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和构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方法]梳理当前中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和培养困境,依托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开展中医特色“科研创新启蒙”课程建设和“导师组启发”+“研究生探索”培养方式的探索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适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结果]当前中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存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和国家社会相关需求不断提高的重要矛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面临生源科研基础薄弱和导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偏态化”两大问题.团队所建设
【机 构】
: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杭州 3100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构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方法]梳理当前中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和培养困境,依托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开展中医特色“科研创新启蒙”课程建设和“导师组启发”+“研究生探索”培养方式的探索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适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结果]当前中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存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和国家社会相关需求不断提高的重要矛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面临生源科研基础薄弱和导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偏态化”两大问题.团队所建设的中医特色“科研创新启蒙”课程能较好的完成低年级研究生“科研创新”启蒙教育,提升其基本科研能力.团队所构建的以课题组为基本单元的“导师组启发”+“研究生探索”的培养方式,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题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优质科研成果的产出.[结论]浙江中医药大学通过构建“科研创新”的培养模式,开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科研创新启蒙”课程,并探索了较优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该模式明显提升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产出,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挖掘高祥福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选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SLE患者资料,构建方剂数据库,对药物的累计频数、药物类别及性味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取出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次共630次,其中涉及中药181味,使用频数最多的前5项为生地黄、青蒿、丹参、金樱子、芡实.累计用药20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
近年来,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光纤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被广泛用于病原体、毒素、抗体和蛋白质的检测中,在健康诊断、生物医学、生化分析和环境监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于基于Kretschmann大棱镜的传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相比
高质量的3D内容是立体显示技术能够长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3D显示器的分辨率不断提高,视点数逐渐增多,立体显示内容在生成速度、处理算法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受限于3D内容场景复杂、深度信息提取困难,直接通过2D图像生成3D图像的需求很难实现。传统的2D转3D图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2D+D生成立体图像过程中产生的空洞会严重影像观看感受,如何对空洞进行自然真实高效的填充是虚拟视点生成处理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