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具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发挥和利用体育的心理健康干预优势,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和优良精神意志品质,消除不良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是重要的。
关键词 体育心理 教育 作用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与其它的教育的存在着依存关系,体育教学不仅仅为了完成运动技能训练任务的过程,而且与个体成长、社会发展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体育包含着体育本身之外的内容的隐含性,使得体育在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往往是隐含在体育活动内部的。提倡和融入体育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要求,以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此方面的认识程度。因此,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现阶段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心理影响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各种人体基本活动,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这就势必要承受一定的身心负荷,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具有其独特性。
(一)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内容隐含性
虽说体育教学本身的内容是有一定的界限的,任务是有一定范围的,但是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渗透着很多体育运动之外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对个体和团体的某些方面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如爱国热情、责任感、团队精神等。且这些因素内容并非以外显性的方式存在着,而是隐含在特定的体育活动中,并与活动形式、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体育教学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外显感染性
体育教学的形式因其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在组织形式上、方法手段上、具体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大量地使用动作表现,情绪、情感表现手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调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去表现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征,很少考虑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蕴藏着很多心理教育的契机和素材。更谈不上去利用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
二、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的心理保健认识不足
(一)缺乏引导,目标不清
目前存在的一个体育教学的现实表现是,大多数学生乐于运动,但却缺乏必要的运动知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在运动协作和承受运动挫折等方面,更是欠缺,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教学中贯彻什么样的宗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二)形式单调,贯彻不力
体育教学,应该说在形式上可选择性是多样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存在,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渗透性、弥补性,实际上,运动能力的学习需要一个时间上的训练保证,体育课之外的运动环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最有利的促进,也是对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培养的有效延续过程,但是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外指导几乎是空白的,或仅仅是为功利而做,照顾“点”而缺乏“面”的要求。
(三)理论欠缺,实践难为目前的体育理论研究
还拘泥于以往的理论范畴,不能更好地为基层教学服务,教学实验甚至准实验研究还较欠缺,加上基层体育教师本身存在的理论水准没有多少有效渠道获得实质性的提升,使体育教学成为了经验式的翻版,缺乏新意,这就成了为什么体育教学在不断地进行,却无法取得真正地效果的原因所在。
三、充分利用体育的心理健康干预优势
多数体育活动都是一些集体项目,充分利用体育的合作性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体育活动的关系包括个体与教练、个体与队友、个体对手、个体与观众的关系,总归是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些关系的不断碰撞和协调中学生的集体精神、合作精神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属性的过程。为其后走上工作岗位,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干预的注意事项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的优势作用。安排学生主动尝试变更自己的角色,教育他们多从他人角度出 发考虑问题、看待同学。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性,并能融入集体中。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自体育活动开展以来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体育教学不论是其教学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的方法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许多影响,这也是其它任何一种课程无法媲美的。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活动达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是的我们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11JK0440);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研究生专项科研项目(11YKZ034)。
参考文献:
[1] 王毅.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2006-2010级学生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 吴忠诚,孙伟.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
[3] 阎朝兵.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优化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
摘 要 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具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发挥和利用体育的心理健康干预优势,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和优良精神意志品质,消除不良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是重要的。
关键词 体育心理 教育 作用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与其它的教育的存在着依存关系,体育教学不仅仅为了完成运动技能训练任务的过程,而且与个体成长、社会发展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体育包含着体育本身之外的内容的隐含性,使得体育在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往往是隐含在体育活动内部的。提倡和融入体育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要求,以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此方面的认识程度。因此,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现阶段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心理影响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各种人体基本活动,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这就势必要承受一定的身心负荷,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具有其独特性。
(一)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内容隐含性
虽说体育教学本身的内容是有一定的界限的,任务是有一定范围的,但是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渗透着很多体育运动之外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对个体和团体的某些方面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如爱国热情、责任感、团队精神等。且这些因素内容并非以外显性的方式存在着,而是隐含在特定的体育活动中,并与活动形式、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体育教学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外显感染性
体育教学的形式因其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在组织形式上、方法手段上、具体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大量地使用动作表现,情绪、情感表现手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调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去表现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征,很少考虑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蕴藏着很多心理教育的契机和素材。更谈不上去利用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
二、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的心理保健认识不足
(一)缺乏引导,目标不清
目前存在的一个体育教学的现实表现是,大多数学生乐于运动,但却缺乏必要的运动知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在运动协作和承受运动挫折等方面,更是欠缺,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教学中贯彻什么样的宗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二)形式单调,贯彻不力
体育教学,应该说在形式上可选择性是多样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存在,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渗透性、弥补性,实际上,运动能力的学习需要一个时间上的训练保证,体育课之外的运动环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最有利的促进,也是对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培养的有效延续过程,但是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外指导几乎是空白的,或仅仅是为功利而做,照顾“点”而缺乏“面”的要求。
(三)理论欠缺,实践难为目前的体育理论研究
还拘泥于以往的理论范畴,不能更好地为基层教学服务,教学实验甚至准实验研究还较欠缺,加上基层体育教师本身存在的理论水准没有多少有效渠道获得实质性的提升,使体育教学成为了经验式的翻版,缺乏新意,这就成了为什么体育教学在不断地进行,却无法取得真正地效果的原因所在。
三、充分利用体育的心理健康干预优势
多数体育活动都是一些集体项目,充分利用体育的合作性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体育活动的关系包括个体与教练、个体与队友、个体对手、个体与观众的关系,总归是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些关系的不断碰撞和协调中学生的集体精神、合作精神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属性的过程。为其后走上工作岗位,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干预的注意事项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的优势作用。安排学生主动尝试变更自己的角色,教育他们多从他人角度出 发考虑问题、看待同学。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性,并能融入集体中。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自体育活动开展以来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体育教学不论是其教学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的方法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许多影响,这也是其它任何一种课程无法媲美的。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活动达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是的我们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11JK0440);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研究生专项科研项目(11YKZ034)。
参考文献:
[1] 王毅.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2006-2010级学生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 吴忠诚,孙伟.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
[3] 阎朝兵.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优化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