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德育教材目前主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从这些教材在中职课堂的表现来看,教材本身编写非常系统,也基本上做到了图文并茂、力求生动。但教材设计存在学、练分离的情况;课程内容偏多,教师很难上完全部内容;知识性强、趣味性弱,未能在教学结构上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因而在教学中课堂活力不够。德育课程改革需创新教材结构、为教材注入灵魂,编写者应切合教学实际,为基层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材;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卓尚栋,男,中学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2-0043-03
目前,中职德育全国统编教材共有五本,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心理健康》。这五本教材已经使用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研讨总结、对不同出版单位出版教材的比较分析、以及主编社会机构出版的同类书的经验及反思,提出对中职德育教材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通用教材格局端正,但是辅助练习册使用率不高——学练分离,是教材设计问题,还是教师使用问题
目前,公立学校所使用的中职德育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定教材,多年来,教师都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进行选择。
这两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编写,从知识的系统性来看,两本教材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差别在于文字表述的方式稍有不同,插图风格有异。在编写体例上,两本教材都注重教学案例的选用,这表明教学案例在德育教学中具有不言而喻的感染力,并且还选用一些名言名句补充在教材中,以增加教材页面的活跃程度。另外,单元引言、知识链接、关注社会、关注职场、社会互动、活动与探究等栏目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材的视觉效果。总体来看,两本教材都比较有特色,甚至在纸张颜色的错落搭配,字体、字号的变化等方面,也都体现了编选方的用心。可见,这些国字号教材具有足够的示范价值。
这两本通用教材也都配备了学生辅导用书,这些辅导用书是对教材很好的补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教材的知识系统加以提炼,可以起到提綱挈领的作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点能让人一目了然。(2)在辅导用书中出现了更多的生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3)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训练。(4)在辅导用书中设计了一些图、表或者设计问卷等让学生填写,从练习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毫无疑问具有足够的实用性。但是,教材与练习各有一本书,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分离也会导致课堂上教学实践的分离。
当前,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注重将学习与实践性练习结合起来的做法,已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充分关注。山东省朔州市平鲁区职业中学的善润兰认为,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讲解的效果不理想,忽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对学生的实际作用,课程的内容以及讲课的方式都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她呼吁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练习结合起来。[1]这表明,学生的学与练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性练习落实到位,需要教材编写者多加思考,是把练习简化,还是把教材简化,是让学生学练分离还是把练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需要进行设计。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德育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具。[2]
二、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教学,但是课程很少全部教完——时间紧张,是教材内容过多,还是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通用教材在使用中几乎都存在这个问题:教师一直在努力赶教学进度,但是,到学期末真正教完全部内容的教师寥寥可数,基本上最后总有一二课被一带而过。仔细分析教材可以发现,通用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一本书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来编排。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的《哲学与人生》,共分为5个单元,15课,总字数2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6月出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全书5个单元,14课,共16.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全书设计了5个单元,共12课,总字数2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全书设计5个单元共15课,总字数22万字。
这些课程设计全面而系统,但是,按照正常教学进度,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2课左右的教学。(1)一个学期只有20周,期中、期末考试评卷各需要1周,期末考试备考需要1~2周,基本上教材教学的时间大概在15~17周;(2)每一学期非常规教学都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比如校内教研公开课、法定节假日等;(3)每学期还需要留出1~2节课上时事政治讲座或者专题政治学习,比如国家安全日的教学等。这样,就造成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如果想要组织一次活动课,那么,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就要延后了;如果想要给学生放点优秀影片,那么,就必须牺牲课堂讲授或者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做练习的时间。所以,教材内容详细、系统完整,却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师授课过程匆匆完成,最终导致课堂活力下降。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或者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培养的人才在素质结构和水平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3]因为教学时间是一个相对的常数,所以,教学改革中除应认真研究培养目标要求之外,还需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教学任务,进而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4]
三、教材不管有多好,总有学生想睡觉——兴趣丧失,是教材过于严肃,还是教师缺乏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一个问题,怎么上课上着上着学生就开始伏台了,或者上着上着学生就开始和旁边的同学聊天了。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面临选择:要么无视课堂表现继续上课;要么把讲课的事情放一放加强教学管理。 实际上,这可能是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习習惯较差,学习书本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本教材编辑得越精细,这些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越不明显,因为这些学生本身就是从文本阅读这种学习模式中走出来的失败者。因此,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也可能只是延续初中时的一贯表现。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大,相反,时隔十年八年,学生能够记得住的可能只是某个教师的行为习惯或课堂教学表现,而不是他所讲授的内容。可见,教材当然重要,而在学生看来,教师怎么教应该更为重要。
那么,到底是教师决定教材,还是教材决定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抛开教材和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结构。就像写作文一样,没有合理的结构就不可能有好的作文。一堂课的结构合理了,教学过程才会合理。教学结构从哪里来?要么从教材的规划安排来,要么从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来。但是,很遗憾,现在的教材呈现给我们的只有知识系统本身,并没有明确哪一课用什么教学结构比较好。
一般来说,教师以教材为本,一本教材的结构基本上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结构,所以,如果教材中并没有放电影这个选项,教师十有八九不会给学生放电影;如果教材上没有调查表格,教师也不大可能去设计表格。从理论上讲,如何运用教材是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实际上,也有很多教师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那些翻转课堂、生成课堂、生本课堂、民主课堂等等教学理论和教学流派的崛起,生动地表明了教师的主观创造性正在发挥作用。但是,在教材本身并没有提供科学的教学结构的前提下,主动去改造自己以创造合适教学情境的教师注定是少数,更多的教师可能只是照着课本将内容讲完,把作业布置下去并及时批改。这样的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多数教师的意识里不但得到认可,也基本上走向程序化。
因此,从教师、教材、教法的角度看,每一本教材都需要有教学结构的规划、教学思想的渗透。提高中职德育教育实效,让德育教育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与和谐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5]如果只是把一门课程的知识系统规划好的教材,在当今教学创新日益活跃的时代,就很容易使教学走向僵化。德育课程呼唤那些更加灵活的教材,其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善润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63.
[2] 张海钟.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和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研究,1999(6):49-52.
[3] 吴析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间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 袁晓文.浅谈如何开展中职有效课堂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96-197.
[5] 罗伟林.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151-152.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材;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卓尚栋,男,中学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2-0043-03
目前,中职德育全国统编教材共有五本,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心理健康》。这五本教材已经使用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研讨总结、对不同出版单位出版教材的比较分析、以及主编社会机构出版的同类书的经验及反思,提出对中职德育教材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通用教材格局端正,但是辅助练习册使用率不高——学练分离,是教材设计问题,还是教师使用问题
目前,公立学校所使用的中职德育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定教材,多年来,教师都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进行选择。
这两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编写,从知识的系统性来看,两本教材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差别在于文字表述的方式稍有不同,插图风格有异。在编写体例上,两本教材都注重教学案例的选用,这表明教学案例在德育教学中具有不言而喻的感染力,并且还选用一些名言名句补充在教材中,以增加教材页面的活跃程度。另外,单元引言、知识链接、关注社会、关注职场、社会互动、活动与探究等栏目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材的视觉效果。总体来看,两本教材都比较有特色,甚至在纸张颜色的错落搭配,字体、字号的变化等方面,也都体现了编选方的用心。可见,这些国字号教材具有足够的示范价值。
这两本通用教材也都配备了学生辅导用书,这些辅导用书是对教材很好的补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教材的知识系统加以提炼,可以起到提綱挈领的作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点能让人一目了然。(2)在辅导用书中出现了更多的生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3)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训练。(4)在辅导用书中设计了一些图、表或者设计问卷等让学生填写,从练习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毫无疑问具有足够的实用性。但是,教材与练习各有一本书,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分离也会导致课堂上教学实践的分离。
当前,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注重将学习与实践性练习结合起来的做法,已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充分关注。山东省朔州市平鲁区职业中学的善润兰认为,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讲解的效果不理想,忽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对学生的实际作用,课程的内容以及讲课的方式都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她呼吁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练习结合起来。[1]这表明,学生的学与练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性练习落实到位,需要教材编写者多加思考,是把练习简化,还是把教材简化,是让学生学练分离还是把练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需要进行设计。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德育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具。[2]
二、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教学,但是课程很少全部教完——时间紧张,是教材内容过多,还是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通用教材在使用中几乎都存在这个问题:教师一直在努力赶教学进度,但是,到学期末真正教完全部内容的教师寥寥可数,基本上最后总有一二课被一带而过。仔细分析教材可以发现,通用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一本书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来编排。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的《哲学与人生》,共分为5个单元,15课,总字数2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6月出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全书5个单元,14课,共16.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全书设计了5个单元,共12课,总字数25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全书设计5个单元共15课,总字数22万字。
这些课程设计全面而系统,但是,按照正常教学进度,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2课左右的教学。(1)一个学期只有20周,期中、期末考试评卷各需要1周,期末考试备考需要1~2周,基本上教材教学的时间大概在15~17周;(2)每一学期非常规教学都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比如校内教研公开课、法定节假日等;(3)每学期还需要留出1~2节课上时事政治讲座或者专题政治学习,比如国家安全日的教学等。这样,就造成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如果想要组织一次活动课,那么,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就要延后了;如果想要给学生放点优秀影片,那么,就必须牺牲课堂讲授或者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做练习的时间。所以,教材内容详细、系统完整,却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师授课过程匆匆完成,最终导致课堂活力下降。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或者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培养的人才在素质结构和水平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3]因为教学时间是一个相对的常数,所以,教学改革中除应认真研究培养目标要求之外,还需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教学任务,进而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4]
三、教材不管有多好,总有学生想睡觉——兴趣丧失,是教材过于严肃,还是教师缺乏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一个问题,怎么上课上着上着学生就开始伏台了,或者上着上着学生就开始和旁边的同学聊天了。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面临选择:要么无视课堂表现继续上课;要么把讲课的事情放一放加强教学管理。 实际上,这可能是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习習惯较差,学习书本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本教材编辑得越精细,这些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越不明显,因为这些学生本身就是从文本阅读这种学习模式中走出来的失败者。因此,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也可能只是延续初中时的一贯表现。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大,相反,时隔十年八年,学生能够记得住的可能只是某个教师的行为习惯或课堂教学表现,而不是他所讲授的内容。可见,教材当然重要,而在学生看来,教师怎么教应该更为重要。
那么,到底是教师决定教材,还是教材决定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抛开教材和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结构。就像写作文一样,没有合理的结构就不可能有好的作文。一堂课的结构合理了,教学过程才会合理。教学结构从哪里来?要么从教材的规划安排来,要么从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来。但是,很遗憾,现在的教材呈现给我们的只有知识系统本身,并没有明确哪一课用什么教学结构比较好。
一般来说,教师以教材为本,一本教材的结构基本上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结构,所以,如果教材中并没有放电影这个选项,教师十有八九不会给学生放电影;如果教材上没有调查表格,教师也不大可能去设计表格。从理论上讲,如何运用教材是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实际上,也有很多教师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那些翻转课堂、生成课堂、生本课堂、民主课堂等等教学理论和教学流派的崛起,生动地表明了教师的主观创造性正在发挥作用。但是,在教材本身并没有提供科学的教学结构的前提下,主动去改造自己以创造合适教学情境的教师注定是少数,更多的教师可能只是照着课本将内容讲完,把作业布置下去并及时批改。这样的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多数教师的意识里不但得到认可,也基本上走向程序化。
因此,从教师、教材、教法的角度看,每一本教材都需要有教学结构的规划、教学思想的渗透。提高中职德育教育实效,让德育教育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与和谐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5]如果只是把一门课程的知识系统规划好的教材,在当今教学创新日益活跃的时代,就很容易使教学走向僵化。德育课程呼唤那些更加灵活的教材,其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善润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63.
[2] 张海钟.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和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研究,1999(6):49-52.
[3] 吴析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间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 袁晓文.浅谈如何开展中职有效课堂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96-197.
[5] 罗伟林.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