏)明凡
我女儿10岁,去年暑假,我带她去了我娘家的小村庄。她一去就被好多小孩子团团包围。那里山清水秀,瓜果飘香,村民很纯朴,小孩子可爱天真,女儿刚开始时局促不安,但不一会儿就和小朋友们玩到一块了。我们把她接回来之后,她看见乞丐再也没有目不斜视地走过,而是轻轻地放下一枚硬币。我说你以前不是讨厌乞丐吗?她说唉呀,妈妈,我姥姥家的那些人,要饭的来了,他们就给人家送饭,你送一碗,我送一碗。我的小伙伴们,还给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饼干……我很欣慰。她受这些善良、纯朴的小伙伴们的影响,原来麻木、尖刻的心思也变得美丽、柔软。暑假又要来了,我准备再把她送回去,让这只憋了几个月的小鸟,重新变回乡间田野里飞舞的小燕子,和一大群小燕子在一起唧唧喳喳,快快乐乐地生活。
选择二:城里娃娃结伴耍。只要是有心的父母,即使不回老家,也能在城里找到适合孩子度过暑假的最佳方式。几家联合,轮值管理,也是不错的选择。
城里的“星星团”
支招人/(北京)于谦谦
我花了半个月时间,联合了五个“孩儿妈”,组织起一个“星星团”。一放暑假,妈妈们轮流当班,把孩子们集中在我家的大客厅,实现快乐共享。刚开始时,我的孩子很霸气:“你,给我把这个拿来!”“你,给我把那个拿来!”我气坏了:“人家凭什么要听你的话?不许你再这么霸道!”他噘着嘴后,我口气和缓下来:“乖,他们是你的兄弟姐妹,你要和大家学会分享,好吗?”后来的一段时间,孩子们相处得越来越好。原来小心眼儿的变得豁达了,原来爱独占的学会分享了,原来的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原来的“横葱”变成“顺毛驴”。他们出外游玩的时候,尖叫、呼哨、奔跑,累得满头满脸的汗,可是非常快乐。看来,孩子们的的确确是需要一个有兄弟姐妹的生长环境啊!只有这样,才能一路成长,一路歌唱,一路不孤单。
选择三:和穷孩子结对子。这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也过过苦日子,既能排除孤独,又能激发孩子的慈善之心,何乐而不为?
认下一门穷亲戚
支招人/(吉林)永春
我参加了本地报纸办的爱心传递活动,资助着一个贫困孩子上学。这个女孩很懂事,最近还邀请我女儿到她家去做客。她家怎么好去呢!一个瘫痪在床的妈妈,一个失明的爸爸。我女儿住惯了120平米的大房子,去了不得不捏着鼻子逃出来?可是女儿整天憋在家里也不是事,干脆,送她去试试。刚去的第一天,因为没有抽水马桶,没有干净毛巾,洗澡只能用脸盆晒点热水,女儿难受极了,粗茶淡饭哽着喉咙,说什么也咽不下去。后来,她才慢慢习惯起来,帮着小姐姐煮饭煮菜、洗衣晒被,给她妈妈擦身,拿着探杆引她爸爸过马路,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做作业。她看小姐姐的作业清楚而整齐,自己却写得像蜘蛛爬,又羡慕又惭愧。看来,这样做效果不错,我想让她认下这门穷亲戚,暑假时你来我往,既不孤独,又能让孩子变得懂事。难怪,最近不少电视台都在推出“交换生存实验”的节目呢。
【专家说法】
坏伙伴胜过好老师
杨剑(南昌市教育局)
自从人类诞生,群居共食就是天性,相助共生也是天性。而现在,独生子女成为主流,所以社会现象和人类本性产生尖锐的矛盾。假如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正常、健康、有效交流的成长氛围,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麻木,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性格。
为了避免孩子形成性格缺陷,父母一定要给他们创造和同龄人交流、交往的机会。成年人的关注和爱毕竟带着居高临下的滋味,而在孩子之间,幼稚与幼稚是平等的,笨拙与笨拙是平等的,连粗暴与粗暴也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中所获得的甘甜与苦涩,所增长的体验与才智,包括怎样体恤别人、跟人协调、坚持主张、实现权利、谦让和忍受委屈……这些,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永远无法得到的。伊索有一句话:“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强调了伙伴有着老师替代不了的作用。所以,如果再不努力改善孩子的生长环境,孤独将不仅再是成年人的事情。
【他山之石】
国外如何教孩子抵抗孤独
韩国联谊社区——为孩子找个伴。业主自发组织起来,让孩子们互相串门、结伴玩耍,在相对封闭的社区内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西班牙爱孩子就让他多运动。父母鼓励孩子抱上篮球去篮球场,很快就会有别的孩子过来一起玩。他们较之中国城市的孩子在室内独自阅读、弹琴、画画,更能对抗孤独。
美国带上孩子去兜风。每逢节假日,老爸老妈就开车带上孩子往旷野跑。大自然的风景绝美,是对抗孤独的良药。这时,谁还愿意抱着电视或守着电脑傻笑呢?
瑞士想花钱自己挣。瑞士的父母让孩子花钱自己挣,比如擦皮鞋、打扫房间卫生、清雪、除草。在自食其力的过程中,既没有娇惯出来无所事事的阴影,也极少孤独症的流行。
(编辑/李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