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43年上海开埠后,生活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跟随英国人来到上海,却因其混血身份而遭受歧视。上海葡萄牙人从经济层面依赖英国和美国商行提供的就业机会,在社会生活层面也逐步向英国人的生活方式靠拢。在这样的适应过程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上海葡萄牙人在外侨社会内部的地位上升,迎来了新的社会交往空间,表明上海外侨社会内部发生了由微到著的权力变化。
[关键词]近代上海,葡萄牙人,外侨,权势转移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8-0056-06
1843年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无数的外国人从世界各地涌入这个新开放的城市,为实现对中国的侵略目的,在获取经濟权益的同时他们在客观结果上将上海建设和发展成了当时的“东方巴黎”。在这些涌入上海的外国人中,葡萄牙人因为其特殊的血缘属性呈现出了与其他欧洲国家公民不同的身份特质。上海的葡萄牙人直接来自澳门,而非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他们已经经过了几百年与亚洲人的混血通婚,形成了“土生葡人”①族群。如同权力关系理论的描述:“权力就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弥散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②从澳门来到上海的葡萄牙人也不得不面对这里的外侨社会所表现出的与澳门截然不同的权力关系。
目前,学界对上海的外国侨民研究,特别是上海的葡萄牙侨民研究还基本围绕在对其人口构成和在上海时的部分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的考察,尚未对葡萄牙人在上海的适应过程与融入结果进行发掘,也未将不同国家侨民在上海的社会交往为切入点来窥探上海外侨社会的权力关系与变动。本文着重考察一路跟随英国人脚步从澳门和香港抵达上海定居的葡萄牙人,在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权利场域中的文化顺应与社会融入,以及日本攻占上海后对上海外侨社会尤其是葡萄牙人生存空间所带来的影响,以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上海外国人社会内部的等级秩序、互动关系与权势转移。
一、上海开埠初期的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等级秩序
早在15世纪,葡萄牙人就率先从欧洲出发开始了向东方的航海探索。在他们抵达亚洲后为了以少数的人口维持漫长的贸易网络,葡萄牙王室鼓励进行航海探索的葡萄牙人与贸易点当地女子通婚以扩充人口。17世纪时,葡萄牙商人在澳门的对外贸易活动减弱,商业活动也逐渐转为由本地定居的葡萄牙人经营,葡萄牙人的通婚对象随之变为澳门的华人,由此在文献中开始出现了“土生葡人”这一概念。根据有关澳门历史与土生葡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尽管葡萄牙人占据着澳门这样一个“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商埠,也因此在占据澳门初期享受到了贸易便利带来的繁荣经济,但这之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生活一直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③鸦片战争后澳门的经济环境更为恶化,葡萄牙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悲惨,甚至出现了5个月都无法向公务员发工资的情况。①而毗邻澳门的香港则接替其成了新的“华南经济中心”。②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原本在澳门就是为英国人工作的葡萄牙人,和他们一同离开澳门前往香港,③迈出了近代以来葡萄牙人在亚洲迁徙的第一步。④
英国人不仅以殖民者的姿态侵占了香港,还敲开了上海的大门,紧随其后的葡萄牙人又跟着他们的老主顾一同来到了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在上海开埠之初,葡萄牙人还未能看出这个新口岸城市日后能够发展成为东方的国际大都市的前景,就连最早担任葡萄牙驻上海领事的人选,也是由时任澳门总督亚马留(Ferreira do Amaral)所选择的英国商人担任。⑤
关于近代以来葡萄牙人来到上海的最早记录,见于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之中。⑥上海开埠7年后,《北华捷报》对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进行了统计,此时生活在上海的157名外国人中有6名葡萄牙人,他们分别是字林报馆(North-China Herald Office)的监工和排字工、义记洋行(Holliday, Wise Co.)、宝顺洋行(Dent, Beale
[关键词]近代上海,葡萄牙人,外侨,权势转移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8-0056-06
1843年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无数的外国人从世界各地涌入这个新开放的城市,为实现对中国的侵略目的,在获取经濟权益的同时他们在客观结果上将上海建设和发展成了当时的“东方巴黎”。在这些涌入上海的外国人中,葡萄牙人因为其特殊的血缘属性呈现出了与其他欧洲国家公民不同的身份特质。上海的葡萄牙人直接来自澳门,而非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他们已经经过了几百年与亚洲人的混血通婚,形成了“土生葡人”①族群。如同权力关系理论的描述:“权力就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弥散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②从澳门来到上海的葡萄牙人也不得不面对这里的外侨社会所表现出的与澳门截然不同的权力关系。
目前,学界对上海的外国侨民研究,特别是上海的葡萄牙侨民研究还基本围绕在对其人口构成和在上海时的部分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的考察,尚未对葡萄牙人在上海的适应过程与融入结果进行发掘,也未将不同国家侨民在上海的社会交往为切入点来窥探上海外侨社会的权力关系与变动。本文着重考察一路跟随英国人脚步从澳门和香港抵达上海定居的葡萄牙人,在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权利场域中的文化顺应与社会融入,以及日本攻占上海后对上海外侨社会尤其是葡萄牙人生存空间所带来的影响,以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上海外国人社会内部的等级秩序、互动关系与权势转移。
一、上海开埠初期的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等级秩序
早在15世纪,葡萄牙人就率先从欧洲出发开始了向东方的航海探索。在他们抵达亚洲后为了以少数的人口维持漫长的贸易网络,葡萄牙王室鼓励进行航海探索的葡萄牙人与贸易点当地女子通婚以扩充人口。17世纪时,葡萄牙商人在澳门的对外贸易活动减弱,商业活动也逐渐转为由本地定居的葡萄牙人经营,葡萄牙人的通婚对象随之变为澳门的华人,由此在文献中开始出现了“土生葡人”这一概念。根据有关澳门历史与土生葡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尽管葡萄牙人占据着澳门这样一个“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商埠,也因此在占据澳门初期享受到了贸易便利带来的繁荣经济,但这之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生活一直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③鸦片战争后澳门的经济环境更为恶化,葡萄牙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悲惨,甚至出现了5个月都无法向公务员发工资的情况。①而毗邻澳门的香港则接替其成了新的“华南经济中心”。②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原本在澳门就是为英国人工作的葡萄牙人,和他们一同离开澳门前往香港,③迈出了近代以来葡萄牙人在亚洲迁徙的第一步。④
英国人不仅以殖民者的姿态侵占了香港,还敲开了上海的大门,紧随其后的葡萄牙人又跟着他们的老主顾一同来到了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在上海开埠之初,葡萄牙人还未能看出这个新口岸城市日后能够发展成为东方的国际大都市的前景,就连最早担任葡萄牙驻上海领事的人选,也是由时任澳门总督亚马留(Ferreira do Amaral)所选择的英国商人担任。⑤
关于近代以来葡萄牙人来到上海的最早记录,见于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之中。⑥上海开埠7年后,《北华捷报》对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进行了统计,此时生活在上海的157名外国人中有6名葡萄牙人,他们分别是字林报馆(North-China Herald Office)的监工和排字工、义记洋行(Holliday, Wise Co.)、宝顺洋行(Dent, Be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