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5例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m_j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RCP的操作治疗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10%,死亡率为0.1%~1.0%。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虽低(〈1%),但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8年7月共完成ERCP2558例,其中同时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875例,发生十二指肠穿孔5例(发生率0.2%),其中4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结果4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基本检查,由于是侵人性检查,咽喉部强烈刺激必然引起咽喉部不适,诱发呛咳、恶心、呕吐,甚至躁动,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疼痛。无痛胃镜已在临床开展多年,且多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来完成。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我们采用舒芬太尼结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并与芬太尼比较观察其用于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的 系统评价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与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2个试验包括55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短期总有效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83.2l%比71.27%,P〈0.01)。(2)长期总有效率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54.59%比27.60%,P〈0.
患者女,74岁,因“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3d”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腹泻,既往有“胆囊多发性结石”病史10年,1年前和2个月前曾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上腹膨隆,叩诊浊音,有震水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26.6×10^9/L,中性粒细胞0.86,随机血糖21.0mmol/L,呕吐物隐血试验(+)。腹部平片示:重度胃扩张。腹部B超:胃腔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可浸润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胃肠道浸润比例相对较高,据尸检结果,其发生率为15%~20%。各种类型的白血病都可浸润消化道,以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约占50%。病变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任何一部分。现将我们的2例白血病患者消化道浸润内镜所见报道如下。
例1患者女,79岁,近2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隐痛,进食后可加重,伴上腹饱胀、反酸,无呕吐、黑便、消瘦、贫血,既往未行特殊检查。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营养中等,心肺(一),腹部平软,剑突下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胃镜检查:食管、胃体、胃底形态正常,黏膜光滑,蠕动好,胃角光滑,幽门前区可见2个孔,上侧孔(小弯侧)口径相对较小,约1.0/cm,下侧孔(大弯侧)口径相对较大,约1.8C/cm,两孔之间有相距约2C/
目的研究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2003年9月到2007年12月广州南方医院DBE检查发现的小肠单纯溃疡而内镜活检显示为“小肠溃疡”或“慢性炎症”者的资料。结果符合以上条件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10-71岁,平均43.9岁。临床主诉为消化道出血38例(61.3%)、腹痛16例(25.8%)、腹胀5例(8.1%)、消瘦2例(3.2%)、腹泻1例(1.
Hill等^[1]通过尸体和活体观察证实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 valve,GEFV)的存在,并提出Hill分级,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认可。通过内镜检查,评定GEFV分级,可以判断胃食管反流状态,并且指出不正常GEFV与GERD、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密切相关。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收集病理标本是内镜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病理诊断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消化内镜医师判断早癌及良恶性溃疡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由多人或1人拿镊子夹小滤纸片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在临床实践中,我总结经验对滤纸片及收集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患者女,77岁,因呕血、排黑便4d加重4h入院。伴有头晕、心悸,感轻度上腹痛,无晕厥、畏寒、发热。既往有关节炎病史10年,经常服用镇痛药,但近1个月未服用。查体:心率104次/min,血压120/65mmHg,意识清,重度贫血貌,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48×10^12/L。大便潜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