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承担起立德树人造就中华栋梁的神圣使命、引领新时代文化繁荣是大学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新使命;新征程;新文化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在这世界之大变局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大学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包括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包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我们大学图书馆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1)比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都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可以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2)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既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国人的行为方式。
(3)比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庸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既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也滋养了独特豐富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二)大学图书馆人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1)我们大学图书馆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引导广大读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真正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发思想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推出更多优秀思想理念,精致的文化作品,科学的创新成果。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提升新服务。
(2)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所需要解决的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传承和弘扬,更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内在要求。如何将传承和弘扬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二)努力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生机
通过不断补充、拓展、完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吸收借鉴和融通国外优秀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在多种文化的交锋、交流、交融的对话过程中,用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洞察、辨别、吸纳、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借助现代化手段表达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动阐释和普及。
大学图书馆既有地域优势,又有资源优势。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等各种现代化方式,综合运用报纸、书刊、新媒体视听、网络等各类载体和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推出移动客户端、掌上应用APP,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馆藏文物资源三维可视化展示,丰富了读者体验,有效激发出读者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通过新颖的视听语言、创新的解读方法、易于传播的年轻化表达,成功广泛“圈粉”。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为创新的方式,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学生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人人了解、人人保护、人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润娣“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4-30
[2]刘雅琼“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9-08-10
[3]浩歌“着力提升大学的引领文化能”《中国高等教育》2006-09-18
作者简介:
桂兰(1962-),女,蒙古族,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沙拉买提·依明艾山(1983-),女,民族:维吾尔族,籍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历:研究生,职称:馆员,研究方向:民族理论政策
关键词:新使命;新征程;新文化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在这世界之大变局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大学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包括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包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我们大学图书馆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1)比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都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可以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2)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既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国人的行为方式。
(3)比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庸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既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也滋养了独特豐富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二)大学图书馆人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1)我们大学图书馆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引导广大读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真正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发思想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推出更多优秀思想理念,精致的文化作品,科学的创新成果。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提升新服务。
(2)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所需要解决的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传承和弘扬,更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内在要求。如何将传承和弘扬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二)努力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生机
通过不断补充、拓展、完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吸收借鉴和融通国外优秀文明成果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在多种文化的交锋、交流、交融的对话过程中,用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洞察、辨别、吸纳、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借助现代化手段表达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动阐释和普及。
大学图书馆既有地域优势,又有资源优势。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等各种现代化方式,综合运用报纸、书刊、新媒体视听、网络等各类载体和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推出移动客户端、掌上应用APP,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馆藏文物资源三维可视化展示,丰富了读者体验,有效激发出读者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通过新颖的视听语言、创新的解读方法、易于传播的年轻化表达,成功广泛“圈粉”。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为创新的方式,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学生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人人了解、人人保护、人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润娣“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4-30
[2]刘雅琼“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9-08-10
[3]浩歌“着力提升大学的引领文化能”《中国高等教育》2006-09-18
作者简介:
桂兰(1962-),女,蒙古族,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沙拉买提·依明艾山(1983-),女,民族:维吾尔族,籍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历:研究生,职称:馆员,研究方向:民族理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