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崇高的喻象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海峰,1964年生于河北省武安。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其他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先后在巴黎、悉尼、北京、河北、广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大型画册及专业刊物发表,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天津美术馆、美国加州博物馆、中国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出版有《生存的风景——今日中国艺术家祁海峰》《祁海峰油画作品选》《西藏风情——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中国画》《水墨延伸——当代美术名家祁海峰》《风声——海峰水墨》《山水牧歌——祁海峰作品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品汇编第十四卷——祁海峰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大系第十五辑——祁海峰卷》《祁海峰中国画作品集》等专著。
  祁海峰在中西绘画上的探索,是通过雄浑崇高的审美喻象去获得统一的。
  作为油画家的祁海峰,在油画的现代性与当代性探索上已形成了自己切入现实社会的独特视角和个性图式。他的油画虽然具象,却绝非写实再现。而是时空交错地将现实与历史的人物形象,置入富有寓意的历史场景或文化境域中,以此表现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他的这些油画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性,既不是直接呈现欢乐、甜蜜和优雅的审美趣味,也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平凡朴素的诗情,而是从历史的场景中寻觅苦涩,在现实的境域里探寻刺痛。他的画面由此而形成了凝重雄浑的意象并充满了想象力与梦幻性,犹如潜意识的意识飘浮和思绪流淌,在奇幻与诡异之中释放出劫痛与悲剧的张力。
  作为中国画家的祁海峰,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不俗的立意和对于中国画笔墨的感悟。他的山水画气象宏伟,境界深沉,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山川草木之情,而是让人觉得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寄寓和象征。那么,这种山水画是否也和他的油画构成了某种同构的关系呢?或许,他的油画《惊恐的羊群》和中国画《太行启明》,已揭示了他的油画与中国画在语言上的异趣和精神审美品格上的同一。《惊恐的羊群》中似中国山水画观照方法的自然环境描写,表明了祁海峰在传统中国画方面的深厚素养;而他在油画上追求的这种悲剧性与崇高感,也在《太行启明》这幅中国画作品里获得了一种新的转换。作品通过超现实时空表达的,无疑是浴血献身的英魂在雄伟的太行山获得更生的意象。这幅具有象征性与表现性的主题山水画创作,几乎构成了祁海峰所有山水画表现的审美基调。也即他的山水画是局部的实写与整体意象的统一,而这种实写虽然具有传统的笔意墨蕴,却也具有山石坚硬的质感表达;这种意象虽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观照特征,但呈现的境界并非灵动秀丽、恬淡幽深,而是在苦涩凝重之中生发出一种刚健峭拔、雄浑崇高的审美品格。
  祁海峰的这种从油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到油画的创作推演与互动,让他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方式获得了双重的审美镜像。也就是说,他在审美追求上试图从现实中提升某种雄浑崇高的审美精神,而在艺术语言上却因这种精神的呈现而修正与创造了新的语言范式。就中国画自身的审美体系看,他的山水画无疑具有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笔墨观照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在借鉴传统方面,他的山石皴法以干笔勾皴为主,将斧劈与散锋结合在一起;在吸纳现代方面,则是把抽象水墨自然渗化的意趣作为流云变灭的空间予以表现。这些传统与现代的笔墨语言的运用,既赋予了他的山水画以笔墨的境界,也为他的山水画增添了文化的厚度。尤其是他从传统中整合出的枯笔散锋皴,强化了山石质感的表现,而这种山石的可触摸感,也恰恰是他通过山石的体量和山体的气度来表达雄浑与崇高审美品格的载体。
  或许,枯笔散锋皴强化了祁海峰作品中的山石与山体的质感表达,这种质感的表现性也让他从一般性的山水画审美范式中挣脱而出。譬如,他的这些山水几乎略去了树木植被的表现,凸显了云雪在山石之间的穿插与对比,这使他的山水逐渐疏远现实性而趋向象征性或超现实性的审美诉求。枯笔散锋皴还增强了他画面的硬度表达,那种棱角分明、瘦骨嶙峋的山体与山石本身,就背离了田园牧歌式的山水画传统审美视点,而具有一种屹立不倒、伟岸峭拔的风骨。这种枯笔散锋皴还赋予了他的山水画对于山石细节的刻画,特别是群峰在日光与月光的斜射中呈现出的褶皱变化与丰富层次,无疑也渲染和营造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壮意象。
  显然,祁海峰是当代画坛上进行跨文化创作的两栖画家。这种跨越性不是以油画为主,以国画为辅;也不是以国画为主,油画为辅。而是在各自的艺术语言方面都做到某种深度,并在审美的精神境界上形成统一映发。这表明,祁海峰不仅是一位注重手上功底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用思考和感悟去创作的艺术家。
  其实,他的名字最像他的画。所谓“海峰”,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那种悲壮凄美的至境。这岂不就是他跨越中西艺术而凸显的一种人生险峰处的风景?
  编辑:刘贤
其他文献
雪,说下就下起来。  吃过午饭,商小醒坐在炕沿上和娘东一句西一句地慢慢唠嗑。  娘盖着被子半躺半坐在炕上。上午,村医给犯了喘病根儿的娘输了两瓶液,状况好了些。屋里只生了个蜂窝煤炉,但刚刚做完饭,炕热,屋里暖乎乎的。  “妈妈!下雪了!”门一开,女儿轩轩兴奋地跑进屋里。  冷风也随着女儿吹进来,小醒赶紧起身去关门。往院里一望,果然,从早上就阴沉沉的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飘起雪花,地上落下薄薄一层了。 
“《飞翔的故事》。”一天李浩发来微信。“你帮我看看,”接着他又发了一条:“因为你熟悉《和尚与哲学家》,而且对佛教很有研究,看看符合不符合他们说的?”  这里,我先要声明,我对佛教别说很有研究,就连研究也谈不上,但我总是相信李浩这个家伙,对他深信不疑,包括《飞翔的故事》。  “呵呵,我看下。”我开始看。  很快就看完了,写的是我非常熟悉的人,极其亲切,并且惊讶。“我觉得很棒,非常棒,”我说,“你哪儿
日前,汪兆骞先生推出的《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一书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作者近年来连续创作的民国文化知识分子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  据悉,《民国清流》系列图书自问世以来,频频登上年度好书榜单。为创作《民国清流》系列图书,汪兆骞准备了19年时间,收集了数百万字的史料,倾注了大量心血。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大的动力?在写作过程中他又收获了哪些感悟心得?带着这些问题
摘 要: 为了评价Cd污染地区西瓜种植的安全性,通过对Cd污染地区的西瓜品种筛选和大棚长季节栽培试验研究了58个西瓜品种对Cd积累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低Cd积累的西瓜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Cd含量低于0.973 mg·kg-1时,西瓜果实Cd含量均低于国家现行标准GB 2762-2012,其中‘黑媚娘’的Cd含量最低。西瓜长季节栽培时果实中Cd含量随着采收批次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橙玉’最后一批果
【摘 要】 针对幼儿教育游戏化问题,从游戏精神重建的视角分析了幼儿教育游戏化实践中游戏精神确实的具体体现,进而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原色”的教育目的、改进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游戏精神重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游戏精神;幼儿教育;游戏化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教育活动,游戏化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游戏化实践中,游戏失去了本该有的游戏精神,游戏在幼儿
秦皇岛人对于长城,有种特殊的情结,或许因为长城的东端起点、闻名天下的山海关“老龙头”在这里。当地人格外重视二月二这个节日,每年在老龙头附近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而当地的长城保护工作也走在前头,起到了领头作用,秦皇岛在全国首创了长城保护员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长城保护地方性法规,全国知名长城专家董耀会也是从秦皇岛走出的。  龙头动,龙身起。这给人以希望的力量,绝非哪一支队伍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政府、民
11月下旬,正是北方的冬日。落地贵阳,迎面的风里便觉出暖。再行至从江,衣服便又脱去一层,让北方的人觉得又回了春。  坐大巴,若抛开路途的颠簸与漫长,一路是有好景致的。贵州处在群山环抱之中,除了山还是山。然而贵州的山是有韵味的。这里有老话“天无三日晴”,便让贵州的山多了几许朦胧与神秘。缭绕在山间的雾缥缥缈缈,营造出仙境般的美妙,恍若梦境。北方的人们,便要透过车窗呼出一声声惊叹,疑似上面住了神仙。那些
摘 要:为了筛选出富硒能力高的豇豆,以12份豇豆材料为试材,在高质量分数硒(10 mg·kg-1)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测定豇豆各器官生物量和硒含量。结果表明,在幼苗试验中,15282-1根系、茎秆、叶片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最高;17300的根系硒含量最高;3F回-14-4红籽的茎秆硒含量最高;Fy-1的叶片和地上部分硒含量最高。在成株试验中,15282-1根系和叶片生物量最高;15279的茎秆生物量
目的与意义: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GSB)是葫芦科作物(比如哈密瓜、香瓜、黄瓜和西瓜等)的世界性病害,往往危害茎和叶,且通过温室育苗和修剪被侵染植株而交叉感染传播,也可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低水平的潜在侵染苗有可能导致病害大流行。大棚内的高湿环境有利于瓜类蔓枯病发生,已成为瓜类生产中继枯萎病之后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
一  崇祯十一年冬,寒风彻骨,易水结冰。一群读书人满怀哀伤,带着家眷、亲友,组成一支两三千人的队伍,从保定容城出发,向着西边的太行山脉,艰难行进。老人的咳喘声,孩子的啼哭声,牲口的嘶鸣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  这支奇怪的队伍,由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师率领,他骨骼清瘦,一脸倔强,骑在一匹老马上,走在队伍最前面,不时地回头张望。跟在后面的青年,只要看到这张坚毅的脸,都闭口不言,加快步伐。  这位老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