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与郑振铎都是20世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凡人不及的辉煌,都是真诚的爱国者:希望国家繁荣强大,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疾恶如仇。两人很早就有过交集,他们对待友谊的方式即使到今天依然散发出熠熠光辉。
1921年,郑振铎与茅盾一起编《小说月报》时曾向鲁迅约过稿,互有书信往来,这是他们最初的来往。同年9月,鲁迅寄赠了《域外小说集》给郑振铎,两人友谊有所发展。1922年秋,郑振铎陪俄国盲诗人由上海到北平,与鲁迅正式见面,两人友情进一步深化。
鲁迅一向非常关心年轻人,对小他17岁的郑振铎同样如此。
20年代中期,时在上海的郑振铎想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苦于找不到原始资料,写信给鲁迅,倾诉了自己的烦恼。鲁迅很快写了回信,随信附着一张别样的纸。鲁迅在信中说:“我没有见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只有半部《醒世恒言》,但我一位朋友那里有,我便借来抄下《醒世恒言》的目录寄来。”
1925年春,郑振铎准备编辑出版《中国短篇小说集》,渴望看到明朝周清原所撰的讲述西湖故事的(《西湖二集》,写信问鲁迅有没有。鲁迅寄来了一个厚厚的包裹,郑振铎打开一看,是半部明末版的《西湖二集》,还附有原图。那是鲁迅的私藏,为了成人之美,他拱手相送了。这两件事让郑振铎非常感动,除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致谢之外,鲁迅逝世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永在的温情》,将其写了进去。
鲁迅与郑振铎的关系如此密切,但他们从来不玩庸俗的“哥俩好”,相反,对彼此的“不足”,会坦然地进行批评。
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发表后,当时很多人对其讽刺的深刻与人物的生动给予了高度肯定,郑振铎却在出版的《文学周报》上撰文,指出《阿Q正传》有两处硬伤:一是对小说“随意”加了个“大团圆”结局“不以为然”;二是觉得阿Q“在人格上似乎是两个”。对郑振铎的批评,鲁迅并不认同,在出版的《北新》月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辩护:“阿Q的命运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关于“大团圆”,鲁迅说,虽然自己事先“没有料到”,但安排并不是“随意”的,没有显得“太过”。虽然两人意见相左,郑振铎不为友谊放弃个人意见的精神却使人钦佩。
对郑振铎工作中的缺点,鲁迅也毫不掩饰地提出自己的看法。1927年,鲁迅写了《
1921年,郑振铎与茅盾一起编《小说月报》时曾向鲁迅约过稿,互有书信往来,这是他们最初的来往。同年9月,鲁迅寄赠了《域外小说集》给郑振铎,两人友谊有所发展。1922年秋,郑振铎陪俄国盲诗人由上海到北平,与鲁迅正式见面,两人友情进一步深化。
鲁迅一向非常关心年轻人,对小他17岁的郑振铎同样如此。
20年代中期,时在上海的郑振铎想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苦于找不到原始资料,写信给鲁迅,倾诉了自己的烦恼。鲁迅很快写了回信,随信附着一张别样的纸。鲁迅在信中说:“我没有见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只有半部《醒世恒言》,但我一位朋友那里有,我便借来抄下《醒世恒言》的目录寄来。”
1925年春,郑振铎准备编辑出版《中国短篇小说集》,渴望看到明朝周清原所撰的讲述西湖故事的(《西湖二集》,写信问鲁迅有没有。鲁迅寄来了一个厚厚的包裹,郑振铎打开一看,是半部明末版的《西湖二集》,还附有原图。那是鲁迅的私藏,为了成人之美,他拱手相送了。这两件事让郑振铎非常感动,除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致谢之外,鲁迅逝世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永在的温情》,将其写了进去。
鲁迅与郑振铎的关系如此密切,但他们从来不玩庸俗的“哥俩好”,相反,对彼此的“不足”,会坦然地进行批评。
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发表后,当时很多人对其讽刺的深刻与人物的生动给予了高度肯定,郑振铎却在出版的《文学周报》上撰文,指出《阿Q正传》有两处硬伤:一是对小说“随意”加了个“大团圆”结局“不以为然”;二是觉得阿Q“在人格上似乎是两个”。对郑振铎的批评,鲁迅并不认同,在出版的《北新》月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辩护:“阿Q的命运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关于“大团圆”,鲁迅说,虽然自己事先“没有料到”,但安排并不是“随意”的,没有显得“太过”。虽然两人意见相左,郑振铎不为友谊放弃个人意见的精神却使人钦佩。
对郑振铎工作中的缺点,鲁迅也毫不掩饰地提出自己的看法。1927年,鲁迅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