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校本课程;主题德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0-0016-02
江苏前瞻性地提出发展“适合的教育”,这是江苏教育在新时期的再出发,也是谋划未来发展的新定义。
作为一位基层学校的校长,我以为,适合的教育就是让学校和学生长成自己期许的样子,成为自己才是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唯一。大树实现参天入云的梦想,小草了却贴地行走的心愿。合适的教育,就是要从教育“不同”走向教育的“大同”,和而不同,教育大同,从而实现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存在,实现人的成长多元化存在。
第一,从实际出发,我们需要承认“不同”。我们就是来自一个非常“不同”的学校。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于2013年9月由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三所薄弱学校整合而成,是南京河西新城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900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占80%,来自全国19个省市。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自信缺乏、见识缺少、家教缺失和阅读弱、英语弱、数学弱的“三缺三弱”成了这些流动花朵的明显短板。流动性较大、文化素质偏低、家庭结构松散和城市融入艰难又成为他们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制约瓶颈。
第二,从政策层面,我们期待厚爱“不同”。好的学校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学校各有各的不同。薄弱学校是有历史欠账,是为城市化进程做出牺牲和贡献的。本届政府报告提出办好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从顶层设计发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先公平后优质。所以说,適合的教育首要是公平的教育,或者说公平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对弱势群体的强势关注,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以悲悯的情怀珍视每一个难得的相遇。应该说,我们学校是因为“不同”而被厚爱着,是江苏省首批初中课程基地学校,我们在包容的政策环境中沐浴着“合适的教育”春风细雨。
第三,我们努力实践“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学校,成为自己是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适合”的实践:
建构学校文化,把校园变成“故事与温度”的成长磁场。从文化出发,立足“故事和温度”的视角,再造学校文化,聚焦师生认同。提炼出“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无痕、有品、致信”的校训和“教师如莲、学生如花”的办学愿景。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莲花”这一文化符号,精心建构宁静、优美、诗意的校园环境和“有故事、有温度”的学校文化场,让学校成为他们最温暖的地方。
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原本的短板长了起来。作为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学校,尝试构建适切学生特点的梦想课程基地。依托“阅读梦工场”,给学生能够自由阅读的空间;依托“艺术梦工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依托“科技梦工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依托“旅行梦工场”课程,拓宽学生的见识和视野。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包括南京文化、武术、高尔夫球、攀岩等在内的25门校本选修课程,强化学生校园生活的存在感和幸福感。用科学精神让学科“立”起来,用人文精神让学生“站”起来。
把主题德育活动作为办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更多仪式感。5月7日的青春仪式、6月6日的毕业典礼、8月31日的开学典礼、10月25日的运动会、12月31日的新年晚会,三年中时间雷打不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别致,具有很强烈的仪式感,创造一种教育的“场”来“磁化”学生,把“高大上”的德育要求变成学生对“真善美”的内在需求,这不仅滋润着学生,也催生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创新家校合作,积极构建“有温度”的新型家校关系。我们始终坚持“两个100%”,即100%教师参与、访遍100%家庭。带着一本书去家访,这一最传统的方式实现“眼睛与眼睛”的重逢,“心与心”的抵达。当我们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学生家庭,看到了学生背后的不易,他们心更近了,教师不再抱怨学生。我们设立了“相约8:30”的校长电话,表扬进步学生,感谢家长教育。“相约8:30”约的不是时间,相约的是美的发现与传递,是爱的表达和交流。学生有了进步,教师有了发现,校长有了热线,教育有了故事,家长有了温度。此外,每月一次的家长沙龙,每月一封的致家长信,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呼吸和心跳”。学校的开学典礼、青春仪式、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都把家长作为VIP请进来,让他们亲身参与。
主动对外交流,培养师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国际视野。我们紧紧抓住青奥会的良机,主动对接,在智利结对了国际友好学校,实现了师生参加智利独立日庆祝活动的历史突破;实现教师访问智利、巴西的跨文化的教育交流;实现了与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学校的常态交流;实现了莲花这所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学校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把青春、热情、友爱、阳光等青奥品质和视野、胸怀、自信、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心里。
每一条路都通向灿烂的明天,从“不同”走向“大同”,我们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行走着、站立着。
(作者系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校长)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0-0016-02
江苏前瞻性地提出发展“适合的教育”,这是江苏教育在新时期的再出发,也是谋划未来发展的新定义。
作为一位基层学校的校长,我以为,适合的教育就是让学校和学生长成自己期许的样子,成为自己才是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唯一。大树实现参天入云的梦想,小草了却贴地行走的心愿。合适的教育,就是要从教育“不同”走向教育的“大同”,和而不同,教育大同,从而实现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存在,实现人的成长多元化存在。
第一,从实际出发,我们需要承认“不同”。我们就是来自一个非常“不同”的学校。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于2013年9月由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三所薄弱学校整合而成,是南京河西新城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900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占80%,来自全国19个省市。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自信缺乏、见识缺少、家教缺失和阅读弱、英语弱、数学弱的“三缺三弱”成了这些流动花朵的明显短板。流动性较大、文化素质偏低、家庭结构松散和城市融入艰难又成为他们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制约瓶颈。
第二,从政策层面,我们期待厚爱“不同”。好的学校都是相似的,不好的学校各有各的不同。薄弱学校是有历史欠账,是为城市化进程做出牺牲和贡献的。本届政府报告提出办好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从顶层设计发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先公平后优质。所以说,適合的教育首要是公平的教育,或者说公平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对弱势群体的强势关注,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以悲悯的情怀珍视每一个难得的相遇。应该说,我们学校是因为“不同”而被厚爱着,是江苏省首批初中课程基地学校,我们在包容的政策环境中沐浴着“合适的教育”春风细雨。
第三,我们努力实践“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学校,成为自己是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适合”的实践:
建构学校文化,把校园变成“故事与温度”的成长磁场。从文化出发,立足“故事和温度”的视角,再造学校文化,聚焦师生认同。提炼出“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无痕、有品、致信”的校训和“教师如莲、学生如花”的办学愿景。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莲花”这一文化符号,精心建构宁静、优美、诗意的校园环境和“有故事、有温度”的学校文化场,让学校成为他们最温暖的地方。
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原本的短板长了起来。作为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学校,尝试构建适切学生特点的梦想课程基地。依托“阅读梦工场”,给学生能够自由阅读的空间;依托“艺术梦工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依托“科技梦工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依托“旅行梦工场”课程,拓宽学生的见识和视野。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包括南京文化、武术、高尔夫球、攀岩等在内的25门校本选修课程,强化学生校园生活的存在感和幸福感。用科学精神让学科“立”起来,用人文精神让学生“站”起来。
把主题德育活动作为办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更多仪式感。5月7日的青春仪式、6月6日的毕业典礼、8月31日的开学典礼、10月25日的运动会、12月31日的新年晚会,三年中时间雷打不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别致,具有很强烈的仪式感,创造一种教育的“场”来“磁化”学生,把“高大上”的德育要求变成学生对“真善美”的内在需求,这不仅滋润着学生,也催生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创新家校合作,积极构建“有温度”的新型家校关系。我们始终坚持“两个100%”,即100%教师参与、访遍100%家庭。带着一本书去家访,这一最传统的方式实现“眼睛与眼睛”的重逢,“心与心”的抵达。当我们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学生家庭,看到了学生背后的不易,他们心更近了,教师不再抱怨学生。我们设立了“相约8:30”的校长电话,表扬进步学生,感谢家长教育。“相约8:30”约的不是时间,相约的是美的发现与传递,是爱的表达和交流。学生有了进步,教师有了发现,校长有了热线,教育有了故事,家长有了温度。此外,每月一次的家长沙龙,每月一封的致家长信,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呼吸和心跳”。学校的开学典礼、青春仪式、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都把家长作为VIP请进来,让他们亲身参与。
主动对外交流,培养师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国际视野。我们紧紧抓住青奥会的良机,主动对接,在智利结对了国际友好学校,实现了师生参加智利独立日庆祝活动的历史突破;实现教师访问智利、巴西的跨文化的教育交流;实现了与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学校的常态交流;实现了莲花这所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学校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把青春、热情、友爱、阳光等青奥品质和视野、胸怀、自信、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心里。
每一条路都通向灿烂的明天,从“不同”走向“大同”,我们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行走着、站立着。
(作者系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