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我国科技、文化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自北宋以来,由于采取促进矿产开采的收买政策及先进的管理奖惩制度,从而调动了各界的积极性,使矿冶业获得空前发展,矿产量超越了以往各代,为铸钱额的不断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代饱经战乱,致使民生困苦,生产停滞。入宋后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得以恢复,至太宗朝铸钱数量便突破百万贯大关。神宗是较有作为的一代君主,在即位时大宋建国已逾百年,各项积弊开始凸显。为挽救颁势,他任命王安石变法,先后颁行“青苗”、“均输”、“保甲”、“市易”、“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新法。后来,虽遭重重阻力让神宗变得游疑不定,但成效尚属显著,国家积存的钱粟大为增加。而且,铸钱数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熙宁初有六个铜钱监,岁铸币在—二百万贯之间。至熙宁后期,随着政府对铜、锡等矿产的收买额度已达宋代盛值,铜钱监迅速升至十七个(到元丰时又增为十九个),岁铸铜钱506万贯,铁钱监凡九,岁铸铁钱88万贯,为元丰之际的铸钱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
熙宁钱的名称很有规律:“熙宁元宝”为铜、铁小平钱,铜钱篆、隶、真三体成对,铁钱仅真书一体;“熙宁重宝”为折二铜钱,钱文均篆、隶、真三体成对,铁钱未见;真书的“熙宁通宝”乃折三铁钱,铁母与小平铁钱,无其他书体。过多的岁铸量造成熙宁钱的普品甚多,罕品反少。目前除“熙宁通宝”铁母和直读“熙宁重宝”折二铜钱外,背“衡”篆、隶小平对品亦属稀见,篆书者尤少。此“熙宁元宝”背“衡”泉铸于荆湖南路衡州的熙宁监,背掭加纪地以别之,尽管铸工不甚精美,然因铸量不多,至今仍为藏家所重(见图)。熙宁监岁铸铜钱20万贯,一类与背“衡”对品小平面貌相若者,也应出于斯地。
笔者尚藏有篆书折二面四决文“熙宁重宝”一枚(见图),乃前未见,是品钱径30.2毫米,穿径6.7毫米,厚1.7毫米,重7.57克。按照“熙宁元宝”小平常见一种面四决的篆、真对钱,由此推断:面四决的“熙宁重宝”折二钱可能亦有对品行世,因笔者孤陋寡闻,观点正确与否敬请同好提供佐证。
五代饱经战乱,致使民生困苦,生产停滞。入宋后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得以恢复,至太宗朝铸钱数量便突破百万贯大关。神宗是较有作为的一代君主,在即位时大宋建国已逾百年,各项积弊开始凸显。为挽救颁势,他任命王安石变法,先后颁行“青苗”、“均输”、“保甲”、“市易”、“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新法。后来,虽遭重重阻力让神宗变得游疑不定,但成效尚属显著,国家积存的钱粟大为增加。而且,铸钱数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熙宁初有六个铜钱监,岁铸币在—二百万贯之间。至熙宁后期,随着政府对铜、锡等矿产的收买额度已达宋代盛值,铜钱监迅速升至十七个(到元丰时又增为十九个),岁铸铜钱506万贯,铁钱监凡九,岁铸铁钱88万贯,为元丰之际的铸钱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
熙宁钱的名称很有规律:“熙宁元宝”为铜、铁小平钱,铜钱篆、隶、真三体成对,铁钱仅真书一体;“熙宁重宝”为折二铜钱,钱文均篆、隶、真三体成对,铁钱未见;真书的“熙宁通宝”乃折三铁钱,铁母与小平铁钱,无其他书体。过多的岁铸量造成熙宁钱的普品甚多,罕品反少。目前除“熙宁通宝”铁母和直读“熙宁重宝”折二铜钱外,背“衡”篆、隶小平对品亦属稀见,篆书者尤少。此“熙宁元宝”背“衡”泉铸于荆湖南路衡州的熙宁监,背掭加纪地以别之,尽管铸工不甚精美,然因铸量不多,至今仍为藏家所重(见图)。熙宁监岁铸铜钱20万贯,一类与背“衡”对品小平面貌相若者,也应出于斯地。
笔者尚藏有篆书折二面四决文“熙宁重宝”一枚(见图),乃前未见,是品钱径30.2毫米,穿径6.7毫米,厚1.7毫米,重7.57克。按照“熙宁元宝”小平常见一种面四决的篆、真对钱,由此推断:面四决的“熙宁重宝”折二钱可能亦有对品行世,因笔者孤陋寡闻,观点正确与否敬请同好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