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子恍惚,竟把交稿的时间忘了。突然不知这期该写什么。不想老是为着对摄影者有什么帮助而写。我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怀疑。所以,打开电脑之后,愣,发呆。……
想来想去,这一期干脆推荐一本书吧。请不喜欢看的读者多多担待。
最近读约翰·伯格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很受启发。他的书好懂、好读,举例生动。应该是喜欢摄影的人不能不读的。其中关于观看方式的见解,更是对人启发至深。怎样观看对于摄影人,着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观看方式决定着我们对待图片的态度和解读,决定着图片的运用与传播。
这本书是伯格与摄影家让·摩尔合著的,他们的意图首先是“做一本关于山区农民生活的摄影书”,他们希望“展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的现实生活”。再就是做一本关于摄影的书。然而,这并不是一本我们通常看到的关于一个地区农民生活介绍的书,而是从摄影家的图片和读者对这些图片的解读,以及对于这些图片的有意识的编排中呈现的山区农民的生活。这是一种阅读与观看的尝试,在被编排的图片中,一种温暖的、自在的、平凡的生活被一点点打开,具体而细微。而作为摄影人的我们,从中得到的关于图像解读以及对摄影本质的认识,是富有启示性的。“关于照片是什么?照片意味着什么?人们是如何运用它们的?”不同的人又是如何看待它们的?摄影师、被摄者、读者以及使用者,不同的个人的经验是如何支配着一张照片的命运?随着每一个章节,我们进入了伯格和摩尔智慧与思考的游戏??
摩尔找出几张自己拍摄的照片,请不同身份的人谈看法,结果令人吃惊。在
商场园丁:这让我想起某个正在找最佳位置拍照片的人!他喜欢大自然。他在四处寻找那种在家里找不到的东西。
职员:未来属于年轻人!希望的图像。他的脸和衬衫是感人的。我情不自禁地想说:春天!
女学生:一个藏在鲜花盛开的树丛背后的家伙。他正在躲藏、玩耍。他想告诉人们他正在躲起来。
银行家:一条介于这个人和拍摄这张照片的方式之间的纽带。这是象征性的:年轻、美丽、生活的春天。我喜欢他的表情。这是体魄上和道德上的健康。要是这样的年轻人再多些就好了。我猜想他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又有思想。
女演员:一个年轻人在鲜花盛开的树丛中。春天。性感。这让我想起费利尼(Fellini)的电影《阿玛柯德》(Amarcord)中的一个情节,有个男人大叫道:“我要女人!”只是在这里,男人很年轻,且花满枝头。
心理学家:一个西班牙人在鲜花盛开的花园里。他属于无产者,却在春意盎然的乡下,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过,不,不是真的对比。我可以看出他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但是照相机不可能是白色的。他看上去有些吃惊,但并不感到内疚。也许花园里有个姑娘在晒日光浴。
工厂工人:这很漂亮,不过要是彩照的话,花儿的色彩会更鲜艳。他爬得高高的,他一心想往高处爬。就是这样。
事实是:华盛顿1971年。在一次反越战游行示威上,40万人在白宫集会。这个年轻人爬上了树梢上,想要看得更清楚些。也为了拍下当时的照片。
这个调查是多么有意思!对于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的阅读,不同的人有出自个人经验自身的解读。而且,几乎所有的解读竟然与事实本身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可见,摄影并不是我们一直相信的:照相机不会撒谎。对于被称为客观之眼的照片的解读,其实存在着不可超越的主观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看到了“在被纪录的瞬间与眼下观看的瞬间之间,存在着一个深渊。”同时也认识到照片的开放性。伯格的提示,让我们重新认识摄影对于我们的意义,尤其是纪实摄影对于我们和社会的意义。其实,在我们以为照片忠实地纪录某个瞬间的时候,另外一些东西同时也就正在被遮蔽。所以,无限夸大摄影的纪实价值,是我们应该纠正的。我们不能把一张照片当成一种普遍真理,只能当成,这一个摄影师看到的这一个瞬间。而世界,正是由这些无数个瞬间的集合,形成了关于历史的视觉记忆。
“一切照片都充满歧义。一切照片都来自连续性的断裂。”是伯格在这本书中反复论证的重要观点。正因为照片只是一个瞬间,它不能不间断地表达一个事件连续的发展,当它的连续性消失的时候,歧义便产生了。“照片的歧义性如果被认识并且被接受,那么它也许还使照片成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或表现)手段。这种歧义性或许暗示了另一种讲述方式?”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理论著作的是,有很多的图片。有许多对于图片解读的分析。这就使论述因为有了图例的分析,而深入浅出。最有意思的是,这本书里有经伯格和摄影师摩尔用134张图片编辑的一章:“如果每一次……”。这是对于摄影人最有启示性的一章,无论你是否对理论感兴趣,它都会打开你观看图片的视野。
在这一章中,伯格和摩尔把摩尔拍的照片和一些文献资料有趣地编排在一起,结构出了一位老农妇一生经历的讲述。“除了这个标题,不存在文本。没有语言可以赎回这些影像的歧义性。这个序列始于孩提时代的记忆,但却没有按照编年的方式继续。不存在图片小说那样的故事线索。也没有,不妨这么说,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座位。”读者既可以按照顺序阅读,也可以随意地从任何地方开始。而它带给读者的则是“另一种讲述方式”的阅读经验。在阅读中,我们不断经历全新的阅读体验,不断惊叹照片与照片之间的奇妙的关系。也不断地被伯格和摩尔的智慧激发??“如果每一次??”的第一页是两张照片,一张是织毛衣的手的特写,另一张是毛衣局部的特写。这两张照片组成非常好的序言,从这里,开始了用每一天编织的人生(图1)。
接下来便是锈迹斑驳长年流水的水管和放在木板上的刷子的近景。这两张照片,和开始的两张照片,构成了整个乐章的主题。
伯格和摩尔在编辑中用了宗教绘画,用了手绘的植物标本,这些素材与照片片片断断地穿插在生活场景和人的活动的照片中,树的年轮和植物标本相互补充,自然环境和带有细节的生命意味,犹如交响乐的呈现部,行板似的铺开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具体岁月??
重复使用照片是这组图片的特点,它既暗示了一种生活的平淡重复,又体现了视觉叙述的结构。我们从一个场景的全景被牵引至更近的观看,更细节的阅读。
“如果每一次??”打开了我们对于照片全新的理解与运用。
几乎所有的解读竟然与照片拍摄的事实本身有着这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摄影其实并不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相信的:照相机不会撒谎。
在这个结构中展开的农妇的经历是带有体温和生命感的鲜活经历,它使一个普通农妇的生命诗意地徐缓地展开。而它带给读者的则是“另一种讲述方式”的阅读经验。
注:文内所有引号中的文字,皆摘自于约翰·伯格《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想来想去,这一期干脆推荐一本书吧。请不喜欢看的读者多多担待。
最近读约翰·伯格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很受启发。他的书好懂、好读,举例生动。应该是喜欢摄影的人不能不读的。其中关于观看方式的见解,更是对人启发至深。怎样观看对于摄影人,着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观看方式决定着我们对待图片的态度和解读,决定着图片的运用与传播。
这本书是伯格与摄影家让·摩尔合著的,他们的意图首先是“做一本关于山区农民生活的摄影书”,他们希望“展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的现实生活”。再就是做一本关于摄影的书。然而,这并不是一本我们通常看到的关于一个地区农民生活介绍的书,而是从摄影家的图片和读者对这些图片的解读,以及对于这些图片的有意识的编排中呈现的山区农民的生活。这是一种阅读与观看的尝试,在被编排的图片中,一种温暖的、自在的、平凡的生活被一点点打开,具体而细微。而作为摄影人的我们,从中得到的关于图像解读以及对摄影本质的认识,是富有启示性的。“关于照片是什么?照片意味着什么?人们是如何运用它们的?”不同的人又是如何看待它们的?摄影师、被摄者、读者以及使用者,不同的个人的经验是如何支配着一张照片的命运?随着每一个章节,我们进入了伯格和摩尔智慧与思考的游戏??
摩尔找出几张自己拍摄的照片,请不同身份的人谈看法,结果令人吃惊。在
商场园丁:这让我想起某个正在找最佳位置拍照片的人!他喜欢大自然。他在四处寻找那种在家里找不到的东西。
职员:未来属于年轻人!希望的图像。他的脸和衬衫是感人的。我情不自禁地想说:春天!
女学生:一个藏在鲜花盛开的树丛背后的家伙。他正在躲藏、玩耍。他想告诉人们他正在躲起来。
银行家:一条介于这个人和拍摄这张照片的方式之间的纽带。这是象征性的:年轻、美丽、生活的春天。我喜欢他的表情。这是体魄上和道德上的健康。要是这样的年轻人再多些就好了。我猜想他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又有思想。
女演员:一个年轻人在鲜花盛开的树丛中。春天。性感。这让我想起费利尼(Fellini)的电影《阿玛柯德》(Amarcord)中的一个情节,有个男人大叫道:“我要女人!”只是在这里,男人很年轻,且花满枝头。
心理学家:一个西班牙人在鲜花盛开的花园里。他属于无产者,却在春意盎然的乡下,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过,不,不是真的对比。我可以看出他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但是照相机不可能是白色的。他看上去有些吃惊,但并不感到内疚。也许花园里有个姑娘在晒日光浴。
工厂工人:这很漂亮,不过要是彩照的话,花儿的色彩会更鲜艳。他爬得高高的,他一心想往高处爬。就是这样。
事实是:华盛顿1971年。在一次反越战游行示威上,40万人在白宫集会。这个年轻人爬上了树梢上,想要看得更清楚些。也为了拍下当时的照片。
这个调查是多么有意思!对于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的阅读,不同的人有出自个人经验自身的解读。而且,几乎所有的解读竟然与事实本身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可见,摄影并不是我们一直相信的:照相机不会撒谎。对于被称为客观之眼的照片的解读,其实存在着不可超越的主观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看到了“在被纪录的瞬间与眼下观看的瞬间之间,存在着一个深渊。”同时也认识到照片的开放性。伯格的提示,让我们重新认识摄影对于我们的意义,尤其是纪实摄影对于我们和社会的意义。其实,在我们以为照片忠实地纪录某个瞬间的时候,另外一些东西同时也就正在被遮蔽。所以,无限夸大摄影的纪实价值,是我们应该纠正的。我们不能把一张照片当成一种普遍真理,只能当成,这一个摄影师看到的这一个瞬间。而世界,正是由这些无数个瞬间的集合,形成了关于历史的视觉记忆。
“一切照片都充满歧义。一切照片都来自连续性的断裂。”是伯格在这本书中反复论证的重要观点。正因为照片只是一个瞬间,它不能不间断地表达一个事件连续的发展,当它的连续性消失的时候,歧义便产生了。“照片的歧义性如果被认识并且被接受,那么它也许还使照片成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或表现)手段。这种歧义性或许暗示了另一种讲述方式?”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理论著作的是,有很多的图片。有许多对于图片解读的分析。这就使论述因为有了图例的分析,而深入浅出。最有意思的是,这本书里有经伯格和摄影师摩尔用134张图片编辑的一章:“如果每一次……”。这是对于摄影人最有启示性的一章,无论你是否对理论感兴趣,它都会打开你观看图片的视野。
在这一章中,伯格和摩尔把摩尔拍的照片和一些文献资料有趣地编排在一起,结构出了一位老农妇一生经历的讲述。“除了这个标题,不存在文本。没有语言可以赎回这些影像的歧义性。这个序列始于孩提时代的记忆,但却没有按照编年的方式继续。不存在图片小说那样的故事线索。也没有,不妨这么说,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座位。”读者既可以按照顺序阅读,也可以随意地从任何地方开始。而它带给读者的则是“另一种讲述方式”的阅读经验。在阅读中,我们不断经历全新的阅读体验,不断惊叹照片与照片之间的奇妙的关系。也不断地被伯格和摩尔的智慧激发??“如果每一次??”的第一页是两张照片,一张是织毛衣的手的特写,另一张是毛衣局部的特写。这两张照片组成非常好的序言,从这里,开始了用每一天编织的人生(图1)。
接下来便是锈迹斑驳长年流水的水管和放在木板上的刷子的近景。这两张照片,和开始的两张照片,构成了整个乐章的主题。
伯格和摩尔在编辑中用了宗教绘画,用了手绘的植物标本,这些素材与照片片片断断地穿插在生活场景和人的活动的照片中,树的年轮和植物标本相互补充,自然环境和带有细节的生命意味,犹如交响乐的呈现部,行板似的铺开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具体岁月??
重复使用照片是这组图片的特点,它既暗示了一种生活的平淡重复,又体现了视觉叙述的结构。我们从一个场景的全景被牵引至更近的观看,更细节的阅读。
“如果每一次??”打开了我们对于照片全新的理解与运用。
几乎所有的解读竟然与照片拍摄的事实本身有着这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摄影其实并不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相信的:照相机不会撒谎。
在这个结构中展开的农妇的经历是带有体温和生命感的鲜活经历,它使一个普通农妇的生命诗意地徐缓地展开。而它带给读者的则是“另一种讲述方式”的阅读经验。
注:文内所有引号中的文字,皆摘自于约翰·伯格《另一种讲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