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对比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师施教带来更多激发手段,通过对所选文本进行文体对比、语言对比、人物对比,实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为学生快速建立学习认知提供重要契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比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6746058(2016)12000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有意识引入对比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一贯做法,符合新课改精神,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实际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体对比、语言对比、人物对比,从不同角度形成比较意识,并在具体对比中提升语言感知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教法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也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文体对比,明确具体学习目标
不同文体文本具有不同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同一种文体文本共同属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同一类文本问题的有效方法。初中阶段涉及文体众多,因为分类标准不一致,往往给学生造成一些模糊认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根据表达方式不同进行分类的,这三类文体都有独特内质属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是根据表现形式标准划分的,属于文学作品范畴。这些文体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教师在对文体展开对比时,需要给学生厘清文体划分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结合《紫藤萝瀑布》写法,进行对比阅读,找出两篇文本的异同点,并展开集体讨论。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对两篇课文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引导:这两篇虽然都属于写景散文,但描写角度、描写语言、表达情感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找到这些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有学生说:这两篇都有大段描写景色的,都是写景散文,而且语言都非常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修辞方法,描绘春夏时节的自然景物之美。所不同的是:《春》分别描绘春色景物,用几幅图画拼装春色,而《紫藤萝瀑布》则是集中描绘一个场景;《春》采用第三人称展开描写,《紫藤萝瀑布》却是用第一人称,给人以亲切感。
从学生对比总结可以看出,学生对两篇文本都进行了深入阅读,找到了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这为进入到文本核心创造了条件。初中学生文体意识大都不是很强,能够从这个角度展开学习训练,其训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比点,给学生以明确思维方向,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学习认知。
二、语言对比,提升表达理解能力
文本语言表达具有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同一种文体,其语言风格也呈现多元性。教师要对文本语言展开对比学习,让学生从具体语言表达运用中探究语言个性特点,提升语言理解应用能力。语言对比,可以是词语对比、句子对比、修辞对比,也可以是描写对比。无论采用哪一种对比方法,都要围绕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展开。初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语言个性还没有形成。在具体对比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语言表达效果的对比,让学生形成鲜活学习认知。
《看云识天气》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有个性特质,教师在语言赏析时设计词语替换训练,将加点词语删除,另外找一个词语进行替换,体会替换效果: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有时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学生开始寻找词语,终于完成替换任务。教师让学生说替换感受时,学生大都这样说:替换之后,大体意思没有多少改变,但表达效果总是比原文要差一些,说明原文词语应用非常恰当。
教师让学生进行词语替换训练,这实际上是运用了对比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细致对比,发现替换后的表达效果远远逊色原文,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词语对比中切入,对原文语言应用有更深刻的感知体验。
三、人物对比,形成人物形象认知
人物形象是多种文体中的重要因素,语文课文教学中展开人物形象比较,也是文体学习的需求。不同人物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将兴趣、爱好、性情、品质、语言、行为等因素进行比较;同一人物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不同活动中的表现,认知态度的变化等。通过多元比较凸显人物个性,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课文中人物形象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方法展开人物性格剖析。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教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人物形象,然后两两对比,体会人物思想,总结人物个性。学生很快找出文本人物形象:“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教师提示:人物对比赏析,最好是对位比较,也就是同龄人展开比较。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进行比较阅读,分析讨论。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对比结论都富有个性。
通过将同龄人进行比较,发现人物双方个性差异,这对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物有重要帮助。
对比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梳理学生思维,还能够深化学生学习认知,形成过硬语文素质和能力。语文表现手法众多,教师引入比较教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学习认知。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比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6746058(2016)12000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有意识引入对比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一贯做法,符合新课改精神,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实际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体对比、语言对比、人物对比,从不同角度形成比较意识,并在具体对比中提升语言感知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教法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也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文体对比,明确具体学习目标
不同文体文本具有不同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同一种文体文本共同属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同一类文本问题的有效方法。初中阶段涉及文体众多,因为分类标准不一致,往往给学生造成一些模糊认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根据表达方式不同进行分类的,这三类文体都有独特内质属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是根据表现形式标准划分的,属于文学作品范畴。这些文体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教师在对文体展开对比时,需要给学生厘清文体划分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结合《紫藤萝瀑布》写法,进行对比阅读,找出两篇文本的异同点,并展开集体讨论。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对两篇课文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引导:这两篇虽然都属于写景散文,但描写角度、描写语言、表达情感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找到这些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有学生说:这两篇都有大段描写景色的,都是写景散文,而且语言都非常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修辞方法,描绘春夏时节的自然景物之美。所不同的是:《春》分别描绘春色景物,用几幅图画拼装春色,而《紫藤萝瀑布》则是集中描绘一个场景;《春》采用第三人称展开描写,《紫藤萝瀑布》却是用第一人称,给人以亲切感。
从学生对比总结可以看出,学生对两篇文本都进行了深入阅读,找到了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这为进入到文本核心创造了条件。初中学生文体意识大都不是很强,能够从这个角度展开学习训练,其训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比点,给学生以明确思维方向,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学习认知。
二、语言对比,提升表达理解能力
文本语言表达具有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同一种文体,其语言风格也呈现多元性。教师要对文本语言展开对比学习,让学生从具体语言表达运用中探究语言个性特点,提升语言理解应用能力。语言对比,可以是词语对比、句子对比、修辞对比,也可以是描写对比。无论采用哪一种对比方法,都要围绕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展开。初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语言个性还没有形成。在具体对比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语言表达效果的对比,让学生形成鲜活学习认知。
《看云识天气》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有个性特质,教师在语言赏析时设计词语替换训练,将加点词语删除,另外找一个词语进行替换,体会替换效果: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有时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学生开始寻找词语,终于完成替换任务。教师让学生说替换感受时,学生大都这样说:替换之后,大体意思没有多少改变,但表达效果总是比原文要差一些,说明原文词语应用非常恰当。
教师让学生进行词语替换训练,这实际上是运用了对比教学方法。学生通过细致对比,发现替换后的表达效果远远逊色原文,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词语对比中切入,对原文语言应用有更深刻的感知体验。
三、人物对比,形成人物形象认知
人物形象是多种文体中的重要因素,语文课文教学中展开人物形象比较,也是文体学习的需求。不同人物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将兴趣、爱好、性情、品质、语言、行为等因素进行比较;同一人物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不同活动中的表现,认知态度的变化等。通过多元比较凸显人物个性,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课文中人物形象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方法展开人物性格剖析。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教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人物形象,然后两两对比,体会人物思想,总结人物个性。学生很快找出文本人物形象:“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教师提示:人物对比赏析,最好是对位比较,也就是同龄人展开比较。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进行比较阅读,分析讨论。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对比结论都富有个性。
通过将同龄人进行比较,发现人物双方个性差异,这对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物有重要帮助。
对比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梳理学生思维,还能够深化学生学习认知,形成过硬语文素质和能力。语文表现手法众多,教师引入比较教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学习认知。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