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品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培养的重要形式。然而,思品课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说教脱离生活的问题,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显得苍白无力。分析思品课教学中问题及成因,探讨改进策略,则是思品课教师直接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古人云: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思品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培养的重要形式。然而,思品课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说教脱离生活的问题,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显得苍白无力。反思多年来的思品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认识或管理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一、思品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不少学校存在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顾此失彼,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的形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品教学因挣不脱应试的藩篱使得思品教学的方向扭曲
“应试”仍是学校压倒一切的追求。其一是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一考定终身”毕竟是高考制度的缩影,尽管高考制度在执行中进行了一些改革,譬如山东省高考融入了综合能力卷,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难以凭一张试卷说得清楚,综合能力的考核只能停留在卷面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考量更是捉襟见肘,无法得到彰显。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的大背景下,公开的“片追”少了,但是由于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采取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高考成绩仍然作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并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考虑进去,所以就普遍存在着“口头抓素质,事实拼知识”的现状。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学生的分数、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知识教育、升学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把育人问题、学生怎样做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此,多数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不得不就课本论课本,难以使德育走向生活化、活动化。
当教育只注重考分的时候,“德育为首”的理念就难以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品质的培养,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学会实践和学会做人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如果弱化了品德课的实践教学,无异于舍本求末。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校德育机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并不是一项具体的学科教育,而是一项带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应该将书本知识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实际相结合,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但由于目前学校受评价机制和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依然把升学率作为硬件来抓,凡是利于升学的学科教育方面的机构、人员、经费、队伍建设都比较齐全,而涉及德育方面的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很少以致没有,这就导致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等问题,造成书本理论和教育实際严重脱节的问题。
3.良好的德育氛围未能形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其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俗语云:要做事先做人,许多学校都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将“做人”放到首位。
之前与韩国一所大学校长交流时曾问及韩国三星集团公司招收员工时的标准,这位为校长讲,最看重的不是技术水平如何,而是性格,这里的性格就是指一个人的人品,也就是品的素质。这位校长说:技术水平可以长进的,而高尚品德是维持企业灵性发展的核心元素。因此,要想让学生树立起高尚思想品格,老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部分教师思想落后、法制观念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简单、只教书不育人、还有的教师人在教室心在外。这种现状虽然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只是少数个别的现象,但反面的力量及危害程度是巨大的,会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对思品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1.德育是素质教育之首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非常了解。吃透教材,明确教育目标,注重品德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对世间事物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与见解。所以,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就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礼貌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抗干扰意识、事业意识、竞争意识、模范意识、诚信意识、节俭意识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意义。这些优良的品质,不但能形成文化知识获取的动力,也将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2.环境育人,营造氛围
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前面已经提到,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外界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形态的形成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结合思想品德课文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话,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活动。其次,开展爱国先爱校,爱校先爱班,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系列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员誓师大会、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这些有趣的社会活动,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做起,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能使德育工作收到明显的效果。
3.积极开展心理建康教育
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二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三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批评;四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4.教好书,做好人,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他们做人。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德育水平的关键。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从教师的语言、仪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教师要以强烈的换位意识研究学生,以辩证的方式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克服应试教育中的几个德育误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的教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是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在学生学好知识学科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教育,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能局限在课本理论上而去简单地照本宣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关心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勤于研究,锤炼教法,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古人云: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思品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培养的重要形式。然而,思品课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说教脱离生活的问题,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显得苍白无力。反思多年来的思品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认识或管理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一、思品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不少学校存在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顾此失彼,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的形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品教学因挣不脱应试的藩篱使得思品教学的方向扭曲
“应试”仍是学校压倒一切的追求。其一是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一考定终身”毕竟是高考制度的缩影,尽管高考制度在执行中进行了一些改革,譬如山东省高考融入了综合能力卷,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难以凭一张试卷说得清楚,综合能力的考核只能停留在卷面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考量更是捉襟见肘,无法得到彰显。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的大背景下,公开的“片追”少了,但是由于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采取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高考成绩仍然作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并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考虑进去,所以就普遍存在着“口头抓素质,事实拼知识”的现状。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学生的分数、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知识教育、升学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把育人问题、学生怎样做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此,多数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不得不就课本论课本,难以使德育走向生活化、活动化。
当教育只注重考分的时候,“德育为首”的理念就难以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品质的培养,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学会实践和学会做人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如果弱化了品德课的实践教学,无异于舍本求末。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校德育机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并不是一项具体的学科教育,而是一项带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应该将书本知识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实际相结合,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但由于目前学校受评价机制和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依然把升学率作为硬件来抓,凡是利于升学的学科教育方面的机构、人员、经费、队伍建设都比较齐全,而涉及德育方面的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很少以致没有,这就导致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等问题,造成书本理论和教育实際严重脱节的问题。
3.良好的德育氛围未能形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其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俗语云:要做事先做人,许多学校都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将“做人”放到首位。
之前与韩国一所大学校长交流时曾问及韩国三星集团公司招收员工时的标准,这位为校长讲,最看重的不是技术水平如何,而是性格,这里的性格就是指一个人的人品,也就是品的素质。这位校长说:技术水平可以长进的,而高尚品德是维持企业灵性发展的核心元素。因此,要想让学生树立起高尚思想品格,老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部分教师思想落后、法制观念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简单、只教书不育人、还有的教师人在教室心在外。这种现状虽然在广大教师队伍中只是少数个别的现象,但反面的力量及危害程度是巨大的,会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对思品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1.德育是素质教育之首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非常了解。吃透教材,明确教育目标,注重品德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对世间事物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与见解。所以,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就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礼貌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抗干扰意识、事业意识、竞争意识、模范意识、诚信意识、节俭意识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意义。这些优良的品质,不但能形成文化知识获取的动力,也将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2.环境育人,营造氛围
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前面已经提到,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外界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形态的形成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结合思想品德课文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话,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活动。其次,开展爱国先爱校,爱校先爱班,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系列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员誓师大会、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这些有趣的社会活动,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做起,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能使德育工作收到明显的效果。
3.积极开展心理建康教育
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二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三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批评;四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4.教好书,做好人,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他们做人。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德育水平的关键。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从教师的语言、仪表、工作方法入手,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而且层次要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规范学习,爱岗敬业。教师要以强烈的换位意识研究学生,以辩证的方式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克服应试教育中的几个德育误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朴素大方的仪表,严谨的教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会是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在学生学好知识学科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教育,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能局限在课本理论上而去简单地照本宣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关心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勤于研究,锤炼教法,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