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素描如何取得好成绩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n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学生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各专业院校及系科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也是学生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为了使学生能在素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对历次考试中考生暴露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分列如下:
  一、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仅是练就一手“好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二、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三、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千人一面,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考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等。而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无疑,这样的试卷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四、缺乏画面把握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琐碎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这是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局部都画得很好很完整,但局部和局部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统属,互不相让,像一盘散沙。一个物体在一个固定光源的照射下,必然会出现强弱、远近和虚实的物象。因而就产生了物象主次关系——秩序感。这个秩序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安排的。如果画面上没有这个秩序,那就是画者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果认为每一个部位都重要,都要强调和突出,那么秩序就被打乱,画面的整体感就被破坏。没有整体感的素描,是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实践是一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重视学生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题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课程,它扎根现实生活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运用兴趣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多种渠道令学生体验社会角色,活化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开放评价体系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生活;兴趣;渠道;学习;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创新教学作一探讨。主要包括:注意丰富实验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改进实验方式,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灵活安排教学,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课外实践,努力挖掘学生潜能等内容。  【关键词】生物学教育;实验教学;创新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教
2012年,新田县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基地带动、部门联动、特色促动、点面互动”的产业化开发思路,把土地治理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新
【正】实践证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推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存在思想
【摘要】在当代社会,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就教育领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日益受到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极大影响。笔者根据从事多年的高等教学积累的经验,将简要浅析多媒体教学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几点应该引起广泛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高等数学教学;应用;注意问题  在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扩招已经成为了全国所有高校的一种趋势。从前我们所尊崇的所谓精英教育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
【摘要】本文从“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注意点”两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关系,结合教学实际从五个方面论证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并对当前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提出了三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  引言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