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创设的环境要适合幼儿特点、突出其主体地位、内容丰富、系统、平衡、和谐,力求经济实效等方面揭示了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优越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反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我们在强调物质环境符合安全、卫生等条件的同时,还应强调环境的绿化、美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教育功能。
1 适合幼儿特点,突出主体地位
在环境创设和利用方面,我们曾走进这样的误区:假期开始,老师们为了美化幼儿园环境,迎接新生入园及幼儿园检查评比,往往根据自身的特长、需要,把活动室的墙壁变成展示教师美工、绘画技能的场所,她们追求构图完美,色彩艳丽,精雕细刻,琳琅满目,从成人审美的角度出发,把活动室的墙面布置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也曾出现过盲目模仿、生搬硬套;环境的布置高高在上,幼儿只能仰头观看;许多材料也陈列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环境的创设只起到美化、装饰的功能,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是否符合本地、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未能达到教育的实效。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需要相适应。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使环境创设富有童趣化,可爱的动物、拟人化了植物以及那些美丽的卡通图片都能深深地打动和吸引幼儿。幼儿天性好奇,好动,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就应该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使幼儿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要体现幼儿的年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小班环境创设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美观、活泼和实用,例如,配合幼儿入园创设的以欢迎小朋友为主题的墙饰,突出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景,使幼儿在形象生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活动区,设置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娃娃这,营造一种儿童化、家庭化的温馨气氛,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和不安。中班幼儿极为活泼好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突出操作性特点的环境,创设角色游戏区、图书区、自然角、美工区、积木区、玩水玩沙区,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小中班幼儿更加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新技巧的学习,喜欢多种动脑的智力活动,所提供的环境、操作材料要着重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有利于支持、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可设置益智区、计算区、语言区、实验操作区,激发幼儿探索、创造的欲望,尽可能地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环境的创设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环境中有令他着迷的事物,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以往环境的创设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从设计到布置都是由教师包办完成,即使有部分幼儿参与,也仅仅是限于将少数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幼儿常常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环境布置完毕,不少情况下只供观赏,较少让幼儿在其中自由地开展活动,即使有一些活动,也是提出诸多的限制,幼儿缺少选择的自主性,不能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教师要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或者帮助幼儿自己来创建喜欢的环境。如:我们为小兔子建一个家吧,引导幼儿讨论:小兔家是什么样子的?房子周围会有什么?小兔子的好朋友都有谁呀?小兔最喜欢吃什么……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凡是幼儿能想到的,就让幼儿自己去想,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从设计、布置再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在创设好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活动,对环境自由支配。
适宜的物质环境不仅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源泉,也是激发幼儿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工具和场所。我们在强调环境绿化、美化、安全、卫生的同时,更应注重环境的童趣化和教育化,使环境会说话。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一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2 内容丰富、系统,创设动态环境
传统的环境布置更多的强调形式的“艺术性”过分重视美化、装饰等功能,不够重视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及动态性。使得环境布置中知识信息含量不足,幼儿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中收益不大。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室墙面的同时,还应在空中吊挂一些视觉材料,使幼儿抬头、转脸都能看到,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环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和随意。墙面的内容和空中的吊挂的内容要有一军事援助联系,使其成为系统,以方便幼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使环境创设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忽视情感、社会行为的培养。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对环境的设置作系统的规划,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前后更替的内容要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应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内容应是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使幼儿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比如:依据四季变化设置的主题环境《春》、《夏》、《秋》、《冬》,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发芽了,树上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小花开放了……蝴蝶飞来啦,蜜蜂飞来啦,小燕子也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了。青蛙妈妈从泥洞里爬出来,在池塘里、小河边产下了很多很多黑黑、圆圆的卵,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天气越来越暖和,这些圆圆的、黑黑的卵就慢慢的、慢慢的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呀游,慢慢的、慢慢的就变成了小青蛙。美丽的荷花开放啦,夏天来到了……秋天来到啦……冬天来到啦……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创设四季的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四季的特点,变化规律,对其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持环境的动态性,要动员家长和幼儿都积极参与,经常更替环境。还要打破环境布置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通过创设富于变化的环境来有效地诱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引领幼儿的探究活动步步走向深入,使探究的兴趣不断提高,探究的内容不断丰富,探究的过程不断升华,探究的质量不断提高,增加环境的教育价值。 3 注重启发诱导,强调挑战原则
传统的环境创设往往注重幼儿的感性认识,让幼儿感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没有把重点放在激发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导致幼儿与环境作用时不动脑思考。环境的创设在强调注重丰富幼儿感性经验的同时,还应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自己找出答案,并作出多种解释。如:在科学发现区,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提供一些磁力游戏的材料。今天,我们进行钓鱼比赛,看谁钓得鱼多。在钓鱼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有许多鱼钓不上来,他们会问老师,问同伴,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带有磁铁或铁片的“鱼”容易钓上来,而那些没有磁铁和铁片的“鱼”怎么也钓不上来。让幼儿在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要解决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分享。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有新的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和找到的答案,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环境创设的启发性不仅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同时也包括对幼儿想像、创造和操作的激发。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环境,积累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认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就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要超越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所提供的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知识信息,既要使幼儿有新鲜感,又能使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提升。在活动区里提供的操作材料,在结构与功能上要对幼儿有新的启发,要能激发他们新的探索行为,以最具影响力的环境要素去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并为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线索,把孩子的经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幼儿独立发现、独立探索的能力。
4 环境平衡和谐,力求经济实效
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关注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发展需要来平衡各种环境因素,环境过于单调,则成长的内在因素得不到充分激发;环境过于失衡,则导致孩子片面的发展;某些环境的缺失,则导致发展上的偏差。以往,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所提供的知识信息不平衡,表现为提供的动植物内容较多,其他门类的内容较少;视觉材料和操作材料较多,而其他感官活动的材料非常欠缺;发展认知能力的内容较多,而幼儿良好个性、健康人格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相对不足。我们要培养完整儿童,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既有利于生理发展,有又利于心理发展;既有利于智力发展,又有利于非智力品质发展;既有利于幼儿获取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各种能力的平衡、和谐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实质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在教育上的投资,因此,要讲注投资效益。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施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材料等,充分挖掘现有环境资源的作用。关注楼梯、平台、护栏、墙根儿、屋角、阳台、门厅、柱子等场所,巧妙地利用他们的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改造。变固定的为动态的,变单功能为多功能的,变废弃的为有用的,所有的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在活动室内设置瓷砖墙,让幼儿自由绘画、书写,将门厅四周墙壁绘制成美丽的原野背景图,画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植物,也不乏有形态各异、种类不同的动物。将柱子装饰成果树,使幼儿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彻底克服以往形式主义和只求拥有、不求使用的现象,应根据本园需要,创设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状况,自然与审美相结合、经济与效用相融洽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教育功能,使幼儿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优化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的、安全、舒适、优美、丰富、有趣、和谐、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证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优越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反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我们在强调物质环境符合安全、卫生等条件的同时,还应强调环境的绿化、美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教育功能。
1 适合幼儿特点,突出主体地位
在环境创设和利用方面,我们曾走进这样的误区:假期开始,老师们为了美化幼儿园环境,迎接新生入园及幼儿园检查评比,往往根据自身的特长、需要,把活动室的墙壁变成展示教师美工、绘画技能的场所,她们追求构图完美,色彩艳丽,精雕细刻,琳琅满目,从成人审美的角度出发,把活动室的墙面布置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也曾出现过盲目模仿、生搬硬套;环境的布置高高在上,幼儿只能仰头观看;许多材料也陈列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环境的创设只起到美化、装饰的功能,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是否符合本地、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未能达到教育的实效。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需要相适应。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使环境创设富有童趣化,可爱的动物、拟人化了植物以及那些美丽的卡通图片都能深深地打动和吸引幼儿。幼儿天性好奇,好动,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就应该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使幼儿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要体现幼儿的年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小班环境创设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美观、活泼和实用,例如,配合幼儿入园创设的以欢迎小朋友为主题的墙饰,突出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景,使幼儿在形象生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活动区,设置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娃娃这,营造一种儿童化、家庭化的温馨气氛,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和不安。中班幼儿极为活泼好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突出操作性特点的环境,创设角色游戏区、图书区、自然角、美工区、积木区、玩水玩沙区,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小中班幼儿更加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新技巧的学习,喜欢多种动脑的智力活动,所提供的环境、操作材料要着重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有利于支持、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可设置益智区、计算区、语言区、实验操作区,激发幼儿探索、创造的欲望,尽可能地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环境的创设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环境中有令他着迷的事物,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以往环境的创设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从设计到布置都是由教师包办完成,即使有部分幼儿参与,也仅仅是限于将少数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幼儿常常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环境布置完毕,不少情况下只供观赏,较少让幼儿在其中自由地开展活动,即使有一些活动,也是提出诸多的限制,幼儿缺少选择的自主性,不能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教师要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或者帮助幼儿自己来创建喜欢的环境。如:我们为小兔子建一个家吧,引导幼儿讨论:小兔家是什么样子的?房子周围会有什么?小兔子的好朋友都有谁呀?小兔最喜欢吃什么……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凡是幼儿能想到的,就让幼儿自己去想,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从设计、布置再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在创设好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活动,对环境自由支配。
适宜的物质环境不仅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源泉,也是激发幼儿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工具和场所。我们在强调环境绿化、美化、安全、卫生的同时,更应注重环境的童趣化和教育化,使环境会说话。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一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2 内容丰富、系统,创设动态环境
传统的环境布置更多的强调形式的“艺术性”过分重视美化、装饰等功能,不够重视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及动态性。使得环境布置中知识信息含量不足,幼儿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中收益不大。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室墙面的同时,还应在空中吊挂一些视觉材料,使幼儿抬头、转脸都能看到,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环境的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和随意。墙面的内容和空中的吊挂的内容要有一军事援助联系,使其成为系统,以方便幼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使环境创设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忽视情感、社会行为的培养。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对环境的设置作系统的规划,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前后更替的内容要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应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内容应是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使幼儿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比如:依据四季变化设置的主题环境《春》、《夏》、《秋》、《冬》,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发芽了,树上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小花开放了……蝴蝶飞来啦,蜜蜂飞来啦,小燕子也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了。青蛙妈妈从泥洞里爬出来,在池塘里、小河边产下了很多很多黑黑、圆圆的卵,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天气越来越暖和,这些圆圆的、黑黑的卵就慢慢的、慢慢的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呀游,慢慢的、慢慢的就变成了小青蛙。美丽的荷花开放啦,夏天来到了……秋天来到啦……冬天来到啦……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创设四季的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四季的特点,变化规律,对其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持环境的动态性,要动员家长和幼儿都积极参与,经常更替环境。还要打破环境布置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通过创设富于变化的环境来有效地诱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引领幼儿的探究活动步步走向深入,使探究的兴趣不断提高,探究的内容不断丰富,探究的过程不断升华,探究的质量不断提高,增加环境的教育价值。 3 注重启发诱导,强调挑战原则
传统的环境创设往往注重幼儿的感性认识,让幼儿感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没有把重点放在激发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导致幼儿与环境作用时不动脑思考。环境的创设在强调注重丰富幼儿感性经验的同时,还应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自己找出答案,并作出多种解释。如:在科学发现区,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提供一些磁力游戏的材料。今天,我们进行钓鱼比赛,看谁钓得鱼多。在钓鱼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有许多鱼钓不上来,他们会问老师,问同伴,此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带有磁铁或铁片的“鱼”容易钓上来,而那些没有磁铁和铁片的“鱼”怎么也钓不上来。让幼儿在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要解决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分享。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有新的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和找到的答案,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环境创设的启发性不仅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同时也包括对幼儿想像、创造和操作的激发。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环境,积累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认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就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要超越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所提供的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知识信息,既要使幼儿有新鲜感,又能使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提升。在活动区里提供的操作材料,在结构与功能上要对幼儿有新的启发,要能激发他们新的探索行为,以最具影响力的环境要素去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并为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线索,把孩子的经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幼儿独立发现、独立探索的能力。
4 环境平衡和谐,力求经济实效
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关注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以发展需要来平衡各种环境因素,环境过于单调,则成长的内在因素得不到充分激发;环境过于失衡,则导致孩子片面的发展;某些环境的缺失,则导致发展上的偏差。以往,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所提供的知识信息不平衡,表现为提供的动植物内容较多,其他门类的内容较少;视觉材料和操作材料较多,而其他感官活动的材料非常欠缺;发展认知能力的内容较多,而幼儿良好个性、健康人格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相对不足。我们要培养完整儿童,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既有利于生理发展,有又利于心理发展;既有利于智力发展,又有利于非智力品质发展;既有利于幼儿获取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各种能力的平衡、和谐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实质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在教育上的投资,因此,要讲注投资效益。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施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材料等,充分挖掘现有环境资源的作用。关注楼梯、平台、护栏、墙根儿、屋角、阳台、门厅、柱子等场所,巧妙地利用他们的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改造。变固定的为动态的,变单功能为多功能的,变废弃的为有用的,所有的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在活动室内设置瓷砖墙,让幼儿自由绘画、书写,将门厅四周墙壁绘制成美丽的原野背景图,画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植物,也不乏有形态各异、种类不同的动物。将柱子装饰成果树,使幼儿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彻底克服以往形式主义和只求拥有、不求使用的现象,应根据本园需要,创设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状况,自然与审美相结合、经济与效用相融洽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教育功能,使幼儿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优化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的、安全、舒适、优美、丰富、有趣、和谐、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证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