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表扬、赞赏的正面评价和指正、否定的反面评价。如何使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极为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评价
一、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008年4月份,我去北京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于永正老师也主持了一节课。在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二、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激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上,老师们都希望学生无论是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都能与自己所期待一样的顺利,但是有时学生读文或回答问题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与期待大相径庭。此时,教师很可能大动肝火,对学生进行严厉地批评、打击,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随意性评价语言的危害,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善于从每位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就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燃起学生求知思维的欲望。有一次,我在一所中心校聽课,执教老师讲的是《奇怪的大石头》的第一课时。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导入新课、板书完课题之后,教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她读得声音响亮,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但是漏读了几个字,添加了几个字,还读错了两个地方。学生读完之后,教师是这样评价她的:“这位同学第一遍读课文就读得声音响亮,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可见她进行了较充分的预习。”
三、评价语言要正确,要有针对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說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要通过正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向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针对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的,能够自我教育,坚定学习信心并获得进一步探究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欢庆》时,学生把“乐曲”读成了乐(lè)曲,我请学生评价,学生说:“应该是‘乐(lè)趣,乐(yuè)曲’。”这个评价我认为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比较强,二是评价针对性很强,是对错、是非的评价,被评价者明白自己该怎样做。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较随意,盲目地评价学生,“你读得好,下一个!”“真好!”“你真棒!”……是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也弄不明白。再如有个学生读课文,师评价“读得没感情”,但又没有具体指导,只是结论式语言,学生不得方法,不知道怎样读才会读得有感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正确性和针对性,因为这样的评价往往能够起到点拨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四、评价语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曾观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五千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老师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评价
一、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008年4月份,我去北京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于永正老师也主持了一节课。在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二、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激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上,老师们都希望学生无论是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都能与自己所期待一样的顺利,但是有时学生读文或回答问题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与期待大相径庭。此时,教师很可能大动肝火,对学生进行严厉地批评、打击,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随意性评价语言的危害,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善于从每位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就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燃起学生求知思维的欲望。有一次,我在一所中心校聽课,执教老师讲的是《奇怪的大石头》的第一课时。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导入新课、板书完课题之后,教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她读得声音响亮,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但是漏读了几个字,添加了几个字,还读错了两个地方。学生读完之后,教师是这样评价她的:“这位同学第一遍读课文就读得声音响亮,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可见她进行了较充分的预习。”
三、评价语言要正确,要有针对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說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要通过正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向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针对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的,能够自我教育,坚定学习信心并获得进一步探究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欢庆》时,学生把“乐曲”读成了乐(lè)曲,我请学生评价,学生说:“应该是‘乐(lè)趣,乐(yuè)曲’。”这个评价我认为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比较强,二是评价针对性很强,是对错、是非的评价,被评价者明白自己该怎样做。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较随意,盲目地评价学生,“你读得好,下一个!”“真好!”“你真棒!”……是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也弄不明白。再如有个学生读课文,师评价“读得没感情”,但又没有具体指导,只是结论式语言,学生不得方法,不知道怎样读才会读得有感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正确性和针对性,因为这样的评价往往能够起到点拨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四、评价语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曾观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五千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老师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