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旅商)大力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教育促学生成才、成功,并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校的毕业生依然很“抢手”,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岗位待遇高,且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业典型。
多方渗透营造创业氛围
无锡旅商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与对接,以专业文化、企业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创业教育中独特的优势,精心打造了就业创业教育宣传平台。如今,每位踏进旅商的学子都能感受到校园中浓浓的创业氛围:从校园网中的“创业与就业”专栏,走廊、教室、实训室的职场环境布置到每天校园广播中的“创业之声”等等,校园里的各种媒体、载体都生动、具体、直观地传送着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人物等信息。创业需要激情,学校多方营造的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大大唤醒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需要激情,但学生要真正成为创业的实践者、开拓者,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创业理念、创业素质的培养。为此,学校多方挖掘创业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每年定期开展“创业辅导进校园”活动,2009年3月学校就邀请了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培训师周震采来校作《创业理念和创业者素质》专题讲座;举办创业辅导系列报告活动,为创业学生提供企业创立与运行、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创业实务咨询与培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水平,2009年2月份学校邀请了无锡市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徐立新来校进行创业指导;学校还充分发挥毕业生中的创业典型的作用,先后邀请了无锡世外源饭店经理薛鸿薪、“惠民速食”快餐连锁公司董事长孙逸清、无锡齐爱婚庆公司创办人周晓星等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成功创业的经验,学校还定期组织“记者团”“广播站”的同学外出采访学校优秀创业者,利用校内各种媒体及时报道他们的创业故事。这些活动都有效地产生了辐射创业情感、强化创业精神的教育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每年5月学校还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计划书”评比、树立“创业标兵”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习惯和创业本领。
课程改革培养创业素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职教领域要实施创业教育,并不是另起炉灶,必须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向融合之路,使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轨实施,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相一致的因素,使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创业素质同步养成,而这过程中课程改革是关键,为此学校大胆进行了课程开发、整合。比如学校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依托学校强大的实训基地和研发能力,突出了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根据对应岗位群预设工作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岗位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像《中式宴席制作》课程就以“设计——采购——成本核算——现场制作”的系统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学校在开设“创业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生涯规划模本,并有专职教师帮学生量身定做。从进入旅商的“未来职业认知”活动到毕业前的“创业辅导”,学校都会帮助学生针对旅商五年乃至人生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为此,学校还积极把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中,要求所有教学科目均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比如专业课程要求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德育课程要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与创业知识教育;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杰出企业家的事迹,了解企业家创业的经历和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商业成本、利润核算、资金流动计划、收入记录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
巧借基地构筑创业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2005年,总投资达3.2亿元,占地面积330亩,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学校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拥有“导游实训室”“模拟商务谈判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华为网络实验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67个现代化的,“高标准,带有示范性、前瞻性”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还建成了“锡菜研发中心”“虚拟三维影像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这些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已不再是单纯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场所,而是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集教学、实践、培训、研发、创业和创新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实训基地、创业体验基地、创业模拟活动基地、创业项目开发基地、创业项目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
此外,学校采用“投资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的新型机制,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有“天惠超市无锡旅商店”“江苏康辉无锡旅商营业部”“无锡中旅旅商票务中心”“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无锡旅商呼叫中心”等多个校企合办实体。这些校企合办实体,为师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创业前奏的平台,学生在体验创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基本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创业素质的基本功。比如江苏康辉无锡旅商营业部的团队操作、产品设计均有学校专任教师和学生参与,近两年共组织国内游、出境游人数达13000多人,营业收入达500多万。
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大力开发活动课程,举办“体育节、技能节、外语节、文艺节”,广泛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各类主题活动中显示个性,发挥特长,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关键能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学校的特色社团有茶艺、轮滑、刺绣、调酒、制陶、动漫、导游、健美操、瑜伽、太极拳、书法、文学社、大学生创业中心等;这些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个的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生创业路上的助推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模拟创业活动中得到了自主发展。
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
作为五年制高职院校,学校的创业教育以培养中小企业创业人才作为基本目标,更具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传承“手脑并用”,强调“学做合一”、强化“技能素质”、突出“创业教育”,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级层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项目开发等教学模式,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将《超市营销》课程引入真实环境,每班学生按八周一轮回,参与到“天惠超市无锡旅商店”的进、销、存业务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根据旅游季节性的特点,每年三四月份,十十一月份到旅行社和景区担任导游、讲解员,进行生产型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特定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接受熏陶和暗示,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创业能力。
学校的创业教育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学校还大力推行学分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业活动,先做校内市场再做社会市场,稳步推进学生在校创业。比如学校旅游系成立“welcome”西饼屋,经贸系则成立了“哆来咪创业中心”,这些创业项目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作、销售的全由学生负责。除积极引导学生寻求校内创业机会,实践创业外,学校还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挑战校外创业,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比如学校信息系成立工学小组,为外商独资公司——无锡明丽雅针织时装有限公司开发了企业管理ERP软件,为无锡公勤会计事务所、无锡迅驰摩托有限公司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与无锡几禾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成都文化馆信息管理平台,自主开发了城市建设培训网信息管理系统,与北京中视典公司合作开发无锡六大景区的虚拟景观。今后,学校将密切关注由于无锡城市转型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断促进学校技术研发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以项目开发为依托,加大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攻关,快速实现科研成果在生产、经营、服务中的转化和产业化。
多方渗透营造创业氛围
无锡旅商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与对接,以专业文化、企业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创业教育中独特的优势,精心打造了就业创业教育宣传平台。如今,每位踏进旅商的学子都能感受到校园中浓浓的创业氛围:从校园网中的“创业与就业”专栏,走廊、教室、实训室的职场环境布置到每天校园广播中的“创业之声”等等,校园里的各种媒体、载体都生动、具体、直观地传送着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人物等信息。创业需要激情,学校多方营造的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大大唤醒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需要激情,但学生要真正成为创业的实践者、开拓者,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创业理念、创业素质的培养。为此,学校多方挖掘创业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每年定期开展“创业辅导进校园”活动,2009年3月学校就邀请了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培训师周震采来校作《创业理念和创业者素质》专题讲座;举办创业辅导系列报告活动,为创业学生提供企业创立与运行、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创业实务咨询与培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水平,2009年2月份学校邀请了无锡市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徐立新来校进行创业指导;学校还充分发挥毕业生中的创业典型的作用,先后邀请了无锡世外源饭店经理薛鸿薪、“惠民速食”快餐连锁公司董事长孙逸清、无锡齐爱婚庆公司创办人周晓星等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成功创业的经验,学校还定期组织“记者团”“广播站”的同学外出采访学校优秀创业者,利用校内各种媒体及时报道他们的创业故事。这些活动都有效地产生了辐射创业情感、强化创业精神的教育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每年5月学校还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计划书”评比、树立“创业标兵”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习惯和创业本领。
课程改革培养创业素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职教领域要实施创业教育,并不是另起炉灶,必须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向融合之路,使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轨实施,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相一致的因素,使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创业素质同步养成,而这过程中课程改革是关键,为此学校大胆进行了课程开发、整合。比如学校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依托学校强大的实训基地和研发能力,突出了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根据对应岗位群预设工作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岗位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像《中式宴席制作》课程就以“设计——采购——成本核算——现场制作”的系统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学校在开设“创业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生涯规划模本,并有专职教师帮学生量身定做。从进入旅商的“未来职业认知”活动到毕业前的“创业辅导”,学校都会帮助学生针对旅商五年乃至人生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为此,学校还积极把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中,要求所有教学科目均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比如专业课程要求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德育课程要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与创业知识教育;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杰出企业家的事迹,了解企业家创业的经历和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商业成本、利润核算、资金流动计划、收入记录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
巧借基地构筑创业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2005年,总投资达3.2亿元,占地面积330亩,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的学校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拥有“导游实训室”“模拟商务谈判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华为网络实验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等67个现代化的,“高标准,带有示范性、前瞻性”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还建成了“锡菜研发中心”“虚拟三维影像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这些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已不再是单纯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场所,而是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集教学、实践、培训、研发、创业和创新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实训基地、创业体验基地、创业模拟活动基地、创业项目开发基地、创业项目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
此外,学校采用“投资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的新型机制,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有“天惠超市无锡旅商店”“江苏康辉无锡旅商营业部”“无锡中旅旅商票务中心”“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无锡旅商呼叫中心”等多个校企合办实体。这些校企合办实体,为师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创业前奏的平台,学生在体验创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基本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创业素质的基本功。比如江苏康辉无锡旅商营业部的团队操作、产品设计均有学校专任教师和学生参与,近两年共组织国内游、出境游人数达13000多人,营业收入达500多万。
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大力开发活动课程,举办“体育节、技能节、外语节、文艺节”,广泛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各类主题活动中显示个性,发挥特长,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关键能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学校的特色社团有茶艺、轮滑、刺绣、调酒、制陶、动漫、导游、健美操、瑜伽、太极拳、书法、文学社、大学生创业中心等;这些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个的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生创业路上的助推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模拟创业活动中得到了自主发展。
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
作为五年制高职院校,学校的创业教育以培养中小企业创业人才作为基本目标,更具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传承“手脑并用”,强调“学做合一”、强化“技能素质”、突出“创业教育”,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级层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项目开发等教学模式,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将《超市营销》课程引入真实环境,每班学生按八周一轮回,参与到“天惠超市无锡旅商店”的进、销、存业务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根据旅游季节性的特点,每年三四月份,十十一月份到旅行社和景区担任导游、讲解员,进行生产型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特定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接受熏陶和暗示,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创业能力。
学校的创业教育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学校还大力推行学分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业活动,先做校内市场再做社会市场,稳步推进学生在校创业。比如学校旅游系成立“welcome”西饼屋,经贸系则成立了“哆来咪创业中心”,这些创业项目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作、销售的全由学生负责。除积极引导学生寻求校内创业机会,实践创业外,学校还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挑战校外创业,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比如学校信息系成立工学小组,为外商独资公司——无锡明丽雅针织时装有限公司开发了企业管理ERP软件,为无锡公勤会计事务所、无锡迅驰摩托有限公司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与无锡几禾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成都文化馆信息管理平台,自主开发了城市建设培训网信息管理系统,与北京中视典公司合作开发无锡六大景区的虚拟景观。今后,学校将密切关注由于无锡城市转型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断促进学校技术研发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以项目开发为依托,加大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攻关,快速实现科研成果在生产、经营、服务中的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