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使用,将能有效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效果,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发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条件 订单培养 模式研究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签订培养协议的企业全程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人才培养全程的管理,参与院校课堂教学并指导到企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为院校专业实验实训提供设备和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按协议接收一定的毕业学生到企业就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生产、教学中使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有利于改变以前“订单式”培养模式中的不利因素,使校企生三方的交流更加深入全面而简单,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更加深入、全面、易行,成本却可以大大降低,可以有效提高校企生三方合作的积极性,在大大提高“订单式”培养效果的同时,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向良性循环,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1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务院和教育部政策的支持,也直接推动了全国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本可以达到院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院校和学生三方沟通不够充分,参与“订单式”培养的企业合作热情越来越不高,企业也不愿投入人力、财力对学生进行培养;院校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到教学改革理念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和产业专业发展也存在有一定差距,很难把企业的需求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中;再加上订单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从性和因就业问题已解决产生的松懈麻痹、不思进取思想,以及“订单式”培养模式虽根据具体的企业的订单来进行培养,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因素,也存在部分学生难以和企业保持稳定的签约关系。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种种原因导致“订单式”人才培养数量在逐渐萎缩,有些院校已不再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2 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制度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①建立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制度。校外实习基地,院校要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实习目标、具体实习内容以及每个岗位应达到的技能水平。校内实习基地企业可直接投资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院校投资的也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实训基地建设或参与实习实训指导。②建立共建师资队伍制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订单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订单班任课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推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都由院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共同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③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制度。主要在校内完成的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考核,由相应课程教师(或师傅)完成。主要在企业完成的课程,如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其成绩考核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院校指导教师为辅完成。④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校企双方要成立订单培养指导小组,指导小组要在订单培养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定期督查的方式,检查订单班培养情况。要不定期召开校企双方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切实掌握学生学习和导师指导情况,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对不合格或不胜任的导师要及时调整或更换,对没有达到阶段培养要求的学生要进行特别辅导,对特别辅导后仍不能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要坚决淘汰,确保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2.2 招工与招生相统一,校企双方合作优化和拓展订单班生源 一方面可以继续实行以前订单班的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模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自愿的原则从录取的学生选取;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企业也可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员工中选拔送学培养,对企业招聘的有潜力的员工,可由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考入院校进行入订单班培养,让参与订单班培养的企业更有主动性,将“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从源头做起,优化和拓展订单班生源,从源头上提高订单班人才培养质量。从而,真正建立招工与招生的统一、培养与就业相统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培养与工作岗位有效对接,让大学生跨进学校大门就走上就业之路。
2.3 实施“五个共同”,将校企合作贯彻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①确定订单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协议。确定订单合作企业,要分析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预测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以及企业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条件等。确定好合作企业后,校企双方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生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权力、义务,规定不同阶段订单班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及订单班学生毕业和到订单班合作企业就业的基本条件。
②组织和实施订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人才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安排。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各类实训实践课程,校企双方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工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能力为主体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校企双方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统一的特色教材,并且要根据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及时引入专业教材。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条件。采取教师进企业、师傅进校园的办法,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坚持落实四个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院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人才教学培养效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独立或合作处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③共建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全程考核。校企共同进行课程考核,共同进行毕业人才鉴定。共同制定包括教学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各类实习考核、毕业考核等考核评价标准,共同对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激励,优先签订就业协议;对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差的学生,取消其“订单”资格,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金火,冯建军.高职教育“三位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与问题探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02).
[2]朱春辉.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7).
[3]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4]延霞.“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
[5]杨扬.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矛盾与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08).
[6]张娟,刘建芳.转变观念求发展 改革创新育人才[J].科学大众,2006(04).
[7]彭小燕.生涯计划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08).
[8]黄丽民,刘锡冬.浅议高职高专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9]黄海.国内外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之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4).
[10]孙迎春.创新教育与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1).
作者简介:钱学东(1968-),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研究。
关键词:信息条件 订单培养 模式研究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签订培养协议的企业全程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人才培养全程的管理,参与院校课堂教学并指导到企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为院校专业实验实训提供设备和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按协议接收一定的毕业学生到企业就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生产、教学中使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有利于改变以前“订单式”培养模式中的不利因素,使校企生三方的交流更加深入全面而简单,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更加深入、全面、易行,成本却可以大大降低,可以有效提高校企生三方合作的积极性,在大大提高“订单式”培养效果的同时,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向良性循环,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1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务院和教育部政策的支持,也直接推动了全国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本可以达到院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院校和学生三方沟通不够充分,参与“订单式”培养的企业合作热情越来越不高,企业也不愿投入人力、财力对学生进行培养;院校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到教学改革理念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和产业专业发展也存在有一定差距,很难把企业的需求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中;再加上订单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从性和因就业问题已解决产生的松懈麻痹、不思进取思想,以及“订单式”培养模式虽根据具体的企业的订单来进行培养,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因素,也存在部分学生难以和企业保持稳定的签约关系。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种种原因导致“订单式”人才培养数量在逐渐萎缩,有些院校已不再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2 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制度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①建立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制度。校外实习基地,院校要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实习目标、具体实习内容以及每个岗位应达到的技能水平。校内实习基地企业可直接投资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院校投资的也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实训基地建设或参与实习实训指导。②建立共建师资队伍制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订单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订单班任课教师“双师素质”的同时,推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都由院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共同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③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制度。主要在校内完成的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考核,由相应课程教师(或师傅)完成。主要在企业完成的课程,如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其成绩考核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院校指导教师为辅完成。④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校企双方要成立订单培养指导小组,指导小组要在订单培养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定期督查的方式,检查订单班培养情况。要不定期召开校企双方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切实掌握学生学习和导师指导情况,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对不合格或不胜任的导师要及时调整或更换,对没有达到阶段培养要求的学生要进行特别辅导,对特别辅导后仍不能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要坚决淘汰,确保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2.2 招工与招生相统一,校企双方合作优化和拓展订单班生源 一方面可以继续实行以前订单班的招生与招工相结合模式,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自愿的原则从录取的学生选取;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企业也可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员工中选拔送学培养,对企业招聘的有潜力的员工,可由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考入院校进行入订单班培养,让参与订单班培养的企业更有主动性,将“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从源头做起,优化和拓展订单班生源,从源头上提高订单班人才培养质量。从而,真正建立招工与招生的统一、培养与就业相统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培养与工作岗位有效对接,让大学生跨进学校大门就走上就业之路。
2.3 实施“五个共同”,将校企合作贯彻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①确定订单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协议。确定订单合作企业,要分析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预测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以及企业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条件等。确定好合作企业后,校企双方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生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权力、义务,规定不同阶段订单班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及订单班学生毕业和到订单班合作企业就业的基本条件。
②组织和实施订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人才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安排。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各类实训实践课程,校企双方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工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能力为主体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校企双方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统一的特色教材,并且要根据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及时引入专业教材。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条件。采取教师进企业、师傅进校园的办法,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坚持落实四个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院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人才教学培养效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独立或合作处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③共建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全程考核。校企共同进行课程考核,共同进行毕业人才鉴定。共同制定包括教学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各类实习考核、毕业考核等考核评价标准,共同对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激励,优先签订就业协议;对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差的学生,取消其“订单”资格,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金火,冯建军.高职教育“三位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与问题探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02).
[2]朱春辉.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7).
[3]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4]延霞.“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
[5]杨扬.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矛盾与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08).
[6]张娟,刘建芳.转变观念求发展 改革创新育人才[J].科学大众,2006(04).
[7]彭小燕.生涯计划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08).
[8]黄丽民,刘锡冬.浅议高职高专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9]黄海.国内外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之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4).
[10]孙迎春.创新教育与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1).
作者简介:钱学东(1968-),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