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又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达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的目的,那种把学习理论和实践相割裂的得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它不仅违背了数学教学的规律和数学教学的初衷,更违背了数学实践功能。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谈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实践 能力 培养
实践出真知。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和发展。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往往是理解困难,但是,如果通过一些直观的教学活动,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会很快掌握,由此可见,直观教学对于学生迅速提高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直观教学,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和合理性,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要融观察、分析、思考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基本概念"厘米、毫米"时。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实践,使学生从操作实践活动中领悟和建立"厘米、毫米"的概念。一是引:教师用示范尺子上的告诉学生1厘米的长度;二是看: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尺子,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再看一看,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指一指尺子上的2厘米、3厘米等长度单位从哪儿到哪儿;三是量:让学生用尺子先量一量课本上的几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铅笔、小刀、小铁钉等实物的长度,同时教给学生用尺子度量的方法,接着再让学生量一量1分、2分、5分硬币的厚度,为学习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打基础;四是观察抽象:让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并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长度,比拟1至10毫米的条个长度,抽象出"厘米"、"毫米"的概念;五是印证运用:再让学生量出所带学具的长度是几厘米或是几毫米,同桌互量互看互说。像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清楚了解1厘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对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有了感性认识,同时还从操作实践中学会了用尺量较小物体长度的方法,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二、通过学具制作和演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二年级"小时、分、秒"的教学,涉及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和进率复杂的计量单位制,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层次的实践活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1)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感知将圆周等分60份的方法(先用摺纸法将圆周分成12等分,再将每份等分5格),并且要求学生依昭时钟,每5格标注一个数字,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活动中初步形成时间概念的表象。
(2)在动手制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时钟钟面,熟悉其中的秒针、分针和时针,了解它们每转一格或一圈所表示的时间。
(3)观察秒针和分针、分针和时针的转动情况,注意前者转一圈时,后者转几格,从而弄清时、分、秒的进率。
(4)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针所指示的时间,并且学会将指针拨到规定的时间。
(5)体验时间概念,联系实际感知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有多长,先让学生说说,跑60米,从家里走路到学校,做一次广播操、上一节课等大约各需多少时间,再让学生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1分钟大约能做几道口算题,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正楷字等。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时间的概念。
三、通过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如学习了"容积"等知识时,布置学生做小调查,调查1瓶红药水有多少毫升、一瓶墨水有多少毫升,一个汽油箱能盛多少升汽油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容积能容积单位的意义。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形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通过创设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学习"百分数"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的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实验谷子的发芽率,规定实验的粒数和质量,并要求认真观察;(2)几天后,让各组学生看查谷子的发芽粒数和未发芽粒数;(3)各组分别计算发芽率;(4)比较各组的发芽率并讨论:为什么各组的发芽率不一样?要使自己实验的发芽率高必须怎样做?进行谷子发芽试验有什么意义?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求发芽率的方法,还懂得了怎样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及进行发芽试验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本领。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把理论性的数学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不再感到陌生,把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熟能生巧运用灵活的活知识。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实践 能力 培养
实践出真知。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和发展。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往往是理解困难,但是,如果通过一些直观的教学活动,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会很快掌握,由此可见,直观教学对于学生迅速提高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直观教学,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和合理性,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要融观察、分析、思考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基本概念"厘米、毫米"时。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实践,使学生从操作实践活动中领悟和建立"厘米、毫米"的概念。一是引:教师用示范尺子上的告诉学生1厘米的长度;二是看: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尺子,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再看一看,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指一指尺子上的2厘米、3厘米等长度单位从哪儿到哪儿;三是量:让学生用尺子先量一量课本上的几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铅笔、小刀、小铁钉等实物的长度,同时教给学生用尺子度量的方法,接着再让学生量一量1分、2分、5分硬币的厚度,为学习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打基础;四是观察抽象:让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并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长度,比拟1至10毫米的条个长度,抽象出"厘米"、"毫米"的概念;五是印证运用:再让学生量出所带学具的长度是几厘米或是几毫米,同桌互量互看互说。像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清楚了解1厘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对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有了感性认识,同时还从操作实践中学会了用尺量较小物体长度的方法,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二、通过学具制作和演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二年级"小时、分、秒"的教学,涉及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和进率复杂的计量单位制,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层次的实践活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1)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感知将圆周等分60份的方法(先用摺纸法将圆周分成12等分,再将每份等分5格),并且要求学生依昭时钟,每5格标注一个数字,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活动中初步形成时间概念的表象。
(2)在动手制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时钟钟面,熟悉其中的秒针、分针和时针,了解它们每转一格或一圈所表示的时间。
(3)观察秒针和分针、分针和时针的转动情况,注意前者转一圈时,后者转几格,从而弄清时、分、秒的进率。
(4)学会看钟面,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针所指示的时间,并且学会将指针拨到规定的时间。
(5)体验时间概念,联系实际感知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有多长,先让学生说说,跑60米,从家里走路到学校,做一次广播操、上一节课等大约各需多少时间,再让学生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1分钟大约能做几道口算题,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正楷字等。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时间的概念。
三、通过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如学习了"容积"等知识时,布置学生做小调查,调查1瓶红药水有多少毫升、一瓶墨水有多少毫升,一个汽油箱能盛多少升汽油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容积能容积单位的意义。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形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通过创设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学习"百分数"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的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实验谷子的发芽率,规定实验的粒数和质量,并要求认真观察;(2)几天后,让各组学生看查谷子的发芽粒数和未发芽粒数;(3)各组分别计算发芽率;(4)比较各组的发芽率并讨论:为什么各组的发芽率不一样?要使自己实验的发芽率高必须怎样做?进行谷子发芽试验有什么意义?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求发芽率的方法,还懂得了怎样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及进行发芽试验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本领。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把理论性的数学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不再感到陌生,把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熟能生巧运用灵活的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