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开明专制产生于欧洲封建制度陷入危机的大背景下,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特有的封建统治形式。政治上加强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使动荡的沙皇专制主义国家暂时稳定下来;经济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但和西方国家相较仍处于落后的局面。总的看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开明专制使俄国国力有所增加,但社会各阶层的对立进一步加剧,为封建制度的衰落埋下了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 俄国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 开明专制 封建制度
一、开明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所谓“开明专制”,是指叶卡捷琳娜二世声称自己依据启蒙学者关于“哲学家与君主联盟”思想中的一些主张而推行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增强国家实力的改革措施,
1.在18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中,荷兰、英国都先后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对旧制度的深刻批判,主张宪政民主,在法律上的公民平等、人的自然权利应受保障的思想。一时间,“开明专制”纷纷成为各国君主的首选。
2.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其统治初期推行开明专制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由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的思想决定的。
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因素向农业中的渗透,促使贵族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与压榨,从而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的农民揭竿而起,举行起义。1762一1763年一年内,全国23个省中就有11个省爆发了农民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毫不隐晦地说,正是国内的这种状况促使她去实现开明专制的思想。
3. 从俄国扩张的传统看,渴望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主宰是历代沙皇的基本国策。然而18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落后,军备不力,社会动荡的现实却阻挠着扩张的进行。叶卡捷琳娜二世希望通过一些“开明”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更是为实现俄国扩张争霸的计划积蓄力量。
二、开明专制的实质
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些“开明政策”,但是,固守封建专制统治这一本质特征并未改变,相反,叶卡捷琳娜二世为维护农奴制度、巩固其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则更为突出。
第一,颁布了将许多国有土地连同居住在上面的农奴赏赐给贵族功臣,废除了贵族必须服军役的规定,使贵族又成为自由的特权人物,由此增强了统治集团内部凝聚力。
第二,强化地主的奴役权力。农奴除向政府缴纳人丁税、服兵役、服劳役外,还得向地主缴纳劳役租或代役租,农奴遭受十分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农奴制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第三,疯狂地对外扩张侵略。叶卡捷琳娜二世先后发动了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三次参与瓜分波兰,以及同瑞典的战争。完全满足了俄国贵族地主、商人集团的利益要求,由此获得了“贵族的女皇”的赞誉和“叶卡特琳娜大帝”的称号。
第四.开明专制是以女皇的需要为前提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但却把工商业置于农奴制经济体制之中。既可以巩固专制制度,又可以通过超经济的掠夺使国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财力、人力,服务于对外扩张国策的实现,叶卡特琳娜允许西方文化尤其是启蒙学者们的文章著作在俄国出版发行,但是她却很快下令封闭抨击农奴制度的《雄峰》和《画家》杂志。
三、开明专制的影响
在政治上,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开明专制的掩饰下,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和对外的扩张,从而巩固了农奴制的贵族专政,把一再受到农民起义震撼的沙皇专制国家,暂时地稳定了下来。
1775年,女皇颁布了《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的救令,取消了以前的省、州、县三级管理体制,而改为省、县两级管理体制。省长直接受沙皇辖制,贵族除享有沙皇赐予的特权外,还参加地方行政管理,这就保证了贵族在整个地方机构中的领导作用。列宁曾把这种所谓的省政改革愤怒地斥之为“中世纪的、农奴制的、官僚行政的划分”。
开明专制时期,俄国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贸易迅速发展,使沙皇政府不得不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一些重大的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75年的救令中废除了工业垄断权,宣布工商业自由。
四、结语
开明专制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它使俄国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此间所实行的一些政策也对经济的发展取到了促进作用,实际上,此时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十八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出于工业发展的目的,都迫切地需要从俄国进口原材料,“特别是那些战争物资,如铁矿石、木材、海军所用黄麻与柏油等。”大大地刺激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尽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讲,俄国的经济在开明专制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过横向比较,会发现俄国的经济仍然很落后,用西方一位经济史家的话说,“在欧洲,除了巴尔干与比利牛斯半岛上的某些地区而外,实在找不到比俄国的经济还要落后的地区了”。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才会采取一些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的进步显然是有限的,既使是在宣布工业活动自由的同时,专制制度仍然首先考虑的是贵族利益。所谓的工业活动自由也只不过指的是贵族企业的自由。
参考文献:
[1]中央马列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中文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苏联社科院主编.世界通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3][英]·特伦西.近代欧洲的形成1648-1780[M].伦教:朗曼出版公司,1985.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俄国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 开明专制 封建制度
一、开明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所谓“开明专制”,是指叶卡捷琳娜二世声称自己依据启蒙学者关于“哲学家与君主联盟”思想中的一些主张而推行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增强国家实力的改革措施,
1.在18世纪中期的欧洲国家中,荷兰、英国都先后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对旧制度的深刻批判,主张宪政民主,在法律上的公民平等、人的自然权利应受保障的思想。一时间,“开明专制”纷纷成为各国君主的首选。
2.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其统治初期推行开明专制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由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的思想决定的。
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因素向农业中的渗透,促使贵族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与压榨,从而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堪忍受剥削与压迫的农民揭竿而起,举行起义。1762一1763年一年内,全国23个省中就有11个省爆发了农民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毫不隐晦地说,正是国内的这种状况促使她去实现开明专制的思想。
3. 从俄国扩张的传统看,渴望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主宰是历代沙皇的基本国策。然而18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落后,军备不力,社会动荡的现实却阻挠着扩张的进行。叶卡捷琳娜二世希望通过一些“开明”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更是为实现俄国扩张争霸的计划积蓄力量。
二、开明专制的实质
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些“开明政策”,但是,固守封建专制统治这一本质特征并未改变,相反,叶卡捷琳娜二世为维护农奴制度、巩固其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则更为突出。
第一,颁布了将许多国有土地连同居住在上面的农奴赏赐给贵族功臣,废除了贵族必须服军役的规定,使贵族又成为自由的特权人物,由此增强了统治集团内部凝聚力。
第二,强化地主的奴役权力。农奴除向政府缴纳人丁税、服兵役、服劳役外,还得向地主缴纳劳役租或代役租,农奴遭受十分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农奴制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第三,疯狂地对外扩张侵略。叶卡捷琳娜二世先后发动了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三次参与瓜分波兰,以及同瑞典的战争。完全满足了俄国贵族地主、商人集团的利益要求,由此获得了“贵族的女皇”的赞誉和“叶卡特琳娜大帝”的称号。
第四.开明专制是以女皇的需要为前提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但却把工商业置于农奴制经济体制之中。既可以巩固专制制度,又可以通过超经济的掠夺使国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财力、人力,服务于对外扩张国策的实现,叶卡特琳娜允许西方文化尤其是启蒙学者们的文章著作在俄国出版发行,但是她却很快下令封闭抨击农奴制度的《雄峰》和《画家》杂志。
三、开明专制的影响
在政治上,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开明专制的掩饰下,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和对外的扩张,从而巩固了农奴制的贵族专政,把一再受到农民起义震撼的沙皇专制国家,暂时地稳定了下来。
1775年,女皇颁布了《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的救令,取消了以前的省、州、县三级管理体制,而改为省、县两级管理体制。省长直接受沙皇辖制,贵族除享有沙皇赐予的特权外,还参加地方行政管理,这就保证了贵族在整个地方机构中的领导作用。列宁曾把这种所谓的省政改革愤怒地斥之为“中世纪的、农奴制的、官僚行政的划分”。
开明专制时期,俄国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贸易迅速发展,使沙皇政府不得不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一些重大的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75年的救令中废除了工业垄断权,宣布工商业自由。
四、结语
开明专制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它使俄国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此间所实行的一些政策也对经济的发展取到了促进作用,实际上,此时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十八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出于工业发展的目的,都迫切地需要从俄国进口原材料,“特别是那些战争物资,如铁矿石、木材、海军所用黄麻与柏油等。”大大地刺激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尽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讲,俄国的经济在开明专制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过横向比较,会发现俄国的经济仍然很落后,用西方一位经济史家的话说,“在欧洲,除了巴尔干与比利牛斯半岛上的某些地区而外,实在找不到比俄国的经济还要落后的地区了”。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才会采取一些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的进步显然是有限的,既使是在宣布工业活动自由的同时,专制制度仍然首先考虑的是贵族利益。所谓的工业活动自由也只不过指的是贵族企业的自由。
参考文献:
[1]中央马列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中文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苏联社科院主编.世界通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3][英]·特伦西.近代欧洲的形成1648-1780[M].伦教:朗曼出版公司,1985.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