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是伟大的,他奠定了一个时代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思想根基,这个漫长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初才宣告结束,而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余波的冲击力。孔子式的教育是与自汉武帝之后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它在维护和稳定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和社会局面以及维系华夏文化千载绵延等重大方面功不可没,但这是以中国社会两千余年的缓慢发展、中国国民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严重缺失等等为巨大代价的。在孔手式的教育之下,中国国民习惯于消极顺从,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终结的标志,就是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内在精神,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教育模式;传统文化;创发性
  
  和谐社会是由创发性的人组成的社会,而人的创发性与“不从”能力息息相关。社会成员普遍习惯于顺从而缺乏不从的能力,同样属于这个社会隐藏的不和谐。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隐藏的不和谐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它是我们的社会一只脚尚未完全从封建文化的泥沼中拔出来的重要表现之一。那么,导致这一文化缺陷的主要根源何在?笔者认为,答案恐怕得从孔子那里去寻找。
  孔子生活于“礼崩乐坏”的年代,毕生的抱负是要复兴“周礼”。在晚年专事教育之前,他一直做着政治上的努力,曾一度周游列国,说服诸侯国的统治者采纳他复兴周礼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无功而返。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段话似乎透出这样的信息,即孔子认为自己到了三十岁时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聚徒讲学的资格,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事实上,他正是在三十岁左右开始私人讲学的;到他六十多岁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时,当然就认为自己更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格了。孔子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将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门生,指望他们个个能成为自己复兴周礼大业的传承人。由孔子的讲学所演绎的中国传统教育重在传授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老师就是权威,就是知识的化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成为衡量其优劣等级的重要指标。中国传统教育所缺失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缺失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源于苏格拉底的西方传统教育模式。苏格拉底认为精神助产术是产生真理的途径。在与人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问题时,他总是以求教者的姿态,向对方询问答案,然后不断地通过诘难,使对方一次又一次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逐步修正意见,接近真理。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那样,他就像一位他母亲那样的助产婆,“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一个人的意识中的思想问世”。由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所演绎的西方教育重在探索知识,老师处于辅助和引导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将其导向求智之路。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
  源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这个差异至今仍未发生根本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到华中理工大学作过一场题为“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的演讲,以切身经历对中西教育模式进行了一次比较。他回顾和反思了自己在西南联大和芝加哥大学的学习和研究,认为西南联大的学习方法是演绎法,而芝加哥大学的则是与之相反的归纳法。前者注重从已知到未知,就像中国传统教育所要求的“不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后者则习惯于由现象求本质,重在探索知识。为了更形象些,我们不妨援引他举的“氢弹之父”泰勒的一个例子;“归纳法常常要走弯路,因为你是在探索,所以你走的方向往往是错误的。比如说,泰勒教授是个热情洋溢的人,他早上到学校里来,走到走廊上立刻抓住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说昨天晚上他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于是就把他的想法講出来。过了一个钟头,他碰到另外一个人,他就讲另外一套理论。所以我说,泰勒教授一天大概有十个新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的。可是你想想,假如一个人每天都有半个正确的想法,他的成就就会不得了。”
  杨振宁还回忆说,泰勒因为非常忙而通常不备课,在课堂上有时会误入歧途,当他设法弥补时,思想就像天线一样向各个方向探索到底是什么地方走错了。杨先生因此而深受启发。他还举了费米(1942年他在芝加哥大学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尤里(20世纪发现重水的大化学家)、梅尔和梅尔夫人(他们两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等老师的例子。就像泰勒那样,每一位老师都能让人感觉到苏格拉底就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中国传统教育称为“孔子式的教育”,而把西方传统教育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关于后者,我们还可以举一个词源上的佐证——“‘教育’一词,其原来的和最基本的意思是‘引出和启迪’人身上具有的东西”。教育在文化的塑造与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伦理规范的创造不是偶然的,“文化机制的整个基础部分足以系统地循规蹈矩地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态度”。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但正如洛克打的那个比方一样,新生婴儿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因此,他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通过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文化的人。没有教育,文化的薪火就无法代代相传。教育本身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精神特质,而人又是文化的创造、维系和传承者。
  苏格拉底是伟大的。“苏格拉底式的教育”锻造了西方人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也就间接地锻造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西方的科学昌明和社会民主因此与“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另一方面,全球核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又都与西方社会过度张扬科学与民主因而实质上是反科学和反民主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在西方似乎也并不彻底。弗洛姆指出,自发感觉及真个性的发展实际上从最早对儿童的训练培养时起就开始受到压抑了。教育的结果往往是扼杀了自发性,外加的感觉、思想和愿望取代了原始的、创发性的心理活动。从恐吓、惩罚、哄骗或“耐心解释”等种种压抑方式之下,儿童开始放弃表达自己的感觉,并最终放弃了感觉本身。教育者竭力把儿童塑造为与社会“合拍”的人。教育没有达到的目的则通常在后来的生活中由社会压力来完成。从幼稚园一直到大学,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耗费在学习越来越多零乱、互不相干的事实以获得“真实知识”上,根本无暇独立思考。原创性思想与他们的感觉及情感一样遭到了扭曲。紧接着他们成了教育者,他们的悲剧又在下一代身上重演。这样的教育只能使受教育者认识一些“事实”,而无法认识自己,可“认识你自己”是人获得力量和幸福的根本要求之一。 “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已经达到了顶峰。然而,人们受到的教育愈多,就愈缺乏理性,缺乏判断力,缺乏信念。充其量也不过是他们的智力得到了提高。但是,他们的理性——即他们透过事物的表面去了解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本质力量的能力,却越来越枯竭。人们的思想越来越从感情中分离出来。”
  孔子同样是伟大的。他奠定了一个时代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思想根基,这个漫长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初才宣告结束,而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余波的冲击力。在这个时代,尽管异族统治者曾几度君临华夏,却无一例外地被根深叶茂的华夏文化所征服。孔子式的教育是与自汉武帝之后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它在维护和稳定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和社会局面以及维系华夏文化千载绵延等重大方面功不可没,但这是以中国社会两千余年的缓慢发展、中国国民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严重缺失等等为巨大代价的。在孔子式的教育之下,中国国民怎能不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怎能不习惯于消极顺从呢?
  正是有感于国力的衰微和国民的懦弱,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发出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慨叹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我认为他是第一个反思“孔子式的教育”的人。几十年后,新文化运动把这种反思推向了高潮,振聾发聩地提出了“科学”和“民主”两大口号。它成了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旧文化与新文化的分水岭。同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一直提倡民主和科学并为之奋斗。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三大口号中仍然包含了“民主”与“科学”两大要素,中共十七大同样体现了中国执政党对“民主”与“科学”的价值诉求。但是,应该看到,旧式教育和旧文化的影子还在徘徊,如果教育未能得到根本改观,国民还是会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是会缺乏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我们的文化也将如此。当然,这种改观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从1915年至今仍然没有终结。它终结的标志,就是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内在精神,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终结,将使中国人普遍成为创发性的人,而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怎能离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彻变革呢?
其他文献
媒体形象通常指媒体的社会形象,是公众对媒体所持有的觀点和看法,是媒体消费对于媒体的知觉性概念,是由媒体外在和内在的特征和风格构成的。良好的、成功的媒体形象是媒体组织的无形资源和资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市场竞争中媒体机构制胜的法宝。在频道内容日益同质化的今天,频道包装和宣传则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必然。    一、中国电视媒体形象包装应重视文化内涵    媒体形象是“其外在传播形式与内在媒介素养的综
期刊
摘 要:科技的进步,信息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在相互交往中融合,时代要求法律进行修改以服务经济的发展。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提上人大议事日程时,检察权的改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世界各国检察权的发展规律和司法实践去探讨我国检察权配置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检察权;审判监督;侦查监督;公益诉讼;职务犯罪侦查    “尊重保障人权”宪法修正案的生效,“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观”理念的提出
期刊
加强干部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是做好各项国税工作的根基所在、动力所在,组织税收收入、强化税收征管、规范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都需要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敬业进取的干部队伍为保障。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时刻对税务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正确去解决、去引导,激发出每个干部的工作热情。    一、国税队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锡伯族的介绍,着重介绍了锡伯族的弓箭文化。在此基础上试分析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关系,并提出弓箭文化是锡伯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的性质随着民族的发展发生变迁,构成了锡伯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锡伯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锡伯族;弓箭文化;思维方式    
期刊
Abstract:Overlooked by practioners and most of the instructors, summary is in effect beneficial in that learners have access to promoting thinking capability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level such as voc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矿产资源安全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资源安全危机所面临的国内和国外危机;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危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安全危机;对策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保证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是各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当前,矿产资源安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安全
期刊
2007年9月6日傍晚,以色列空军第69战斗机中队18架F-16I战斗机,幽灵般地越过边界,沿着叙利亚的海岸线超低空飞行,成功躲过叙利亚军队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空体系,对叙方纵深100千米内的所谓“核设施”目标实施了毁灭性突击。此次以色列成功的军事行动举世瞩目,令叙利亚最高层大为震惊,也让俄罗斯颜面扫地,并对广泛购买装备俄制防空武器的国家产生了极大冲击和潜在影响。人们不禁要问,以军如何以F-16I等非
期刊
Abstract: Test development is the entire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using a test. The process is organized into three stages: design, operational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While test development is gen
期刊
摘要:士官是活跃在我军基层的一支生力军,对士官学员来说,他们的岗位特殊性和他们所面对的环境都决定了他们更需要人文气氛、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陶冶,在士官教育中,专业课的教学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使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持久、深入地进行。  关键词:士官;专业课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
期刊
一、音乐养生源远流长    音乐的养生健身作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人有“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的名言。音乐治病在历史上早有记载,如《黄帝内经》论述了五音与五脏的相应关系。针对不同的病症,运用不同的音乐进行治疗,对症下“乐”,这便是传统的“五音疗疾”。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管子在《内业》中这样说:“去忧莫若乐”。三国魏人嵇康在其著作《琴赋》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不变,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