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肩负着为祖国快速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肩负着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及教育管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和民族大团结,为高校的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文章浅要分析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及教育管理的特点。
【關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特点
【课题名称】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XY06。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越发重视。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族最多的省份。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基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灵魂,肩负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任。云南地处祖国边陲,环境复杂。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云南边疆地区的主力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是党、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及教育管理特点的研究可以为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意义。
二、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分析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自2002年建校以来,广泛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截至2016年10月21日,全院共有在校生1806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874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15.9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七个系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并进行了浅要分析。
(一)民族意识较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他们经过各级学校的教育引导,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多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由于受到民族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尤其是藏族、回族等。并且,民族较为聚集的地区的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强于与汉族融合居住的地区,西北地区强于其他地区。
少数民族学生小团体现象较为明显。同一少数民族或地区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较少与他人交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思想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存在明显的差异,不愿意融入大环境。
(二)求知欲较强
求知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索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这就是求知欲。求知欲强的人自觉地、积极地追求知识,热情地探索知识,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家庭和民族的希望,特别是家庭的未来希望寄托。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需要回到家乡,造福家乡人民。由于外面的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不辜负家乡的寄托,少数民族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带回家乡,促进家乡建设,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这要求他们在校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
(三)心理素质较差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大学生毕业后竞争激烈残酷,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大学生心理素质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閱历不足。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交通不畅,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不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眼光较为狭隘,交流圈子较小,阅历不足。
笔者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与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自身的区域差异,以及自卑感较重,他们选择交友的对象多为本民族或同地区的同学,潜意识关闭自己的交流圈,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大多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有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社会规则。少数民族学生不能融入新的社会环境,狭隘的朋友圈更加深了他们的小团体意识,使他们不易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违纪事件中,多数学生是因喝酒或者难以控制情绪而打架。这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以及习惯了以往解决问题的方式,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四)汉语应用能力较差
受到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心理素质和思维障碍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较差。
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他们在母语的环境下长大,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本民族语言,直到进入学校才开始学习汉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较差,不利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想要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就一定要敢说。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汉语表达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思维反应慢,在说话时存在思维跟不上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汉语口语交际。
(五)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调查和谈话,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当前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表示认同,但他们的自主能力差也是事实。
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实现就业而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制订学习计划,不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求知欲强,可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纠正错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受到外面世界的诱惑,努力学习的意志不坚定。
(六)被特殊照顾心理较强
由于民族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享受特殊的照顾。他们带着这种心理进入大学校园,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就理所应当受到特殊的照顾。然而,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不去追究事情的本质和承担自己的职责,只觉得自己是少数民族就应受到特殊对待,甚至是希望在学习成绩、奖助学金和特殊补助上也完全受到照顾,被特殊照顾的心理较强。 三、从辅导员出发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
辅导员作为连接学院与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枢纽,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重任。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直接体现了国家和学院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和重视。辅导员从一线获取信息,从一线开展教育和管理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础,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制定教育管理方法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进一步落实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才、全面发展的美好希望。
(一)从学生出发,给予其人文关怀
在开展学生工作之前,辅导员要细致做好前期准备,积极促进友谊建设、民族融合和大团结。辅导员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要制订科学、合理、连续的计划,注重少数民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工作、生活和情感问题,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正面的教育和疏导。
(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生源信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性,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树立正确是非觀
作为高校辅导员,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了解所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详细信息以及思想动态变化。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作为高校辅导员,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大学规划是有必要的。辅导员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人生中重要的引路人,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源信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高校作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发挥青年学生的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使其在思想上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响应国家的号召,树立坚定的信念,保持立场的坚定,不受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维护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三)全面发散教育管理办法,着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后进分子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气候、人文、风俗、习性等的不同,在入校以后與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辅导员对于所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千篇一律,要增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细致性,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区别处理,明确教育管理目的与方法。了解一个学生可以从生源地情况、家庭情况、学习基础、人际交往、日常活动等方面着手。学校要建立人人平等的环境,不区别对待学生,让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学习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由于受到语言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语言水平、文化基础和家庭经济水平的差异,这让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作为学生工作的先行者,辅导员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毕业以后很有可能是回到生源地工作,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非常关键。
(四)建立校园应急机制,快速解决突发情况
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成员,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国内外不法势力有预谋地想要从根源上夺取我们国家的群众基础,想要借助外部力量占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基地,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建立应急小组,完善预警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家庭突发情况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人文关怀和帮助。学院要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保证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得到帮助。
(五)优先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着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民族意识较强,汉语能力较差,返乡工作的可能性较大,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家乡建设的主力军。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既是学生干部,又是党员。学校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模范性和影响性,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就会用自身的实际行为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转变和全面发展。
(六)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制度,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学校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建立特殊的帮扶制度。在入学之初就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全面的入学教育,拟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和当前的就业环境,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人才。在毕业季,学校可以通过创业就业课程、专题讲座、模拟实践等教育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掘自身的潜力,全面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普及国家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和补贴,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确定职业方向,树立信心,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七)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入学之初,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专职心理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好详细信息的记录,做到提早发现问题,提前预防问题,提供心理干预,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和谐的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打开心扉,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与民族团结奠定扎实的基础。
【關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特点
【课题名称】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XY06。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越发重视。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族最多的省份。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基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灵魂,肩负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任。云南地处祖国边陲,环境复杂。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云南边疆地区的主力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是党、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及教育管理特点的研究可以为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意义。
二、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分析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自2002年建校以来,广泛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截至2016年10月21日,全院共有在校生1806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874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15.9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七个系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并进行了浅要分析。
(一)民族意识较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他们经过各级学校的教育引导,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多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由于受到民族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尤其是藏族、回族等。并且,民族较为聚集的地区的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强于与汉族融合居住的地区,西北地区强于其他地区。
少数民族学生小团体现象较为明显。同一少数民族或地区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较少与他人交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思想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存在明显的差异,不愿意融入大环境。
(二)求知欲较强
求知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索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这就是求知欲。求知欲强的人自觉地、积极地追求知识,热情地探索知识,以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家庭和民族的希望,特别是家庭的未来希望寄托。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需要回到家乡,造福家乡人民。由于外面的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不辜负家乡的寄托,少数民族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带回家乡,促进家乡建设,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这要求他们在校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
(三)心理素质较差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大学生毕业后竞争激烈残酷,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大学生心理素质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閱历不足。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交通不畅,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不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眼光较为狭隘,交流圈子较小,阅历不足。
笔者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与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自身的区域差异,以及自卑感较重,他们选择交友的对象多为本民族或同地区的同学,潜意识关闭自己的交流圈,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大多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有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社会规则。少数民族学生不能融入新的社会环境,狭隘的朋友圈更加深了他们的小团体意识,使他们不易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违纪事件中,多数学生是因喝酒或者难以控制情绪而打架。这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以及习惯了以往解决问题的方式,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四)汉语应用能力较差
受到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心理素质和思维障碍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较差。
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他们在母语的环境下长大,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本民族语言,直到进入学校才开始学习汉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较差,不利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想要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就一定要敢说。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汉语表达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思维反应慢,在说话时存在思维跟不上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汉语口语交际。
(五)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调查和谈话,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当前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表示认同,但他们的自主能力差也是事实。
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实现就业而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制订学习计划,不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求知欲强,可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纠正错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受到外面世界的诱惑,努力学习的意志不坚定。
(六)被特殊照顾心理较强
由于民族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享受特殊的照顾。他们带着这种心理进入大学校园,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就理所应当受到特殊的照顾。然而,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不去追究事情的本质和承担自己的职责,只觉得自己是少数民族就应受到特殊对待,甚至是希望在学习成绩、奖助学金和特殊补助上也完全受到照顾,被特殊照顾的心理较强。 三、从辅导员出发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
辅导员作为连接学院与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枢纽,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重任。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直接体现了国家和学院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和重视。辅导员从一线获取信息,从一线开展教育和管理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础,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制定教育管理方法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进一步落实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才、全面发展的美好希望。
(一)从学生出发,给予其人文关怀
在开展学生工作之前,辅导员要细致做好前期准备,积极促进友谊建设、民族融合和大团结。辅导员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要制订科学、合理、连续的计划,注重少数民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工作、生活和情感问题,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正面的教育和疏导。
(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生源信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性,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树立正确是非觀
作为高校辅导员,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了解所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详细信息以及思想动态变化。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作为高校辅导员,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大学规划是有必要的。辅导员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人生中重要的引路人,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源信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高校作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发挥青年学生的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使其在思想上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响应国家的号召,树立坚定的信念,保持立场的坚定,不受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维护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三)全面发散教育管理办法,着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后进分子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气候、人文、风俗、习性等的不同,在入校以后與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辅导员对于所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千篇一律,要增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细致性,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区别处理,明确教育管理目的与方法。了解一个学生可以从生源地情况、家庭情况、学习基础、人际交往、日常活动等方面着手。学校要建立人人平等的环境,不区别对待学生,让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学习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由于受到语言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语言水平、文化基础和家庭经济水平的差异,这让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作为学生工作的先行者,辅导员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毕业以后很有可能是回到生源地工作,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非常关键。
(四)建立校园应急机制,快速解决突发情况
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成员,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国内外不法势力有预谋地想要从根源上夺取我们国家的群众基础,想要借助外部力量占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基地,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建立应急小组,完善预警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家庭突发情况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人文关怀和帮助。学院要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保证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得到帮助。
(五)优先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着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民族意识较强,汉语能力较差,返乡工作的可能性较大,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家乡建设的主力军。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既是学生干部,又是党员。学校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模范性和影响性,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就会用自身的实际行为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转变和全面发展。
(六)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制度,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学校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建立特殊的帮扶制度。在入学之初就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全面的入学教育,拟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和当前的就业环境,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人才。在毕业季,学校可以通过创业就业课程、专题讲座、模拟实践等教育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掘自身的潜力,全面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普及国家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和补贴,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确定职业方向,树立信心,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七)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入学之初,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专职心理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好详细信息的记录,做到提早发现问题,提前预防问题,提供心理干预,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和谐的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打开心扉,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与民族团结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