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感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造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低效化。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借助生活体验培养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离不开现实生活情境的依托。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于数感培养中,就能加深学生对数感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认知这些数字,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这些数字的应用场景,促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小区的建筑物外墙上见过这些数字,有的说在每一层的楼梯上见过这些数字。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表达对数字意义的了解与体会,逐步养成数感。再如,一位教师在关于“千克与克”的教学中,可以先教学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与价格,通过不断刺激强化学生对重量单位的认知。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主动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具体数的认知和体会,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数学知识与日常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将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二、借助特定情境培养数感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特定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一些理解数大小相对性的场合,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得多、大得多、小一些、大一些等概念。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展示一组数字:52、78、43、7,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比大小。学生能够快速运用“>”“<”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大家觉得78与7比较,两者的关系如何?”学生能够使用“大得多、小得多”来描述彼此之间的关系。教师又可以继续引导:“那么52与43相比呢?52与78相比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52>43,52<78。这种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分数意义的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的相对性,不断强化学生的数感。
  教师要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来加深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理解,从小数感知大数,逐步拓展至理解数的大小、多少,最后感悟数大小的相对性,慢慢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借助交流討论培养数感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彼此学习、彼此启发,拓展对数的感知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对数的认知,从而达到优化数感的目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升和毫升”时,先展示两个分别装有1000毫升与500毫升水的量筒,让学生思考把两个量筒里的水合到一起是多少。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如1升500毫升、1.5升、1500毫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且通过讨论交流知道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学生明白同样多水的体积,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这样,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在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建立知识联系,不断深化对数的认识。
  交流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会倾听,并从他人的讲述中发现问题也是一种高效的交流方式。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量一量1千米有多长。学生发挥所长,通过不同的测量策略推出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尺子量,有的创造性地先量出100米的距离,再通过10个100米就是1千米算出答案,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公路旁的里程碑,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是1千米,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一步的距离,估算出1千米。
  四、借助观察交流培养数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要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大多数数学问题都包含着条件与关系,要想让学生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其内在本质,在不断的交流和分析中获得数感。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规律,设置如下习题:
  寻找规律填空。
  17×17=289    17×68=(       )
  17×34=(       ) 17×85=(       )
  17×51=(       ) 17×102=(       )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算式,并思考这些算式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相互交流,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数感。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内部控制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产生的,并随着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完善的企业管理方法。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业也融入了国际金融体系中,银行业
自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得到较好革新,在此基础上国家较为重视小学教学质量,主要是因小学数学是连接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学习的转折点,对学生
随着一系列税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规范,地方税务部门除收税外,接手更多规费收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费代征工作在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开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功能。保险经纪作为我国保险市场的新生力量和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对于促进国内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历史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快乐因素,将游戏、表演、思想品德教育等引进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法常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
期刊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者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思想与方法,一个是思维问题,一个是具体实施的问题,两者在实际中相互促进。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重视数学内涵的学习。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对学生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要严格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思考,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
期刊
一、正确对待高效课堂,让课堂回归本真rn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恬静的学习氛围,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阀门.课堂热闹的背后必定是虚假的繁荣.课堂上那些很少
期刊
小学五六年级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相较于小学中低段数学的教学,小学高段数学的特点主要有三:第一,小学高段数学突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高级阶段,主要强调学生运用计算来解决问题,因为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弱化了意义部分。第二,小学高段数学注重学生解题策略的优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会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拓宽学生
期刊
战略管理日益重要。战略管理的意义,在于为组织及其成员指示共同前进的方向。全球钢铁业现已进入第三个持续增长期,中国也已成长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现阶段,我国金属
学位
数学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同的学段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走进学校进入课堂,成为教育教学有效的补充,成为现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小学生“作业盒子”顺应这一趋势,与数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以趣味性吸引学生,以实效性辅助教学,为切实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便捷服务。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优越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