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

来源 :考试·新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zhib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常常听到类似的问题,可回答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并非单纯的学习策略问题,更与学习环境、学习目的、评估方法等息息相关。例如,在学校的课堂中学习与全英文的封闭式学习完全不同,满足口头交际要求与满足文字处理要求完全不同,以标准化测试来评估与在实际运用中估计也完全不同。
  很多人听说过“马克思学英语”的故事,虽然有启发,却无法效仿。原因之一是马克思是在1849年流亡到英国伦敦后开始学习英语的,也就是学习环境是纯英文的。其次,马克思在英国的目的并不是学习也不是度假,而是从事政治工作,英语是他工作、交流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一两年后便能用英文撰稿,甚至撰写了作品《法兰西内战》。马克思对如何学习外语提出的建议是,学习一门外语时,我们不应该通过翻译来学习,而要尽力忘掉本族语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简言之,沉浸在英语环境之中并以英语作为唯一的交际工具,在运用中不断学习,效果肯定是好的。
  这个建议完全值得相信,而且我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一位60多岁的老太,因为需要照顾孙子去了休斯敦。她原先没有太多的英语基础,但三年后回到中国时已经能讲一口很地道的英语,而且当她看到社区里的“老外”时就像看到老乡一样,总要上前闲聊几句。我很感叹,大多数学了七八年英语的初中生也不太可能讲得这么流畅、地道。当然,老太太的口语不错,但让她参加考试是肯定不行的!
  对于正在学习英语的数亿中国学生来说,去英语国家“浸”几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我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对付各类考试!所以,我们探讨的话题实际上是如何能在常规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比较有效地学习英语,而且能较好地应对测试。
  一旦将考试作为指挥棒,英语学习便更多地沦为语言知识的学习。于是,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割裂、语言与思维的割裂、语言与文化的割裂等现象比较常见,因为不少教师想当然地认为,瞄准考试题必定能命中目标。但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目前的考试设计正趋向活用,光凭机械的知识拼装仍然是学不好英语的。
  既然我们都承认,在交际中的学习是最高效的,同时我们又不具备理想的听说交际环境,那么不妨考虑将读写作为学习的关键。读侧重“输入”,写强调“输出”,所以学好英语须有以下三点共识:
  常规的听力输入与交流是重要的(否则成了“哑巴英语”),听力练习更是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
  写(包含句子翻译与实用书面表达)是训练、复习、检测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泛读可以提高语言的输入量,还可以拓展词汇、巩固词汇知识,更可以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法水平与成句能力。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即便是在大学英语学习与考级时,也是最根本的学习途径。
  全国中学外语新课程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源深先生曾在《上海新闻晨报》上撰文谈英语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他指出,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自然的,因为使用者依赖的是“语感”;“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语法规则”硬“做”的。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我们的母语水平也是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的。在缺乏理想交际环境的背景下,阅读是学习英语最便捷的“输入”工具。这个观念偏偏是有些教师、学生及家长所不能理解的,他们认为,只要多识记词汇,记忆足够的语法规则,学生的语言水平自然会提高。为帮助学生熟悉语言语法知识,教师喜欢布置以选择题、填空题、句型转换为主的训练题,结果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学生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驻足不前。自然,适度的语言语法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从内部结构上了解英语,但语言的习得更需要感知,需要以大量的“输入”来接触语言,在接触与运用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阅读并非是消极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思考、理解和汲取所需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表面上,阅读似乎是单向的语言交际,是理解作者通过言语编码来表达的思想。事实上,在阅读时,学习者在译码的过程中,有一种重要的机制在起作用,这种机制被称为“图式”(schema),即学习者对过去体验和反应的能动结合。也就是说,学习者在阅读时先前预设在记忆中的认知结构会与所读的语言符号产生联系,他会以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来填补文章的信息空白,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去领会文字符号的意义并进行信息吸收。
  那么,阅读英语材料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
  (1) 要选择适当的材料
  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测试方向关联不大,而更多要关注:
  难度。材料的难度要适当,生词不应超过5%,篇幅不宜过长,理解难度应当与学生英语水平相当,过浅或过难都会影响阅读质量。
  题材。阅读的题材要广泛,随英语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起始阶段以小故事为主,向初三至高中过渡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科技、社会文化、人物、经济等内容。
  体裁。体裁应做到多样化,寓言、广告、新闻、通知、书信、说明文、议论文等均应涉及。
  趣味性。所选的材料应突出可读性和实用性,并富有时代性,能结合生活实际或文化背景,照顾到学习者的年龄特点。
  (2) 要明确阅读的任务
  阅读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其要求必须明确,设计恰当的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会针对性地处理信息,根据材料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感悟阅读技巧。任务设计的主要途径有:
  掌握主旨大意。
  理解材料中具体或抽象的概念。
  理解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与作者的态度、意图。
  进行合理的推断。
  常见的题型有:对主题、中心思想或标题的理解;对细节问题的考查;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猜测词义等。
  (3) 要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者要带着信心(能理解)、好奇心(想了解)来进行阅读,将掌握文章大意、完成学习任务作为阅读目标,而不必太拘泥于细节。例如在遭遇生词时,只要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来查词典,因为那样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速度,甚至扼杀阅读的兴趣。我们要培养学生以下良好习惯:
  有意识地注意文章的首、尾句及每个段落的首、尾句,这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内容。
  对于较难的文章,可以粗略地看一下便去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遇到图表类的材料时,可以先了解阅读任务再寻找阅读信息。
  对词义不能死搬硬套,要创造性地领悟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纵观20年来的英语测试改革,阅读能力考查的权重趋向于加大,而语言语法知识的权重相应缩小。同时,阅读测试的速度要求也提高了。例如高考英语全国卷1998年的阅读理解题的词汇量不足1900词,10年后猛增到3000词以上。在强化语篇分析的背景下,试卷中考查篇章阅读能力的分值也最高。因此,说英语高考得高分的关键是做好阅读理解题,这绝非妄言。?
  · 文章节选自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