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应如何进行理综学科第二轮复习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高三学生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那么如何复习才能使同学们做到事半功倍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试题。提高复习针对性
  
  《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的、内容、能力要求和形式,不仅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学生备考的重要指南。高考试题则是《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最典型的呈现方式。因此,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及针对性,首先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最新《考试大纲》以及历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其中的“知识点(知识内容和范围)、常考点(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总结高考热点)、能力点(能力层次和要求)、应用点(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中蕴涵的能力要求)”和结合点(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不同部分之间的综合点),并关注“变化点”(即新、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中增加和删减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2.抓基础,重落实
  
  抓基础就是要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但是,基础知识又并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知识”,而是隐含在这些“课本知识”之下,需要我们进一步归纳总结、深入挖掘的、可再生知识,或者说是构成学科框架的知识。例如,生物教材中并没有详细讲解测定DNA碱基序列相关知识,但在选修本第48页却有一测定DNA碱基序列的图解。通过该图同学们应归纳总结出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图中每一列代表一种碱基,四列分别代表A、T、G、C四种碱基。
  明确了“基础”的内涵之后,我们再谈如何“落实”的问题。重落实,就是不仅要知道基础知识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善于去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同时,还要认识这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的和数学的表达),并会用之进行定性地描述、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例如,“细胞的癌变”的网络结构图,清晰反应以下含义:
  (1)癌变的本质。原癌基因的激活形成癌基因,癌基因的表达产生了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癌细胞的特点是:①能够无限增殖;②细胞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③细胞表面成分改变,主要是糖蛋白减少。同时从网络结构图上也可以看到这些特点间的相互关系,如细胞形态改变是与无限增殖的特点相适应的。
  (3)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如:①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正是利用了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点;②原癌基因的激活是由于理化及生物致癌因子的作用结果,而这也是防癌的依据之一;③癌的本质在于原癌基因形成了癌基因,因此通过基因工程去除癌基因或修复癌基因的基因治疗就成了根治癌细胞的一个重要思路;④癌细胞的危害在于能够无限增殖,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也就能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⑤利用生物导弹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可定向消灭癌细胞;⑥利用DNA分子探针,根据DNA分子杂交的原理,可以诊断癌基因。
  
  3.加强能力薄弱环节的训练
  
  从近年高考答卷情况看,相当一部分考生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上还存在许多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今后的高三复习过程中致力加强和着重提高。
  
  3.1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高考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06年高考理综试题的答案文字数约为1700字,可以想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高考成绩的提升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从卷面分析看,这与考生平时忽视基础知识,训练不到位不无关系。因此,能够恰当地使用本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定性地描述、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力求达到“字、词准确,文法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是同学们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应继续强化和着力培养的重点。
  
  3.2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一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题干、题设条件及科普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能够准确把握题中关键词语、限制条件,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二是识图看表能力。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是新高考对考生能力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3.3学科内、学科间思维的综合与切换能力
  学科内综合是指同一学科的不同知识结构和知识块之间,诸如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和计算,生物中的新陈代谢与遗传变异等的相互综合和切换能力。学科间综合是指理、化、生三门学科之间思维模式的综合与切换能力.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同学在复习某一章、某一节时掌握得很好,但在进行综合练习时以前掌握住的东西似乎突然就变得模糊起来;还有些学生在做单科试题时,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将理、化、生三科试题放在一起,以前感觉不很难的问题却突然就不会了——这些都是学科内及学科间思维综合与切换能力较差的表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经常配合适当练习,不断反思,提高从已建构的知识体系中提取知识、并结合新信息来重新组合、转换、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特别是考前一个月要特别注意进行理综试卷的强化训练,从训练中找感觉、找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切换”能力。
  
  3.4用数学工具处理综问题的能力
  “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化学计算,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近年高考理综的理化试题为了降低计算的繁难程度,出现了“以字母代替具体数字让考生列式计算”的新特点,这一特点,从另一方面又使得常规计算变得很不直观,与学生平时的训练有一定差距、很不习惯,反而无形中又提高了计算题的难度,这一点需要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要特别关注,要配合一些训练积极克服“字母计算题”在心理上的障碍。
  
  3.5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这主要表现在考生独立审题能力差、独立分析推理信心不足、得出结论或做出判断犹豫不决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在完成作业、练习、试卷时要尽量做到集中精力,不商量、不交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意识让自己在挫折中不断提升独立推理判断能力,提高今后高考中良好的注意力、自信心和判断力。
  
  4.丰富实验功能,提高实验能力
  
  长期以来,同学在理科实验复习中多关注“实验原理、实验技能”,而比较忽视深入挖掘实验中所蕴含的“能力和素质”内涵——从高考理综实验试题的命题趋势看,这种复习备考策略已越来越不适合新高考的命题理念了。从总体上说,理科实验至少蕴涵以下 四种基本功能:知识(形成概念、理解知识,掌握实验方法等)、技能(实验仪器、用品的操作和使用等)、能力(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德育(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节约、安全、环保的意识等)等。因此,高三理科实验复习时,学生只有善于挖掘每一个实验的内涵,提高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效度,注重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正确表达,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实验综合能力,并在今后高考实验试题中游刃有余。
  以生物学科为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既出现了大量的选择题,也出现了相当量的非选择题,既有对考纲要求的教材实验的直接考查,也有开放性较大的验证或探究性实验设计,而且所占比重有增无减。而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全过程、整体性的考查,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实验内容几乎占据了整份试卷的“半壁江山”,成为综合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考查的角度从实验目的和假设、实验方法和步骤到现象的分析、结果的预测以及结论形成都有体现,但焦点仍是实验步骤和结果结论,回答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实验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上。
  
  5.扩大学科视角。注意知识的广度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是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因此,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重视课本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收集、传递与当前环境、生态、资源、能源等问题相关的新、高科技成果和信息,特别要关注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奖以及美国《自然》杂志每年评出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以此来感触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特色;自觉地去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学科问题,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在今后的高考中对试题的陌生感。但是,对待STSE试题的训练也需把握一个度,不要盲目赶时髦、跟形势,因为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热点问题仅仅是作为试题的背景或素材,真正考查的还是对基础知识、主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近年高考试题看,“热点不热,冷点不冷”、“不去刻意地理论联系实际”等命题特点还是很突出的。
  
  6.“精”、“细”结合,跳出题海
  
  “精”、“细”结合即选题要“精”、做题要“细”以及选题要精,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备考复习时不要漫无边际、不加选择地做题,而是要注重试题的以下几个特性:①新颖性(提高今后高考时的临场应对能力);②梯度性(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信心和注意力);③适度性(避免过度训练而产生思维惯性);④针对性(消除自身的薄弱环节);⑤灵活性(提高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发散和收敛能力)。历年高考试题通常都是非常经典和有效的选题素材,是每一位同学在复习备考中的必做试题。做题要“细”,就是要解决怎么练的问题,诸如要在做题过程中认真阅读、审慎思考;规范书写、尽量笔答;逻辑推理、独立判断等;试题完成后还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反思过程、形成能力,养成严谨规范的做题习惯等。
  
  7.锻炼心理素质。发挥正常水平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功能的测试,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一次全方位的检测。与单科相比,理综测试对同学们的心理素质考查有了更高的要求。理综试题采取分卷形式,通常是第1卷的难度大于第Ⅱ卷;试题的编排采取同一学科试题集中排布的形式,各学科试题的难度通常又为:物理>化学>生物;再加上在同一卷内的同一学科试题通常是按由易到难排列,因此使得整卷试题难度呈现为混合螺旋式分布,而非简单的由易到难排列。因此,理综考试中要求考生能始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难易程度随时变化的试题,能在答卷过程中思维清晰、敏捷,及时转换、应变,并能分别按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思考、规范答题。当然,这一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高三阶段,特别是第二轮复习时做一定量的模拟试题来进行训练养成。高考是激烈的智与勇的竞争,只有那些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应试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同学才能最终成为成功者。
其他文献
2007年高考已经落幕,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是一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特点的好卷。该份试卷题目新颖,创意独特,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实际,反映了岭南特色。虽然考后,学生认为试题难度较高,但这也恰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相关问题。    1 以能力立意,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整份试卷总体而言,对能力要求较高。关于本次命题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以考试大纲
《生物学教学》杂志曾发表了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刘本举老师的文章《“DNA的复制”——基于科学史探究的教学》,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部分内容。本课时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变异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突变、基因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2006各地的生物高考试题中,除四川、重庆的试题外,新陈代谢试题所占比例都超过了20%。本文统计了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新陈代谢试题所占比例,分析了新陈代谢试题的命题特点,对部分有关新陈代谢的典型试题作了解析和点评,同时设计了新陈代谢部分2007备考试题,供参考。  1 “新陈代谢”部分2006年高考试题评析  1.1 新陈代谢试题所占比例  2006年各类高考生物试题
“基因工程概述”是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生物新课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难点。本节涉及的基础知识多,技术难度大。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呢?我校生物组开了“基因工程概述”教学研讨课,课后教师一致认为这节课结合生产实践创设学习情境,成功地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说明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是
摘要以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为例,同时结合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I生物试题,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高考真题进行剖析,探寻试题特点及命题规律,把握正确的备考方向,以期提升后阶段备考的复习效益。  关键词 高考试题 核心素养 试题评析  中图分类号C633.91  之献标志码B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紧紧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核酸 D. 脂质  2.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该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  A. 核糖体 B. 细胞膜  C. 核膜 D. DNA  3. 人体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下列离子
初中生命科学教育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还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命科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还要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健康,学会关爱生命,学会自我管理,提高生命的质量。本节是在学生对健康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需要进一步认识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常见非传染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之间的关系,帮助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三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人体的呼吸”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2节“人体的呼吸”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和
为推进素质教育下的高考改革,帮助2010年参加生物高考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本刊特在2009年8月发行主题为“高考研究和应对”的专辑。该专辑特别适合高中生物教师和高中学生订阅,是高中学生复习的良师,也是高中教师高考指导的益友。欢迎订阅!  该专辑将遵循新课程高考精神,体现素质教育下的改革理念,追踪生物命题的最新动态,发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  专辑的宗旨:帮助教师明确复习思路!提高学生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