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循环经济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襄阳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典型分析,旨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达到企业盈利、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的有机统一,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途径与对策 研究
一、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襄阳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做大做实做强工业的重要措施,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试点示范等方式,创建了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和11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不断提高。目前襄阳市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超过60家,年利用各类废弃物750万吨,工业废气153万立方米,粉煤炭(渣)利用率达97%以上,脱硫石膏达95%以上,全市“三废”资源得到较好利用、环境得到优化、企业得到实惠。
二是装备再制造试点示范效应良好。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再制造公司,是湖北省唯一发动机再制造企业,2014年被国家有关部委列入“以旧换再”企业目录,项目达产后,年产值3亿元,循环利用钢材2537吨、铸铁3837吨、铝113吨,节约能源折合标煤4059吨/年,减少CO2排放量10797吨/年。
三是城市矿产资源利用特色鲜明。谷城再生资源园区是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实施了19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33.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8亿元,新增再生资源利用量达132.9万吨。
四是城市有机固废处置实现无害化、资源化。2011年,襄阳市建成了湖北省首个污泥综合处置项目,利用污泥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取得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该项目每天处理新增和存量污泥300吨,餐厨废弃物20吨。2013年3年投入运行的恩菲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目前已处理全市垃圾90多万吨,发电2亿kWh,相当于6600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了土地占用。
五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多样化。襄阳市农作物秸秆年可收集量在580万吨左右,2014年襄阳市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约3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以宜城安能生物质发电、谷城凯迪生物质电厂和宜城绿鑫生态科技公司为龙头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每年利用秸秆达50万吨。
二、襄阳市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基地不多。尽管襄阳市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为中小规模,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二是产业间协作和配合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内部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资源交易平台尚未建立,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回收体系不健全,交易平台建设滞后,城市矿产信息交易中心、鄂西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大部分资源循环还仅限于企业内部循环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不够,大宗固体工业废弃物利用不高。
三、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通过分析发展基础和优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襄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应突出一个重点(即循环产业),紧扣两大主题(即“循环”和“集聚”),以产业链为主线,以资源的高效、集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促进工业集聚、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一是围绕开发区提档升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政府要引导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推进企业间、行业间共生耦合;建设标准化厂房,配套完善污水处理、固废处置、清洁能源等环保基础设施及物流、科研、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园区内循环体系。
二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围绕废旧汽车及其零部件回收利用,形成汽车行业—汽车生产加工—汽车产品—废旧汽车零部件回收利用—汽车产品(包括零配件产品)的汽车行业循环型产业链;围绕磷矿石及磷化企业废料的有效利用,逐步在磷矿石、磷化工、建材行业之间形成循环产业链;围绕粉煤灰、炉渣的再利用,逐步在电力、建材、造纸等企业间形成循环产业链。通过循环产业链的建立,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打造百亿生态产业。
三是围绕农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中国有机谷”建设,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畜-沼-粮”、“畜-沼-畜(渔)”等循环,实现农业系统资源的闭路循环。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培育“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发挥农产品加工连接一二三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
四是围绕生态和文化优势,打造循环型服务业。突出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以古隆中、襄阳古城为龙头的重点精品旅游景区。加快建设襄阳北国际物流园、襄阳西现代物流园、襄阳物流信息中心、光彩汽车产业物流园、鄂西北本昌钢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大力发展一批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
五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大力电工、万洲电气为龙头,发展电力稳压变压节能技术装备、无功补偿技术装备、变频技术及装备, 将软启动产业由“襄阳制造”做成“襄阳品牌”。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电机、高效风机、泵、空气压缩机以及相关零部件等节电设备。开发垃圾焚烧发电、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成套装备、静电除焦油塔、旋风除尘器等冶金、化工、煤炭企业专用环保生产设备,以及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大新能源在全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途径与对策 研究
一、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襄阳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做大做实做强工业的重要措施,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试点示范等方式,创建了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和11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不断提高。目前襄阳市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超过60家,年利用各类废弃物750万吨,工业废气153万立方米,粉煤炭(渣)利用率达97%以上,脱硫石膏达95%以上,全市“三废”资源得到较好利用、环境得到优化、企业得到实惠。
二是装备再制造试点示范效应良好。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再制造公司,是湖北省唯一发动机再制造企业,2014年被国家有关部委列入“以旧换再”企业目录,项目达产后,年产值3亿元,循环利用钢材2537吨、铸铁3837吨、铝113吨,节约能源折合标煤4059吨/年,减少CO2排放量10797吨/年。
三是城市矿产资源利用特色鲜明。谷城再生资源园区是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实施了19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33.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8亿元,新增再生资源利用量达132.9万吨。
四是城市有机固废处置实现无害化、资源化。2011年,襄阳市建成了湖北省首个污泥综合处置项目,利用污泥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取得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该项目每天处理新增和存量污泥300吨,餐厨废弃物20吨。2013年3年投入运行的恩菲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目前已处理全市垃圾90多万吨,发电2亿kWh,相当于6600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了土地占用。
五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多样化。襄阳市农作物秸秆年可收集量在580万吨左右,2014年襄阳市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约3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以宜城安能生物质发电、谷城凯迪生物质电厂和宜城绿鑫生态科技公司为龙头农作物秸秆利用企业每年利用秸秆达50万吨。
二、襄阳市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基地不多。尽管襄阳市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为中小规模,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二是产业间协作和配合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内部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资源交易平台尚未建立,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回收体系不健全,交易平台建设滞后,城市矿产信息交易中心、鄂西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大部分资源循环还仅限于企业内部循环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不够,大宗固体工业废弃物利用不高。
三、襄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通过分析发展基础和优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襄阳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应突出一个重点(即循环产业),紧扣两大主题(即“循环”和“集聚”),以产业链为主线,以资源的高效、集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促进工业集聚、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一是围绕开发区提档升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政府要引导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推进企业间、行业间共生耦合;建设标准化厂房,配套完善污水处理、固废处置、清洁能源等环保基础设施及物流、科研、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园区内循环体系。
二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围绕废旧汽车及其零部件回收利用,形成汽车行业—汽车生产加工—汽车产品—废旧汽车零部件回收利用—汽车产品(包括零配件产品)的汽车行业循环型产业链;围绕磷矿石及磷化企业废料的有效利用,逐步在磷矿石、磷化工、建材行业之间形成循环产业链;围绕粉煤灰、炉渣的再利用,逐步在电力、建材、造纸等企业间形成循环产业链。通过循环产业链的建立,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打造百亿生态产业。
三是围绕农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中国有机谷”建设,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畜-沼-粮”、“畜-沼-畜(渔)”等循环,实现农业系统资源的闭路循环。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培育“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发挥农产品加工连接一二三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
四是围绕生态和文化优势,打造循环型服务业。突出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以古隆中、襄阳古城为龙头的重点精品旅游景区。加快建设襄阳北国际物流园、襄阳西现代物流园、襄阳物流信息中心、光彩汽车产业物流园、鄂西北本昌钢铁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大力发展一批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
五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大力电工、万洲电气为龙头,发展电力稳压变压节能技术装备、无功补偿技术装备、变频技术及装备, 将软启动产业由“襄阳制造”做成“襄阳品牌”。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电机、高效风机、泵、空气压缩机以及相关零部件等节电设备。开发垃圾焚烧发电、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成套装备、静电除焦油塔、旋风除尘器等冶金、化工、煤炭企业专用环保生产设备,以及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大新能源在全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