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浙江省体育社团的发展模式展开调查研究,探析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种模式创新:企业化运作模式、专职老师指导模式、品牌化模式。以期为浙江省高校在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和管理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模式;创新
1.前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因其组织审批简单、迎合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得到迅速发展。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总数在45,000个左右,平均每所高校有20个。有59. 7%的大学生参与了校内学生社团,平均每人参与的学生社团数为1.8个。[1]在此次调查中文娱体育类社团是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鉴于高校扩招人数激增,无论是学生社团还是参加社团学生人数都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因此2005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社团持续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设性意见。
浙江省高校社团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发展迅速,从各校学生会或社团联合会提供的情况看,浙江省内每所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社团,平均每个高校有 30 多个社团,社团成员已占到高校在校大学生的 60%以上。其中体育文化类占 16.7%。[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也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浓郁体育锻炼氛围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校体育人口的增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2.1体育社团管理状况
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社团申请较为简单,具有社团章程、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就可以申请成立社团。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校团委领导下的社团联合会进行管理,这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管理形式;另一种是由体育学院或者体育部单独成立自己的办公室独立自治,与学生会无管理上的联系。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挂靠单位一般有校团委、体育学院或体育部。
2.2社团制度建设状况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障社团有效运转的保证。在调查过程中发展,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中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约占85%,而九成以上的优秀社团、品牌社团都来自于这些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社团。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社团虽然有规章制度但是没有认真执行,会员也不了解这些制度,这些制度仅成为一纸空文毫无用武之地。
2.3经费来源使用状况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为学校拨款、挂靠单位支持、社会赞助、收取会费、以及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并不单一,正向多元化渠道发展。根据调查显示,社团一个年度正常运作所需基本经费情况差距悬殊,少则几百多则上万。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是由于不同社团本身所具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同,会员费是社团最大的经费来源,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社团的入会费一般是20元,相比较而言优秀社团会员多得到学校划拨的经费也较多。根据统计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使用大部分是用于组织活动的劳务、宣传费用上,其次是购买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租金。
2.4会员组成和人才资源状况
在社团成员的构成上,大一学生约占 46%大二学生约占 38%大三学生约占 11%大四学生约占 4%其他约占 1%。由此可见, 大一大二学生是社团成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团骨干的分布上,大二学生最多。这些负责人一般大一入会,经过一年的磨合熟悉社团事务以及组织活动的锻炼,基本具备成为一名社团负责人的资格。但是从调查中发展,有些社团因其运转不畅或者负责人因其他原因退会频繁的更换负责人,也有些社团名义负责人不管事而指使其他会员实际负责,造成社团人事管理混乱直接影响社团的运转。
在指导老师的配备上大部分社团都配备一名或者一名以上的指导老师,但是很多社团并没有与指导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指导老师也因为没有额外的报酬和奖励所以积极性并不高。
3.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自治能力不强
获得学校的支持、同行的认同和会员的信任是社团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从理论上讲,社团应该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社团组织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社团中长期发展规划,社团负责人主要的精力致力于如何扩大规模。一个好的社团不仅是规模的建设,更是如何锻炼会员的能力,实现入会的初衷。这些问题导致社团自治能力不强,自身发展不成熟,需要指导老师和主管部门的指导。
3.2 人事选拔制度不够健全
从社团负责人选拔机制来看, 目前浙江省高校大多数体育社团负责人选拔主要是通过聘任制和选举制,聘任制是社团通过聘任和应聘的方式聘请学生担任社团干部职务的干部任免形式。双方签订 “聘约”聘请。这种模式本质上仍是直接任命的变种。选举制是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任命人选,这种制度因其民主性得到广大社团的认同。但是这些选拔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一方面选拔缺少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在社团人选的提名上上一届负责人有很大的话语权。如何健全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选贤用能是提高社团凝聚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社团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3 经费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
学生体育社团相对于其他高校学生社团而言,所需要的经费更多。对于他们而言组织活动需要场地和必要的器材。但是学校场地对他们也没有特殊的政策照顾,经费支出也没有向他们倾斜。所以很多时候组织社团成员活动往往受限,组织活动是社团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社团要发展离不开活动的积极开展。但是经费短缺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
4.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的创新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一个自发自愿的组织必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是他们得以走在一起的必要条件。而任何一个集体组织要做到持续高效的运转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管理机制作为后盾。因此加强思想和制度建设是高校体育社团保持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首先是思想建设,社团建立时应该有明确的宗旨和发展目标,这一宗旨是拥有共同愿望的同学聚集到一起的基础。因此要符合时代精神和学校文化,这样才能使社团赢得广泛的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使目标有可延续性一届一届的去实现。
其次是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办法,明确社团负责人职责,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团的运行程序,明确社团奖惩制度,积极引导社团成员热爱社团、共建社团,同时保障社团成员有所收获满足社团成员入会的愿望。第二是加强社团人才队伍的建设,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发展和活动组织起着主导作用,是实现社团积极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完善社团负责人的选拔机制,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选取真正能服务社团有能力领导社团得而人才,还要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通常有些社团会在某一届发展达到一个高峰,过了这个高峰社团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因此社团的现任负责人要学会培养后期接班人,锻炼后备人才的能力,使社团发展后劲十足。
以上是一个社团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梳理,参考相关文献笔者提出了以下3种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模式,所谓发展模式(Developing mode),即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也就是在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是世界各国家或地区在实行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政治、经济体制及战略等的选择。[3]这里的模式是指在一个学校这种特定的场景中,在其所具备的校园文化、学校资源条件下以及结合体育社团自身的思路和特点所形成发展方向。以下各种模式侧重点不一样,在选择的适合要结合自身特定进行使用,希望能对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4.1企业化运作模式
高校学生社团为了扩大其影响和知名度需要通过更多的活动来实现,这样经费就成为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企业或商家为了让学生或社会了解其产品或服务需要一些商业化的策划活动来实现。因此通过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可以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和企业或商家的双赢。高校学生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就是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来管理社团。把学生社团的运作看作一个实体化的企业 ,把社团的活动看作是企业的产品或者是提供的服务,从学校的各个部门或者社会的赞助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与企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战略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4]此种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社团收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这种模式商业化运作程度较高因此要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2专职老师指导模式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入会的会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该社团运动项目感兴趣,希望能掌握该项运动技术。因此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老师进行指导。专职老师指导模式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出较为全面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不仅是兼职,还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相结合,在教学或者科研上给予肯定。[5]完善社团指导老师奖励机制,调动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此种模式最主要是如何在社团专职指导老师制度建立中明确社团负责人与社团指导老师的关系与职责,使其各行其职、共同协作使社团自身能力不断增强,成分发挥社团的自主性。
4.3品牌化模式
学生社团品牌化模式要针对基础较好的社团,在学校和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在高校学生中口碑相对比较好的社团。品牌化的根本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通过对社团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众多社团中推出优秀社团,倾力建设,扩大知名度、加大影响力进而将其打造成社团中的一面旗帜。学生体育社团以这种模式发展具有以下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社团文化,有意向加入该社团的学生会以参与这种良好形象的体育社团作为骄傲和自豪,从而保证了社团具有相对固定的规模;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为获得社会资源提供了保证;社团的品牌形成后,社团的知名度可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而良好的宣传效应又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5/02/content_2906286.HTML
[2]王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36.
[3]HTTP://baike.baidu.com.
[4]李金明等,高校社团企业化运作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53-55.
[5]崔树林,张文慧,王国红.制约上海松江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诸因素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126-128.
[6]杨垣,等: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73-77.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模式;创新
1.前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因其组织审批简单、迎合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得到迅速发展。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总数在45,000个左右,平均每所高校有20个。有59. 7%的大学生参与了校内学生社团,平均每人参与的学生社团数为1.8个。[1]在此次调查中文娱体育类社团是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鉴于高校扩招人数激增,无论是学生社团还是参加社团学生人数都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因此2005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社团持续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设性意见。
浙江省高校社团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发展迅速,从各校学生会或社团联合会提供的情况看,浙江省内每所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社团,平均每个高校有 30 多个社团,社团成员已占到高校在校大学生的 60%以上。其中体育文化类占 16.7%。[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也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浓郁体育锻炼氛围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校体育人口的增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2.1体育社团管理状况
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社团申请较为简单,具有社团章程、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就可以申请成立社团。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校团委领导下的社团联合会进行管理,这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管理形式;另一种是由体育学院或者体育部单独成立自己的办公室独立自治,与学生会无管理上的联系。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挂靠单位一般有校团委、体育学院或体育部。
2.2社团制度建设状况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障社团有效运转的保证。在调查过程中发展,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中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约占85%,而九成以上的优秀社团、品牌社团都来自于这些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社团。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社团虽然有规章制度但是没有认真执行,会员也不了解这些制度,这些制度仅成为一纸空文毫无用武之地。
2.3经费来源使用状况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为学校拨款、挂靠单位支持、社会赞助、收取会费、以及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体育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并不单一,正向多元化渠道发展。根据调查显示,社团一个年度正常运作所需基本经费情况差距悬殊,少则几百多则上万。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是由于不同社团本身所具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同,会员费是社团最大的经费来源,目前浙江省高校学生社团的入会费一般是20元,相比较而言优秀社团会员多得到学校划拨的经费也较多。根据统计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使用大部分是用于组织活动的劳务、宣传费用上,其次是购买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租金。
2.4会员组成和人才资源状况
在社团成员的构成上,大一学生约占 46%大二学生约占 38%大三学生约占 11%大四学生约占 4%其他约占 1%。由此可见, 大一大二学生是社团成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团骨干的分布上,大二学生最多。这些负责人一般大一入会,经过一年的磨合熟悉社团事务以及组织活动的锻炼,基本具备成为一名社团负责人的资格。但是从调查中发展,有些社团因其运转不畅或者负责人因其他原因退会频繁的更换负责人,也有些社团名义负责人不管事而指使其他会员实际负责,造成社团人事管理混乱直接影响社团的运转。
在指导老师的配备上大部分社团都配备一名或者一名以上的指导老师,但是很多社团并没有与指导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指导老师也因为没有额外的报酬和奖励所以积极性并不高。
3.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自治能力不强
获得学校的支持、同行的认同和会员的信任是社团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从理论上讲,社团应该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社团组织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社团中长期发展规划,社团负责人主要的精力致力于如何扩大规模。一个好的社团不仅是规模的建设,更是如何锻炼会员的能力,实现入会的初衷。这些问题导致社团自治能力不强,自身发展不成熟,需要指导老师和主管部门的指导。
3.2 人事选拔制度不够健全
从社团负责人选拔机制来看, 目前浙江省高校大多数体育社团负责人选拔主要是通过聘任制和选举制,聘任制是社团通过聘任和应聘的方式聘请学生担任社团干部职务的干部任免形式。双方签订 “聘约”聘请。这种模式本质上仍是直接任命的变种。选举制是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任命人选,这种制度因其民主性得到广大社团的认同。但是这些选拔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一方面选拔缺少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在社团人选的提名上上一届负责人有很大的话语权。如何健全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选贤用能是提高社团凝聚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社团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3 经费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
学生体育社团相对于其他高校学生社团而言,所需要的经费更多。对于他们而言组织活动需要场地和必要的器材。但是学校场地对他们也没有特殊的政策照顾,经费支出也没有向他们倾斜。所以很多时候组织社团成员活动往往受限,组织活动是社团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社团要发展离不开活动的积极开展。但是经费短缺成为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
4.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的创新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一个自发自愿的组织必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是他们得以走在一起的必要条件。而任何一个集体组织要做到持续高效的运转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管理机制作为后盾。因此加强思想和制度建设是高校体育社团保持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首先是思想建设,社团建立时应该有明确的宗旨和发展目标,这一宗旨是拥有共同愿望的同学聚集到一起的基础。因此要符合时代精神和学校文化,这样才能使社团赢得广泛的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使目标有可延续性一届一届的去实现。
其次是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办法,明确社团负责人职责,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团的运行程序,明确社团奖惩制度,积极引导社团成员热爱社团、共建社团,同时保障社团成员有所收获满足社团成员入会的愿望。第二是加强社团人才队伍的建设,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发展和活动组织起着主导作用,是实现社团积极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完善社团负责人的选拔机制,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选取真正能服务社团有能力领导社团得而人才,还要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通常有些社团会在某一届发展达到一个高峰,过了这个高峰社团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因此社团的现任负责人要学会培养后期接班人,锻炼后备人才的能力,使社团发展后劲十足。
以上是一个社团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梳理,参考相关文献笔者提出了以下3种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模式,所谓发展模式(Developing mode),即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也就是在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是世界各国家或地区在实行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政治、经济体制及战略等的选择。[3]这里的模式是指在一个学校这种特定的场景中,在其所具备的校园文化、学校资源条件下以及结合体育社团自身的思路和特点所形成发展方向。以下各种模式侧重点不一样,在选择的适合要结合自身特定进行使用,希望能对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4.1企业化运作模式
高校学生社团为了扩大其影响和知名度需要通过更多的活动来实现,这样经费就成为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企业或商家为了让学生或社会了解其产品或服务需要一些商业化的策划活动来实现。因此通过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可以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和企业或商家的双赢。高校学生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就是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来管理社团。把学生社团的运作看作一个实体化的企业 ,把社团的活动看作是企业的产品或者是提供的服务,从学校的各个部门或者社会的赞助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与企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战略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4]此种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社团收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这种模式商业化运作程度较高因此要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2专职老师指导模式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入会的会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该社团运动项目感兴趣,希望能掌握该项运动技术。因此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老师进行指导。专职老师指导模式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出较为全面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不仅是兼职,还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相结合,在教学或者科研上给予肯定。[5]完善社团指导老师奖励机制,调动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此种模式最主要是如何在社团专职指导老师制度建立中明确社团负责人与社团指导老师的关系与职责,使其各行其职、共同协作使社团自身能力不断增强,成分发挥社团的自主性。
4.3品牌化模式
学生社团品牌化模式要针对基础较好的社团,在学校和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在高校学生中口碑相对比较好的社团。品牌化的根本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通过对社团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众多社团中推出优秀社团,倾力建设,扩大知名度、加大影响力进而将其打造成社团中的一面旗帜。学生体育社团以这种模式发展具有以下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社团文化,有意向加入该社团的学生会以参与这种良好形象的体育社团作为骄傲和自豪,从而保证了社团具有相对固定的规模;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为获得社会资源提供了保证;社团的品牌形成后,社团的知名度可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而良好的宣传效应又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5/02/content_2906286.HTML
[2]王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36.
[3]HTTP://baike.baidu.com.
[4]李金明等,高校社团企业化运作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53-55.
[5]崔树林,张文慧,王国红.制约上海松江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诸因素的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126-128.
[6]杨垣,等: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模式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