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绿色家园r——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概述

来源 :科普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于11月29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本次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绿色家园” 为主题,包括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全体会议以及六个专题论坛,共邀请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技组织、科普机构、大学及研究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450余人齐聚云端,围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议题分享科学助力绿色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探讨以科学素质全球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案,推动绿色发展成果共享,增进人类文明互鉴.本次大会得到4家国际组织支持,邀请境外参会嘉宾近50人,来自全球的10家国际组织、30余家科技组织以及1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
其他文献
设置盾构掘进参数预警值是盾构施工过程中规避工程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依托大量盾构施工数据,提出了基于分布理论的盾构掘进参数的预警值设置方法,根据对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刀盘扭矩和总推力等数据的分析,利用正态分布概率计算公式计算了掘进参数预警值,并在不同地层中验证了该预警值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微风化泥质砂岩地层中,盾构掘进速度、刀盘扭矩和总推力的数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层中,根据正态分布概率公式计算的预警值与合理区间实际值的误差均小于5%.
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对科普专业方向的教育场域和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收集首批试点高校2013—2019级科普硕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从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与科研经历、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实证分析科普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的建议:区分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两个主要培养方向,依托教育或社科相关院系设置面向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专业,依托理工科院系设置特色专业的科学普及专业,对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做进一步区别和细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课程内
在研究方法上,科学普及通常被理解为一个信息的传播学意义上的事件或者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将之理解为一个知识传递和交流过程,从而进行认识论层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引入形式社会认识论中的知识交流网络模型,将它应用到科学家-公众-传播者三方的知识交流过程中,公众从传播者和科学家那里分别得到不同的证据并更新自己的信念.这个模型能够为一些传播学的问题提供认识论层面的解决方案.
针对科普场馆高质量发展,围绕观众满意度的提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将传统的IPA定量研究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基于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提出三条满意度提升路径:深度挖掘展品内涵、开发和推广文创产品;完善用餐环境,提升科普场馆文化休闲品质;与时俱进、打造品牌竞争力.
“科学”流言是网络流言中频发、极易引发舆情变动的类型.“科学”流言传播规律的研究事关社会治理和网络舆情治理的成效.以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十大“科学”流言在新浪微博平台的所有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从关联性、重复性和生成方向分析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科学”流言的生成特点.结果发现,后真相社会环境、易感人群的存在、单一的辟谣主体等因素促进了“科学”流言的产生和传播.由此提出“科学”流言治理的逻辑,即治理观、场域观、技术观和新时代科普观.
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是新时代上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三五”以来,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发展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上海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能力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增强科普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业务能力,加快提升面向新时代的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中介的高校科普活动持续参与意愿概念模型.通过对浙江、安徽、吉林3省24校进行深入调查与数据采集,结合数据分析软件AMOS与SPSS的检验发现:科普活动持续参与意愿受内容感知、服务感知、认知信任、社会氛围与满意度的直接影响,认知信任在内容感知与满意度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提出高校科普活动优化要点:高校科普活动应从多个维度共同发力;重视科普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利用系统建设方式鼓励科学家加入科普行列以提升科普活动的内容感知水平;打造大学生科普专业人才队伍以提升高校面向社会的科普服务能力
大型科普活动作为科普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助力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基于文献和对国内大型科普活动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国内大型科普活动实施的发展现状,阐述大型科普活动研究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并结合北京科学嘉年华等活动案例,剖析大型科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对未来大型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传播效果提升等给予思考和建议.
基于对国外网站的调研和已有研究,考察国外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概况,深入分析部分国家(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的典型做法,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四点经验:一是尊重科学传播的跨学科、跨领域特征;二是重视实效性和职业需求,形成培养与就业的链接机制;三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涵盖多元能力维度的综合培养;四是构建培训、活动和学位培养相互补充的综合培养体系,确保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扩展性.
当今世界面临着来自环境、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变化和挑战,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各国实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和解决全球共同的危机和挑战离不开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参与,亟需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