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孟昉是元明之际著名的色目文人,其生平和创作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生卒年是研究孟昉文学创作的基本前提.由于文献不足,所有的传记资料或不载其人,或于其生卒年付之阙如,而仅有
【基金项目】
:
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昉是元明之际著名的色目文人,其生平和创作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生卒年是研究孟昉文学创作的基本前提.由于文献不足,所有的传记资料或不载其人,或于其生卒年付之阙如,而仅有的考证也与事实相违.通过对孟昉同时代作家诗文集的辗转考索,我们可以考知孟昉生于1309年,卒于1370年后,至少享年六十二岁.作为当时颇具影响的西域作家,孟昉的诗文存世极少.从存世作品看,孟昉古文兼采众长,有秦汉之风,被认为是开明代李梦阳、何景明一派古文的先声,其诗歌学唐代李贺,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他文献
“肯定多样性”是“肯定性行动”与“多元文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国族群政治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既是美国少数族群与主体族群之间政治和法律博弈的结果,也
近百年中国近代新小说研究大致包括:资料收集和传统的外部研究,侧重于叙事、修辞与文体的内部研究,新理论拓展的接受研究、文化现代性研究和媒介研究等。这些研究从局部入手
巴赫金与洛特曼的学术纷争,问题症结在于文艺学学科走向以及文学理论研究路径。洛特曼差异美学汲取巴赫金对话主义,在追求作为科学的文艺学的进程中,保留文艺学的人文内涵,体
中唐名相李德裕曾在奏对中提及其祖李栖筠厌恶《文选》“祖尚浮华,不根艺实”,但德裕本人对《文选》却十分熟悉和喜爱,诗歌借鉴《文选》的痕迹也很明显.李氏祖孙对《文选》的
林庚集诗人与学者于一身,其创作大致经历了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再到自由诗的过程,通过探索他提出了一个试图涵纳这两种体式和概念的范畴——自然诗——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1930年代周作人继续倡导“个人的”文学和文学“独立的艺术美”,针对当时文学被工具化的做法,他再三强调文学无关乎世道人心,其目的则在批评新文学中出现的“新八股”,显示出
1905年科举废止后,取法西方的大学教育成为更加关乎国家—社会—个人的公众行为,特别是1912年中华民国新建,为现代大学的确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大学的命运与一个新兴的统
中国古代小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使不同历史阶段的小说也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征。唐前的华夏民族经历了原始宗教文
晚清重臣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致力于山西近代工业的发展,政绩显著,然而无论是当时的晋人还是后来的学术界都认为他出卖了山西矿权,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文章以一份记载
在以“媚俗”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时代中,包括梨园戏和昆曲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处于濒临灭亡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青春版《牡丹亭》能充分考虑到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需求,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