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为依据,认为初中作文必须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以阅读为基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 作文序列训练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阅读与写作脱节的现象,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由此我提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界定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感悟、运用、发展语言及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任务。将读写有機结合起来,为学生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切实可行的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让学生由怕读怕写变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而又科学的写作指导序列。对学生初中三年的写作,能在系统性、实践性上形成写作指导体系,建立一套循序渐进的三年一贯制读写结合写作指导模式。
  (四)研究对象与内容
  主要以初中学生的作文展开研究,以初中三年循序渐进的写作指导序列,课本、课外阅读与写作三结合的语文教学,作文指导中阅读素材的匹配,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每周两节的作文课的教学流程等为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2)行动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法;(4)文献法相结合。
  三、研究过程
  (一)现状调研,找准问题
  1.问卷调查:在全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发放270份问卷,分析发现,有55%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作文,其中“选择还不能围绕一件事把内容写具体”的约占20%。另外有35%的学生选择在语文课上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近45%的学生认为在写完作文后感觉真累。
  2.随堂调研:我发现作文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积极倾吐生活感受;(2)繁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放弃阅读,没有写作素材;(3)读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4)教师阅读教学没有和作文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和教研组商量和校领导的同意,我决定实施以下研究策略。
  (二)具体研究策略
  1.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
  (1)对作文材料积累的意义、内容、方法、途径进行指导,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使学生目的明确,方向清晰。
  (2)充分发挥教学的桥梁作用,整理各类学生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到课堂赏析、交流。寒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中外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开学后交流。
  (3)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情、理、趣、味。平时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在体验中完成家庭生活为内容的习作;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写活动心得,开展踏青、演讲、夏令营活动,体验社会生活。
  (4)定期检查学生的练笔,及时总结,展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
  2.多渠道激发写作兴趣的研究。
  (1)美文美读,激发兴趣。在写作教学中,我有目的地选取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文章,利用早读、大课间活动等空隙,师生共读,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
  (2)深入观察,培养兴趣。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物、察人、品事,做到先易后难。观察物的方法是:整体把握,细微观察,依照顺序,详细记录。观察人的方法用比较法会好些,先观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饰、神态、动作、语言、习惯、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依照这些性格特点,找到能够印证这些性格特点的事例。
  (3)实践活动,挖掘兴趣。从七年级开始,我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到民间采风,如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此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对环境污染、婚丧喜庆摆酒请客、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是很好的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
  (4)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兴趣。在写作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拟订课外阅读计划,包括阅读哪些方面的书,每周、每月读什么,每期、每年的阅读量是多少等。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分组交换各自的书籍,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我班的学生每天都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作业——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讲新闻给同学们听,利用“课前三句话新闻提要”竞赛等方式进行。这样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
  (5)民主选题,激发兴趣。我在即将布置学生作文时,总是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要写什么,什么时候写,怎么写,先讨论一番,大多数学生赞成的就通过,还有不同意的可以自选题题材、自选时间。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他们写自己的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便于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
  3.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根据我校学生层次,在作文中经过摸索,我编写了初一到初三各年级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方案,方案的每个训练点均按“范文鉴赏—知识导学—延展阅读—作文导练”的序列安排教学过程。具体操作流程是:
  (1)选编文本:教师根据写作需要选用范文,范文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课外的、中考满分作文或时文。
  (2)品读涵咏:利用早自习指导学生反复地读文章,体味文章精妙之处。
  (3)鉴赏明确: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范文精华所在,从题材、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立意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点拨提炼,给予学生切实的写作指导。   (4)延展阅读:选用手法或主题与范文相似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这一步很重要。阅读是吸纳,写作是释放。选文要求带有社会责任感及人文关怀的美文,这能弥补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是写作训练的活水来源,能为写作的“释放”做准备。
  (5)限时训练:稍作点拨指导后,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效度。
  (6)交流讨论:利用晚自习,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要求指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7)互评抽批。学生分组互批,教师抽批。
  (8)佳作欣赏。
  (9)反馈。教师批改与评价,学生写反思,各班佳作集结成册,互相传阅。
  四、研究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践,彼此交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再也不愁写不出东西来了,写作起来明显轻松。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的各种形式的作文激趣,85%的学生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盼着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他们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读写结合有序的作文训练,学生按要求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序列一步一步走向写作,把学生从无序低效训练引导到有序高效训练上,作文的平均成绩较课题研究前有较大的提高。实验班有70%的学生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有10%的学生作文县市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有20%的学生作文被学校校刊收录发表,先后有60%的作文被编辑在学校优秀作文集里,学生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引发思考
  语文读写结合有序的作文训练是我在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其中肯定有值得商榷、完善的地方。由于学生所学的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有些家长、学生怕大量的阅读和活动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为提高效率,我认为一定要在读书种类和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每次活动都精心策划,而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也阻碍课题研究顺利地开展。因此,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點研究工作。让学生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我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第1版.
  [2]王鹏伟主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第1版.
  课题项目:本文为霞浦县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研究》阶段成果的报告。(项目编号:2014zy--003)。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认知过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双方的和谐统一。平淡无奇的教学使人昏昏欲睡,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信息传输
期刊
会议
摘 要: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培养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来看,大凡成功的合作都是“互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互动教学 教学方法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
会议
摘 要: 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应教授修改内容全面化、修改方法具体化、修改方式多样化的方法,以期让学生在写作初期得到良好的修改作文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修改能力。  关键词: 作文修改 全面化 具体化 多样化  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欧阳修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苦吟诗人贾岛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文章就像一块玉,只有经过反复修改和雕琢才能圆润得体。因此要不断修改,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进入误区,“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是学习成绩好,即注重智育,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教育。或者只注重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忽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忽视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