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作为过渡性质的三年级习作教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探究三年级习作教学如何搭建习作支架,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一、借助表格支架,搜集习作素材
在起步阶段,学生习作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话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我在习作教学前借助表格支架,有计划、有步骤地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在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我借鉴优秀老师的设计,设计了两张观察表格。第一张观察记录单,旨在让孩子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是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也可以是一处场景。第二张观察记录单,则是让他们长时间持续地观察同一事物。两张观察记录单,观察的方式虽然有所不同,指向的都是细致观察,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张填写。
我收先让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单,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单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可以看出他进行了细致观察。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适合小结:多感官观察的方法,例如“看、听、摸、尝”等等,可以使我们观察细致。
二、借助问题支架,了解习作起点
生活中虽然充满着丰富多彩的写话素材,然而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像大人一样捕捉。通过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观察,有话可写。且真实的问题支架,能够用手中的笔记录自己对生活的一次真实的感悟。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写话”到“习作”,即使课前已经搜集了习作素材,有了习作内容的准备。如何把搜集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种挑战。在教学时,我通过问题支架,直面学生的习作困难,让习作在真实的学情中展开。
三、借助例文支架,习得表达方法
范文是学生学习表达的范本,它不仅从言语表达上为学生提供借鉴,而且从习作的整体框架构思上,为学生提供范本。三年级正处于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学生模仿力强,独立习作能力较弱。提供范文,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
习作单元的例文,不仅从言语表达上为学生提供借鉴,还从习作的整体框架构思上,为学生提供范本。这是教材给出的习作支架,在教学时我们要用好 “习作例文”,真正發挥“习作例文”的作用,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
在教学时,我出示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把“王子”淘气可爱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借助课文的批注,学生不难发现作者重点写了学“狗”字和“追火车”这两个情节。学生在找、划、读句子中,体会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我进一步进行写法的小结:作者抓住了小狗“王子”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它的叫声。作者为了把小狗的这个特点写清楚,特地把它放进场景中去进行具体的描写。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时,我先从课后的表格入手,让学生说说作者主要观察了杨梅的哪些方面。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时都写到了变化,和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中写变化的部分进行就旧知识的勾连。第二步是关注描写“颜色”的句子,让学生发现作者用上“先、随后、最后”等词有顺序地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第三步是关注描写“味道”的句子,让学生说。最后是写法的小结: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写事物,有顺序地进行表达,写出事物的变化。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例文的学习中,习得表习作方法。
当然,在习作教学中,除了要用好“习作单元”中的例文,也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习作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发现中习得习作方法。
四、借助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
思维导图,其线性的层级结构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习作思路。在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框架,从整体上谋篇布局。
在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时,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单上记录的信息很多,但很杂,缺乏信息的整合。我先示范借助导图梳理习作框架,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的《观察记录单》,试着分内容整理。
学生整合好自己的观察单后,我借助思维导图出示了两篇习作例文的框架,让学生模仿或原创,把自己想写的内容也用图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显性呈现。借助导图支架,帮助学生厘清了表达思路,为初步有序地表达打好基础。
五、习作支架的教学思考
1.支架搭建应考虑习作类别
统编习作教材有着比较明晰的训练体系,三年级上册是“观察”,下册是“想象”。观察类习作和想象类习作“写清楚”的内容指向是不一样的。观察类习作属于纪实作文,“写清楚”的重点应该是抓住特点,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例如三下《我的植物朋友》;或者是分步骤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例如三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而想象类习作,更关注的应该是如何把大胆、奇特、有趣的想象“写清楚”。“写清楚”的侧重点既然不同,那么我们在支架搭建时也应该考虑到习作的类别。
2.支架搭建应有一定的梯度
每一次习作看上去是相互独立,但我们如果从整体上看,内在是有逻辑的,是螺旋上升的。例如同样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三年级教材中安排的四次“想象类”习作,训练点是不一样的。三上《我来编童话》,让学生试着自己编故事、写童话。到了三下训练点进一步深化,分别编排了《巧妙的想象》和《这样想象真有趣》,让学生综合运用习得的方法,尝试有意思的表达。内容互为基础,层层递进。因此,我们支架的搭建也应有一定的梯度,还应教会学生自主搭建和运用支架,真正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借助表格支架,搜集习作素材
在起步阶段,学生习作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话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我在习作教学前借助表格支架,有计划、有步骤地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在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我借鉴优秀老师的设计,设计了两张观察表格。第一张观察记录单,旨在让孩子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是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也可以是一处场景。第二张观察记录单,则是让他们长时间持续地观察同一事物。两张观察记录单,观察的方式虽然有所不同,指向的都是细致观察,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张填写。
我收先让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单,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单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可以看出他进行了细致观察。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适合小结:多感官观察的方法,例如“看、听、摸、尝”等等,可以使我们观察细致。
二、借助问题支架,了解习作起点
生活中虽然充满着丰富多彩的写话素材,然而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像大人一样捕捉。通过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观察,有话可写。且真实的问题支架,能够用手中的笔记录自己对生活的一次真实的感悟。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写话”到“习作”,即使课前已经搜集了习作素材,有了习作内容的准备。如何把搜集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种挑战。在教学时,我通过问题支架,直面学生的习作困难,让习作在真实的学情中展开。
三、借助例文支架,习得表达方法
范文是学生学习表达的范本,它不仅从言语表达上为学生提供借鉴,而且从习作的整体框架构思上,为学生提供范本。三年级正处于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学生模仿力强,独立习作能力较弱。提供范文,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
习作单元的例文,不仅从言语表达上为学生提供借鉴,还从习作的整体框架构思上,为学生提供范本。这是教材给出的习作支架,在教学时我们要用好 “习作例文”,真正發挥“习作例文”的作用,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
在教学时,我出示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把“王子”淘气可爱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借助课文的批注,学生不难发现作者重点写了学“狗”字和“追火车”这两个情节。学生在找、划、读句子中,体会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我进一步进行写法的小结:作者抓住了小狗“王子”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它的叫声。作者为了把小狗的这个特点写清楚,特地把它放进场景中去进行具体的描写。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时,我先从课后的表格入手,让学生说说作者主要观察了杨梅的哪些方面。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时都写到了变化,和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中写变化的部分进行就旧知识的勾连。第二步是关注描写“颜色”的句子,让学生发现作者用上“先、随后、最后”等词有顺序地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第三步是关注描写“味道”的句子,让学生说。最后是写法的小结: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写事物,有顺序地进行表达,写出事物的变化。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例文的学习中,习得表习作方法。
当然,在习作教学中,除了要用好“习作单元”中的例文,也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习作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发现中习得习作方法。
四、借助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
思维导图,其线性的层级结构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习作思路。在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框架,从整体上谋篇布局。
在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时,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单上记录的信息很多,但很杂,缺乏信息的整合。我先示范借助导图梳理习作框架,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的《观察记录单》,试着分内容整理。
学生整合好自己的观察单后,我借助思维导图出示了两篇习作例文的框架,让学生模仿或原创,把自己想写的内容也用图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显性呈现。借助导图支架,帮助学生厘清了表达思路,为初步有序地表达打好基础。
五、习作支架的教学思考
1.支架搭建应考虑习作类别
统编习作教材有着比较明晰的训练体系,三年级上册是“观察”,下册是“想象”。观察类习作和想象类习作“写清楚”的内容指向是不一样的。观察类习作属于纪实作文,“写清楚”的重点应该是抓住特点,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例如三下《我的植物朋友》;或者是分步骤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例如三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而想象类习作,更关注的应该是如何把大胆、奇特、有趣的想象“写清楚”。“写清楚”的侧重点既然不同,那么我们在支架搭建时也应该考虑到习作的类别。
2.支架搭建应有一定的梯度
每一次习作看上去是相互独立,但我们如果从整体上看,内在是有逻辑的,是螺旋上升的。例如同样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三年级教材中安排的四次“想象类”习作,训练点是不一样的。三上《我来编童话》,让学生试着自己编故事、写童话。到了三下训练点进一步深化,分别编排了《巧妙的想象》和《这样想象真有趣》,让学生综合运用习得的方法,尝试有意思的表达。内容互为基础,层层递进。因此,我们支架的搭建也应有一定的梯度,还应教会学生自主搭建和运用支架,真正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