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观念下,重知识传授的初中语文教学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也难以充分挖掘。然而,新课改后的情境创设却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打开了一扇窗,将学生带入了一片更为广阔、更加精彩的天地,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明显提升。本文着重就如何利用情境创设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增趣添彩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阅读
面对高耗低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怎样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回归语文课堂,真心爱上语文学习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当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创设情境能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情趣,营造良好的意境氛围和情感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同样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情境创设来为阅读课堂增趣添彩,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背景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而这些创作背景故事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阅读新课时,就可以从多重渠道搜集与文章相关的背景故事或者是作者的逸闻趣事,在课堂上通过创设背景情境来促使学生的听课兴趣倍增,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明显提高。不仅如此,这些背景故事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散文时,我就通过创设背景情境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介绍了周敦颐写《爱莲说》的背景故事: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因酷爱莲花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个池塘用以种植莲花。每当茶余饭后,周敦颐总是邀请三五好友来莲池旁赏花品茗,因此写下了这篇《爱莲说》,并被世人广为传颂。公元1179年,朱熹任南康知军后重修莲池,并将《爱莲说》刻在石碑上立于池旁,并题诗一首:“问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这样的背景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二、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
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根本保障。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许多学生由于不善于提出问题,而在阅读时找不到突破口,导致阅读进程难以继续,或阅读效果不够理想。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提出适宜的问题,以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到课文的阅读理解,那么学生的阅读质量必然会大大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提问,积极利用问题情境来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课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春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春天的特征有哪些?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些场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接着,我让学生从书中画出描写春天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一来,我通过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启迪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顺利找到了解读文章的突破口。
三、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夏丐尊先生认为,没有情感的教育如同没有水的池塘,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教育没有情感也不能称之为教育。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情感的主要来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重将生活与文学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把语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并从生活中挖掘丰富而鲜活的情感因素来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勾起,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课上,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儿时》这首歌曲,并伴随着动人的歌声给学生播放了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童年时的玩乐场景,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中。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去了解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学生再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容易得多了。不同年代的人的童年趣事各不相同,但是童年带给我们的快乐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营造情感氛围,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能够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增趣添彩,这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殷切期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情出发,积极研究创设情境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促使创设情境能够发挥最佳效果,使得語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戴少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8(7).
[2]陈君.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J].课外语文,2014,(06).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阅读
面对高耗低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怎样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回归语文课堂,真心爱上语文学习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当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创设情境能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情趣,营造良好的意境氛围和情感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同样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情境创设来为阅读课堂增趣添彩,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背景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而这些创作背景故事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阅读新课时,就可以从多重渠道搜集与文章相关的背景故事或者是作者的逸闻趣事,在课堂上通过创设背景情境来促使学生的听课兴趣倍增,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明显提高。不仅如此,这些背景故事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散文时,我就通过创设背景情境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介绍了周敦颐写《爱莲说》的背景故事: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因酷爱莲花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个池塘用以种植莲花。每当茶余饭后,周敦颐总是邀请三五好友来莲池旁赏花品茗,因此写下了这篇《爱莲说》,并被世人广为传颂。公元1179年,朱熹任南康知军后重修莲池,并将《爱莲说》刻在石碑上立于池旁,并题诗一首:“问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这样的背景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二、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
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根本保障。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许多学生由于不善于提出问题,而在阅读时找不到突破口,导致阅读进程难以继续,或阅读效果不够理想。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提出适宜的问题,以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到课文的阅读理解,那么学生的阅读质量必然会大大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提问,积极利用问题情境来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课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春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春天的特征有哪些?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些场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接着,我让学生从书中画出描写春天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一来,我通过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启迪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顺利找到了解读文章的突破口。
三、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夏丐尊先生认为,没有情感的教育如同没有水的池塘,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教育没有情感也不能称之为教育。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情感的主要来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重将生活与文学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把语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并从生活中挖掘丰富而鲜活的情感因素来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勾起,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课上,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儿时》这首歌曲,并伴随着动人的歌声给学生播放了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童年时的玩乐场景,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中。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去了解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学生再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容易得多了。不同年代的人的童年趣事各不相同,但是童年带给我们的快乐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样,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营造情感氛围,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能够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增趣添彩,这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殷切期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情出发,积极研究创设情境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促使创设情境能够发挥最佳效果,使得語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戴少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8(7).
[2]陈君.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J].课外语文,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