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教育。本文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浅谈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0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其中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中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性人才的重任,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 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落后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改变过去传统的“存储式”教育,即“教师的任务是把课本知识装到学生脑子里,学生要做的便是不停的记录和反复机械的记忆教师叙述的内容,接受能力强的是好学生。”(保罗·弗莱雷语)那时期的教师往往不是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他们认为学生重要的是要“像学生”,也就是要服从老师的话,这样将扼杀其独创精神,此教法泯灭了学生对人文、社会和生活的独立思索能力。新时期要求教师把尊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目的,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个别差异,不搞“一刀切”。使学生大胆发展,学有专长,发展自己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时期历史教师面临更新知识的机遇和挑战,为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欲,必须多学习、多积累,吸收新思想、新观念,然后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为一体,成为新时期的“导才”,指引着学生前进。
2 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营造适宜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活动应以情感为纽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互相尊重,变一言堂为教学相长的群言堂的教学,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大胆创新。
平时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见解反对历史教学的看法。真诚的关心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这样学生能主动与我探讨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好地配合我的教学,这正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行为,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3 实行创新教育,关键在于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模式
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传统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动力,达到最好的效果。还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再现历史情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伟大的抗日战争》时,讲到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来种的危急关头。我适时引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那惊心动魄的战歌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战场,投入民族战争。演唱前的诗朗诵突出并强化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起了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抗日救亡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以及兴起的必然性。并且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片段,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深深体会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极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单纯用语言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想象的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特点。没有想象的参与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论是科学家的发现,还是艺术的创作等等都离不开创造想象。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如在讲《祖国统一大业》谈到收复香港,先请同学描述他从电视上看到的回归的场景,并结合晚清政府割让香港两者比较,更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强盛的自豪感。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感情,而且对祖国统一有了更深的认识。实行创新教育,还要优化课堂设计,实行开拓式教学即“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因为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根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改变学习方式。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讲:“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适宜创新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充满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积极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历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历史教育的活力在于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必须从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要以此为指导,结合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大力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0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其中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中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性人才的重任,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 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落后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改变过去传统的“存储式”教育,即“教师的任务是把课本知识装到学生脑子里,学生要做的便是不停的记录和反复机械的记忆教师叙述的内容,接受能力强的是好学生。”(保罗·弗莱雷语)那时期的教师往往不是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他们认为学生重要的是要“像学生”,也就是要服从老师的话,这样将扼杀其独创精神,此教法泯灭了学生对人文、社会和生活的独立思索能力。新时期要求教师把尊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目的,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个别差异,不搞“一刀切”。使学生大胆发展,学有专长,发展自己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时期历史教师面临更新知识的机遇和挑战,为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欲,必须多学习、多积累,吸收新思想、新观念,然后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为一体,成为新时期的“导才”,指引着学生前进。
2 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营造适宜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活动应以情感为纽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互相尊重,变一言堂为教学相长的群言堂的教学,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大胆创新。
平时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见解反对历史教学的看法。真诚的关心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这样学生能主动与我探讨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好地配合我的教学,这正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行为,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3 实行创新教育,关键在于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模式
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传统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动力,达到最好的效果。还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再现历史情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伟大的抗日战争》时,讲到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来种的危急关头。我适时引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那惊心动魄的战歌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战场,投入民族战争。演唱前的诗朗诵突出并强化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起了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抗日救亡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以及兴起的必然性。并且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片段,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深深体会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极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单纯用语言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想象的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特点。没有想象的参与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论是科学家的发现,还是艺术的创作等等都离不开创造想象。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如在讲《祖国统一大业》谈到收复香港,先请同学描述他从电视上看到的回归的场景,并结合晚清政府割让香港两者比较,更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强盛的自豪感。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感情,而且对祖国统一有了更深的认识。实行创新教育,还要优化课堂设计,实行开拓式教学即“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因为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根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改变学习方式。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讲:“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适宜创新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充满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积极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历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历史教育的活力在于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必须从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要以此为指导,结合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大力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