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以网络为媒介的部分网络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语义开始泛化。本文通过分析“水军”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由此解释“水军”语义泛化的过程,丰富网络背景下的社会语言现象研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词 水军 语义泛化
一、“水军”:从词典到流行
2010年11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揭秘网络推广”为主题的报道,揭开了“水军”这个群体的神秘面纱。从此,“水军”一词成为了公众的热点议题。说到“水军”,我们可能最先会想到水上作战的军队。但是,在网络上也活跃着一群号召力极强的“水军”。然而,此“水军”非彼“水军”。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行为被称之为“灌水”,而参与发帖的网络人员是以获利为目的,且人员数量庞大,像一支军队训练有素,因此称其为“水军”。
“水军”原本指用于水战的军队(《辞源》,1979)。而今天流行的“水军”一词,其意义已不同于原先词典里的解释,而且也不限于原先所指的军队,它在流行过程中不断泛化并在社会方方面面中得以广泛应用。例如:
1.周星驰的经纪人回应称:“早前已经通过媒体澄清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周星驰》不是我们写的,更不可能买‘水军’,但如果对方一直坚持她的想法,没有什么好回应的。”(2016年3月16日,中国日报中文网)
2.楼市“火爆”暗藏看房“水军”:公开招聘“房托儿”工资80元(2016年4月6日,腾讯视频)
3.这个黑客用“水军”操纵了拉美9个国家的民主选举(2016年4月1日,观察者网)
4.我是猴子请来的“水军”(2015年7月13日,天涯论坛:影视评论)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水军”一词的含义分别泛化成“网络写手”、“房托儿”、“网络黑客及恶意软件”和“影评者”,其意义远不同于词典释义。
二、“水军”的语义泛化
“水军”流行的意义并未完全脱离它的本意,而是“水军”原有意义发生“语义泛化”的结果。刘大为(1997)认为,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用来囊括更多的指谓对象;流行语的语义泛化表现特别明显,泛化速度也很快;其泛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含混。“水军”的流行恰好也经历了此般过程,使用频率不断提高,适用范围不断扩展。
1.第一阶段:隐喻引起的语义泛化。“水军”开始流行时,指的是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目的性强、训练有素且不承担责任。由于他们是存在于网络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制造虚假舆论,降低舆论的可信度,阻碍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水军”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带有贬义色彩。2009年这一用法已经见诸报端。例如:
(1)记者采访著名的“网络推手”陈墨、“立二拆四”,其并不讳言他们雇用“水军”操纵舆论的赫赫“战果”。(2009年1月12日,华商报)
(2)现在论坛都有防止灌水的系统,得绞尽脑汁想新内容,又要看起来不像“水军”所为,这工作越来越不好做。(2010年11月26日,腾讯科技)
(3)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策划,“水军”们才会在互联网上进行灌水、刷帖,使所推事件在知名网站上得到热炒,进而受到普通网友关注讨论,使事件成为热点,甚至舆论制高点。(2011年1月18日,光明日报)
由于隐喻是建立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并涉及到语义的转移(束定芳,2000),因此,在词义泛化的第一阶段中,人们在“水上军队”和“网络发帖人员”之间建立隐喻关系,将两者相似之处——“人数多、目的性强、训练有素”凸显出来。这个特点原本是反映“水军”(词典意义)令人产生的联想,现在则成为了“水军”语义中概括两种所指对象的共同的核心特征。因此只要具备“人数多、目的性强、训练有素”这一特征,那么无论是指“水上军队”还是“网络发帖人员”,都可能成为“水军”的所指对象。“水军”指谓范围的扩大为“水军”的语义泛化开辟了空间。
2.第二阶段:语义抽象推动的语义泛化。在语义泛化的第二阶段,“水军”的语义进一步抽象化,由隐喻在网上进行发帖回帖的灌水人员变成各个行业的灌水人员,指谓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网络。例如:
(1)据龙泉某行销公司负责人杨某介绍,成都的看房“水军”人数至少近万人,天天游走在成都各大楼盘“专业看房”。(2015年12月3日,四川新闻网)
(2)孩子的培训市场“蛋糕”很大,也很诱人,但真正能聘请到名师的却凤毛麟角,有的虽然声称教师具有三年以上的执教经验,实则是刚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这也给广大家长一个启示,选择业余学校时,不妨实地走走看看,名师是不是真正“师出有名”,课程设置是否过于“噱头”,而不是被“水军”误导。(2011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
(3)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像张晓一样的考研“水军”也有不少。他们中有的是因为求职受困而进“临时起意”,有的是为了家人的希望并非个人意愿……(2014年12月26日,中国考研网)
从“灌水水军”到“看房水军”、“招生水军”、“考研水军”,这些词语与第一阶段相比,“水军”的所指对象从网络灌水者逐渐扩展到房地产、培训学校、和大学生考研等。第二阶段的“水军”开始尝试着跨领域使用,使得语义的边界逐渐模糊,隐喻的特征也淡化了。然而,这一阶段的“水军”依旧带有贬义色彩。
3.第三阶段:语义含混特征下的语义泛化。语义泛化的第三阶段以语义含混为特征。“水军”一词经过隐喻和语义抽象之后,它主要的内涵仅仅表示“人数多”。而前两个阶段的“水军”都有贬义色彩,所以,在第三阶段,它利用“人数多”的特点,越过了自身的贬义色彩,衍生出一种“以义务宣传为模式,以品质说话为保证”的正面舆论效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来水”。“自来水”是指自然而然形成的“水军”,区别于前两个阶段有目的形成的“水军”。第三阶段的“水军”最初是一群义务宣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影民们的自称,后指真正热心为作品发声的观众。例如: (1)我是猴子请来的水军,我是自来水。(2015年7月13日,天涯论坛)
(2)国产动画《大圣归来》逆袭《小时代4》,催生网络新词“自来水”。((2015年7月14日,中国日报网)
(3)《夏洛特烦恼》成票房黑马,继《大圣归来》后第二波“自来水”。(2015年10月8日,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4)《爱的牵绊》及姐妹篇《幸福抉择》由崔贞允、郑成云等人领衔演出,由于收视火爆和广受观众们的追捧,在首播结束后已无缝衔接复播,依旧在江苏卫视。相比于韩版的百集篇幅,国内版进行了重新剪辑和编排,情节更加紧凑和精彩。观众也在网络上当起了“自来水”,掀起了一阵荐剧狂潮,更有人表示自己得了“《幸福抉择》症候群”,在等待剧集更新期间备受煎熬。(2015年10月28日,南京晨报)
综上所述,“水军”一词在流行过程中的语义泛化从建构隐喻开始,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水军”隐喻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在第二阶段,“水军”的所指对象由网络人员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人员。在第三阶段,“水军”摆脱了贬义色彩,成为一个既有贬义又偏中性的流行词。
三、结语
词汇的语义泛化是社会因素作用下的语言发展。赵荣霞(2001)认为,语言变化的途径是语义泛化。“水军”的语义泛化则是网民们在网络平台上相互交流的产物。如果没有网络这一“催化剂”,“水军”也不会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此外,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也推动了某些流行语的语义泛化,例如,“水军”、“山寨”等。对于流行语的语义泛化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探究词语语义的变化过程,还能找到其发展的驱动力或是消亡的原因,为网络背景下社会语言现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辞源[Z].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包乌云,董锋.语义泛化研究现状[J].语文学刊,2014(21):14-15
[3]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7.
[4]缪俊.“山寨”流行中语义泛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变[J].当代修辞学.2009(1):82-89.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3-44.
[6]赵荣霞.语义泛化和语用空间的扩展[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1):62-64.
[7]宗守云.不可小看的网络“水军”[J].语文建设,2011(1):39-40.
【关键词】网络流行词 水军 语义泛化
一、“水军”:从词典到流行
2010年11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揭秘网络推广”为主题的报道,揭开了“水军”这个群体的神秘面纱。从此,“水军”一词成为了公众的热点议题。说到“水军”,我们可能最先会想到水上作战的军队。但是,在网络上也活跃着一群号召力极强的“水军”。然而,此“水军”非彼“水军”。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行为被称之为“灌水”,而参与发帖的网络人员是以获利为目的,且人员数量庞大,像一支军队训练有素,因此称其为“水军”。
“水军”原本指用于水战的军队(《辞源》,1979)。而今天流行的“水军”一词,其意义已不同于原先词典里的解释,而且也不限于原先所指的军队,它在流行过程中不断泛化并在社会方方面面中得以广泛应用。例如:
1.周星驰的经纪人回应称:“早前已经通过媒体澄清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周星驰》不是我们写的,更不可能买‘水军’,但如果对方一直坚持她的想法,没有什么好回应的。”(2016年3月16日,中国日报中文网)
2.楼市“火爆”暗藏看房“水军”:公开招聘“房托儿”工资80元(2016年4月6日,腾讯视频)
3.这个黑客用“水军”操纵了拉美9个国家的民主选举(2016年4月1日,观察者网)
4.我是猴子请来的“水军”(2015年7月13日,天涯论坛:影视评论)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水军”一词的含义分别泛化成“网络写手”、“房托儿”、“网络黑客及恶意软件”和“影评者”,其意义远不同于词典释义。
二、“水军”的语义泛化
“水军”流行的意义并未完全脱离它的本意,而是“水军”原有意义发生“语义泛化”的结果。刘大为(1997)认为,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用来囊括更多的指谓对象;流行语的语义泛化表现特别明显,泛化速度也很快;其泛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含混。“水军”的流行恰好也经历了此般过程,使用频率不断提高,适用范围不断扩展。
1.第一阶段:隐喻引起的语义泛化。“水军”开始流行时,指的是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目的性强、训练有素且不承担责任。由于他们是存在于网络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制造虚假舆论,降低舆论的可信度,阻碍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水军”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带有贬义色彩。2009年这一用法已经见诸报端。例如:
(1)记者采访著名的“网络推手”陈墨、“立二拆四”,其并不讳言他们雇用“水军”操纵舆论的赫赫“战果”。(2009年1月12日,华商报)
(2)现在论坛都有防止灌水的系统,得绞尽脑汁想新内容,又要看起来不像“水军”所为,这工作越来越不好做。(2010年11月26日,腾讯科技)
(3)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策划,“水军”们才会在互联网上进行灌水、刷帖,使所推事件在知名网站上得到热炒,进而受到普通网友关注讨论,使事件成为热点,甚至舆论制高点。(2011年1月18日,光明日报)
由于隐喻是建立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并涉及到语义的转移(束定芳,2000),因此,在词义泛化的第一阶段中,人们在“水上军队”和“网络发帖人员”之间建立隐喻关系,将两者相似之处——“人数多、目的性强、训练有素”凸显出来。这个特点原本是反映“水军”(词典意义)令人产生的联想,现在则成为了“水军”语义中概括两种所指对象的共同的核心特征。因此只要具备“人数多、目的性强、训练有素”这一特征,那么无论是指“水上军队”还是“网络发帖人员”,都可能成为“水军”的所指对象。“水军”指谓范围的扩大为“水军”的语义泛化开辟了空间。
2.第二阶段:语义抽象推动的语义泛化。在语义泛化的第二阶段,“水军”的语义进一步抽象化,由隐喻在网上进行发帖回帖的灌水人员变成各个行业的灌水人员,指谓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网络。例如:
(1)据龙泉某行销公司负责人杨某介绍,成都的看房“水军”人数至少近万人,天天游走在成都各大楼盘“专业看房”。(2015年12月3日,四川新闻网)
(2)孩子的培训市场“蛋糕”很大,也很诱人,但真正能聘请到名师的却凤毛麟角,有的虽然声称教师具有三年以上的执教经验,实则是刚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这也给广大家长一个启示,选择业余学校时,不妨实地走走看看,名师是不是真正“师出有名”,课程设置是否过于“噱头”,而不是被“水军”误导。(2011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
(3)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像张晓一样的考研“水军”也有不少。他们中有的是因为求职受困而进“临时起意”,有的是为了家人的希望并非个人意愿……(2014年12月26日,中国考研网)
从“灌水水军”到“看房水军”、“招生水军”、“考研水军”,这些词语与第一阶段相比,“水军”的所指对象从网络灌水者逐渐扩展到房地产、培训学校、和大学生考研等。第二阶段的“水军”开始尝试着跨领域使用,使得语义的边界逐渐模糊,隐喻的特征也淡化了。然而,这一阶段的“水军”依旧带有贬义色彩。
3.第三阶段:语义含混特征下的语义泛化。语义泛化的第三阶段以语义含混为特征。“水军”一词经过隐喻和语义抽象之后,它主要的内涵仅仅表示“人数多”。而前两个阶段的“水军”都有贬义色彩,所以,在第三阶段,它利用“人数多”的特点,越过了自身的贬义色彩,衍生出一种“以义务宣传为模式,以品质说话为保证”的正面舆论效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来水”。“自来水”是指自然而然形成的“水军”,区别于前两个阶段有目的形成的“水军”。第三阶段的“水军”最初是一群义务宣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影民们的自称,后指真正热心为作品发声的观众。例如: (1)我是猴子请来的水军,我是自来水。(2015年7月13日,天涯论坛)
(2)国产动画《大圣归来》逆袭《小时代4》,催生网络新词“自来水”。((2015年7月14日,中国日报网)
(3)《夏洛特烦恼》成票房黑马,继《大圣归来》后第二波“自来水”。(2015年10月8日,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4)《爱的牵绊》及姐妹篇《幸福抉择》由崔贞允、郑成云等人领衔演出,由于收视火爆和广受观众们的追捧,在首播结束后已无缝衔接复播,依旧在江苏卫视。相比于韩版的百集篇幅,国内版进行了重新剪辑和编排,情节更加紧凑和精彩。观众也在网络上当起了“自来水”,掀起了一阵荐剧狂潮,更有人表示自己得了“《幸福抉择》症候群”,在等待剧集更新期间备受煎熬。(2015年10月28日,南京晨报)
综上所述,“水军”一词在流行过程中的语义泛化从建构隐喻开始,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水军”隐喻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在第二阶段,“水军”的所指对象由网络人员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人员。在第三阶段,“水军”摆脱了贬义色彩,成为一个既有贬义又偏中性的流行词。
三、结语
词汇的语义泛化是社会因素作用下的语言发展。赵荣霞(2001)认为,语言变化的途径是语义泛化。“水军”的语义泛化则是网民们在网络平台上相互交流的产物。如果没有网络这一“催化剂”,“水军”也不会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此外,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也推动了某些流行语的语义泛化,例如,“水军”、“山寨”等。对于流行语的语义泛化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探究词语语义的变化过程,还能找到其发展的驱动力或是消亡的原因,为网络背景下社会语言现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辞源[Z].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包乌云,董锋.语义泛化研究现状[J].语文学刊,2014(21):14-15
[3]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7.
[4]缪俊.“山寨”流行中语义泛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变[J].当代修辞学.2009(1):82-89.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3-44.
[6]赵荣霞.语义泛化和语用空间的扩展[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1):62-64.
[7]宗守云.不可小看的网络“水军”[J].语文建设,201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