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共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合作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心,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意识;荣誉感;体育技能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加大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增加了许多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未来对社会的贡献有限。未来的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这就需要学生从小养成與人合作的能力。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那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通过合理分组,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
小学生由于体育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组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处于平衡状态。合理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相同水平下展开组与组的竞争,在保证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的前提下,展开协调合作,使学生们获得能力的提升。
(一)合理分组,便于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作为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把自己看作组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了小组荣誉,尽力拼搏,当组里任何一位成员遇到困难时,及时出手相助,形成互帮互助的小集体,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形成团队意识。
比如在《接力赛跑》中,教师按照学生日常体育水平,相应的分成若干小组,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练习,解决“接棒”时容易掉棒的现象,每组爆发力最强的孩子放在最后一棒,便于在最短时间内冲向终点。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组内成员相互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度,这时候教师开展进行接力赛跑的比赛,用比赛促孩子们相互合作,争取共赢。
(二)激发兴趣,使生生互学成为常态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向同伴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将孩子们合理分组,由于孩子间的个体差异性,同伴间体育水平有高有低,这时候,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展示才华,满足优秀孩子的表现欲,鼓励他们当体育水平差点的孩子的“小老师”,而水平差的孩子对于优秀的同伴主动向自己介绍经验,他们会很乐意接受对方的好意,大家开开心心的相互学习。
比如在一年级体育《母鸡爱小鸡》队列练习时,教师先讲解队列要点,学生们开始分组分排练习,每组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领队,负责本小组的队列练习。孩子们分组练习时,教师展开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的分组合作练习情况,不时提醒能力强的学生对本组的“小鸡”加强纠错,使“小鸡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列队行走。对于理解力与接受力较差的学生,有了能力强的学生的适时提醒,再加上本小组成员的暗示,即使再差的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排在哪里,该怎么行走。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分组是学生团结协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体育水平的有力手段。分组合作既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对提高班级整体体育水平做出了一份贡献。
二、利用合作活动,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新时代的发展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生活泼好动,但是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要,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孩子们精神愉悦的参与体育合作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活动中的难题。
比如在一年级体育《小青蛙学跳远》活动中,教师有意创设“小青蛙跳远”的语言情境“你们都是小青蛙,今天青蛙爸爸带领小青蛙们一起跳过沟渠,去小池塘捉虫子吃,你们愿意去吗”,情境性的体育活动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跟着练习跳远。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弹跳力非常好,轻轻松松的完成跳远任务。但是有的学生胆子小,不敢跳,怎么办呢,在自由练习时,教师有意安排优秀学生在能力弱的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跳远水平,这种带有示范性的活动激起了孩子们的模仿学习的欲望,他们不由自主的跟着练习。
(二)自由组合,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可以是教师任命下的合作,也可以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自由组合的都是兴趣爱好相近,有共同语言的同学组成的小团体,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合作,在愉快的氛围中,加强体育技能的练习。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篮球传接球》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到位。自愿组合的孩子由于日常熟悉度高,默契性强,他们的传接球的合作水平明显高于临时组合的学生,学生们动作协调、灵敏、反应力快而迅速,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由于是自愿组合,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强,在合作方面配合也会更默契,在相互学习时,也会更自然,有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合作学习,更能使每个学生均匀地享受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也能让学生的协调合作落到实处。
三、有目标的学习,提高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
共同的目标指引下,孩子们会心向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从而提高合作水平,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每次合作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定下一定的任务,既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又不能太简单让孩子们失去探索的兴趣。应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使学生合作“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便于让学生们获得一定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小学体育《单、双脚跳》中,难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单双脚前脚掌蹬地起跳与落地的方法,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跳、蹬姿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学生自由练习时身体不协调,导致姿势不正确,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主动向优秀同伴学习,组成互助合作小组,两两结对,个别指导,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与经验分享中获得成长。大家在有目的的学习的指引下,共同努力,集体荣誉感得到提升。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共同营造适宜的互助学习氛围,利用合作学习的契机,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勇于向同伴学习,敢于向困难挑战。同时,教师要开展多种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迈进,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林曼.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3):46.
[2]林建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J].试题与研究,2020(08):156.
[3]孙传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体育基础教育合作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01):45-46.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意识;荣誉感;体育技能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加大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增加了许多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未来对社会的贡献有限。未来的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这就需要学生从小养成與人合作的能力。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那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通过合理分组,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
小学生由于体育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组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处于平衡状态。合理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相同水平下展开组与组的竞争,在保证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的前提下,展开协调合作,使学生们获得能力的提升。
(一)合理分组,便于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作为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把自己看作组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了小组荣誉,尽力拼搏,当组里任何一位成员遇到困难时,及时出手相助,形成互帮互助的小集体,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形成团队意识。
比如在《接力赛跑》中,教师按照学生日常体育水平,相应的分成若干小组,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练习,解决“接棒”时容易掉棒的现象,每组爆发力最强的孩子放在最后一棒,便于在最短时间内冲向终点。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组内成员相互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度,这时候教师开展进行接力赛跑的比赛,用比赛促孩子们相互合作,争取共赢。
(二)激发兴趣,使生生互学成为常态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向同伴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将孩子们合理分组,由于孩子间的个体差异性,同伴间体育水平有高有低,这时候,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展示才华,满足优秀孩子的表现欲,鼓励他们当体育水平差点的孩子的“小老师”,而水平差的孩子对于优秀的同伴主动向自己介绍经验,他们会很乐意接受对方的好意,大家开开心心的相互学习。
比如在一年级体育《母鸡爱小鸡》队列练习时,教师先讲解队列要点,学生们开始分组分排练习,每组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领队,负责本小组的队列练习。孩子们分组练习时,教师展开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的分组合作练习情况,不时提醒能力强的学生对本组的“小鸡”加强纠错,使“小鸡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列队行走。对于理解力与接受力较差的学生,有了能力强的学生的适时提醒,再加上本小组成员的暗示,即使再差的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排在哪里,该怎么行走。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分组是学生团结协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体育水平的有力手段。分组合作既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对提高班级整体体育水平做出了一份贡献。
二、利用合作活动,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新时代的发展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生活泼好动,但是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要,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孩子们精神愉悦的参与体育合作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活动中的难题。
比如在一年级体育《小青蛙学跳远》活动中,教师有意创设“小青蛙跳远”的语言情境“你们都是小青蛙,今天青蛙爸爸带领小青蛙们一起跳过沟渠,去小池塘捉虫子吃,你们愿意去吗”,情境性的体育活动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跟着练习跳远。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弹跳力非常好,轻轻松松的完成跳远任务。但是有的学生胆子小,不敢跳,怎么办呢,在自由练习时,教师有意安排优秀学生在能力弱的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跳远水平,这种带有示范性的活动激起了孩子们的模仿学习的欲望,他们不由自主的跟着练习。
(二)自由组合,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可以是教师任命下的合作,也可以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自由组合的都是兴趣爱好相近,有共同语言的同学组成的小团体,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合作,在愉快的氛围中,加强体育技能的练习。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篮球传接球》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到位。自愿组合的孩子由于日常熟悉度高,默契性强,他们的传接球的合作水平明显高于临时组合的学生,学生们动作协调、灵敏、反应力快而迅速,团结协作精神较强。由于是自愿组合,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强,在合作方面配合也会更默契,在相互学习时,也会更自然,有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合作学习,更能使每个学生均匀地享受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也能让学生的协调合作落到实处。
三、有目标的学习,提高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
共同的目标指引下,孩子们会心向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从而提高合作水平,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每次合作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定下一定的任务,既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又不能太简单让孩子们失去探索的兴趣。应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使学生合作“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便于让学生们获得一定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小学体育《单、双脚跳》中,难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单双脚前脚掌蹬地起跳与落地的方法,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跳、蹬姿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学生自由练习时身体不协调,导致姿势不正确,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主动向优秀同伴学习,组成互助合作小组,两两结对,个别指导,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与经验分享中获得成长。大家在有目的的学习的指引下,共同努力,集体荣誉感得到提升。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共同营造适宜的互助学习氛围,利用合作学习的契机,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勇于向同伴学习,敢于向困难挑战。同时,教师要开展多种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迈进,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林曼.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3):46.
[2]林建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J].试题与研究,2020(08):156.
[3]孙传秋.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体育基础教育合作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