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绩效提升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9年,中国的精准扶贫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剩下551万贫困人口。2020年是决胜扶贫,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本文就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绩效提升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的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一、前言
  贫困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贫困人口每年都以几千万的速度在减少,为世界的减贫工作特别是中国的减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精准扶贫的战场主要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所以政府的政策和落实主要是在农村,所以地方政府的理解、落实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精准扶貧的成果。中国人一向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精准扶贫是一种军令状式的扶贫管理机制,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应对策略,造成贫困治理失灵。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就是精准扶贫中的“悬浮”及“精英俘获”现象。
  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不同贫困户的现实状况,做到宏观层面的 4 个精准(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和微观层面上的 6 个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但调查发现,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进程中,其边际效用在递减,在有限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对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此,国内诸多学者对精准扶贫及其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于精准扶贫,许多学者提出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政府扶持型扶贫、搬迁式扶贫、绿色扶贫、助学扶贫、大病救助扶贫、金融扶贫等等,但在扶贫治理中出现了一下问题值得思考。
  1.虚工作占据了村干部的大量时间
  数字化、文本化的软工作占据了村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真正用到扶贫上的时间大大减少。通过对陕北某县的调查发现,为了应对检查,每月一些村干部都会聘请人填写数据表格。村干部每天都在造表,一年到头都在填表。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并没有多少。
  2.扶贫中精英俘获现象严重
  中国的人情大于法,尤其是在中国农村,由于贫困户在许多方面都能得到实惠,所以贫困户往往是一些会办事或者与村干部有关系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贫困的人,精英俘获现象严重。
  3.精准扶贫中精准与模糊的矛盾
  贫困户的收入模糊和非货币化,而精准扶贫又要求有精准的数字,但精准扶贫的精细化治理是有前提条件的,即要在已经规范化和规则化的现代社会中才能有效开展,但大多数农村地区仍旧是一种非规则化和非均质化的状态,难以具备精细化治理的基础。所以填表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形式化和造假现象。
  4.现有制度的缺陷
  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着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反馈渠道有限等问题,扶贫中的需要得不到重视,扶贫中的腐败屡禁不止,有的监管存在滞后性,有亡羊补牢的现象,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精准扶贫中问题的治理对策
  1.减少虚工作的时间
  减少村干部填表和造表的时间,把时间真正用在为精准扶贫干实事、想出路上。每个乡镇抽出一个专人去精准扶贫村统计必须的数据,减少一些不实的数据和一些行政村为了谎报业绩而编造的数据。
  2.改变扶贫中的精英俘获现象
  改变导致扶贫上的特权化现象,将资金用于与村民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方面,通过打分评估的办法,让扶贫第一书记参与,把扶贫资金用在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户身上,并在全村进行公示,允许村民匿名举报不合理的现象。取消扶贫资金上错位和不合理的现象。
  3.改变精准扶贫的精细化方式与基层治理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不相匹配的现象
  农村基层治理向城市社区相对规范化和标准化学习,便简约治理为规范治理。改变精准扶贫要通过行政化、科层化的方式来要求基层村干部,事事都要做得精细,做文字、数字工作成为事本主义的现象。把这些事情交给县乡层面的专人去做,让基层治理去处理不规则发生的事情,如解决家庭、土地等矛盾纠纷,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减少精准扶贫在基层实践中事无巨细的现象,减少治理的成本。
  4.加强行政监督
  我国的扶贫政策普遍存在执行难、落实难的问题,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向下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力甚至政策曲解的问题。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包括对扶贫开发资金的监督、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对扶贫开发项目的监督,对结果的监督等。精准扶贫中,工作复杂,利益主体众多,在依靠政府国家进行监督的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公民对精准扶贫的监督意识,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中,对于各种“悬浮”及“精英俘获”现象要敢于揭发,敢于斗争,直到问题的解决。
  三、精准扶贫中绩效提升研究
  (一)扶贫绩效的影响因素
  1.扶贫主体是第一影响因素
  精准扶贫主体存在着多元化,政府、市场、社会、社区、贫困户本人等,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精准扶贫的绩效在于,他们不仅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而且影响精准扶贫的执行、监督和评估等环节。
  政府作为第一主体,它的认识水平、角色意识、精准扶贫能力(学习能力、调研能力、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回应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都对扶贫绩效影响巨大。不同的认知水平对政策以及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产生影响,高认知水平受到扶贫干部自身素质、知识结构以及政策宣传、教育的影响。高认知水平意味着对政策的理解透彻,并能够转化为有效的执行行为。而乡镇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在贫穷边远地区,经济落后,资源稀缺,人才大量流失,也吸引不了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因此导致乡镇干部学历相对较低,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也少,自我学习能力又较为缺乏,年龄偏大的乡镇干部对于精准扶贫这一新政策与新要求,往往接受能力滞后。   2.扶贫客体是第二影响因素
  扶贫客体是指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很难做到精准,原因在于扶贫对象具有异质性、个体性的特征,致贫原因的复杂性与返贫现象的频发性。包括: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具体有: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墨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还有重点县、贫困村。可见,扶贫对象之广泛,跨东中西各地,分散特征显著、资源环境各异。致贫原因与脱贫原因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多元性,对于精准扶贫已经提出了挑战,而精准扶贫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3.扶贫方式是第三影响因素
  坚持“五个一批”的分类指导原则,具体来说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涵盖了发展生产、扶持就业、异地搬迁、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等各项内容。产业发展滞后,收益有限,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足,缺乏共赢机制,因灾致贫或返贫风险高,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多,特色产业发展人力缺乏,政绩工程、流于形式。异地搬迁补助低,搬迁后贫困户发展問题突出,缺乏配套设施,异地搬迁扶贫绩效削弱,情感关怀缺乏。教育扶贫流于形式,教育反馈缺乏,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等都影响了精准扶贫绩效的发挥。
  4.扶贫制度因素是第四影响因素
  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制度扶贫是根本。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能够给予贫困户自主脱贫的能力,推动中国扶贫进程。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的资源和服务、公共财政制度对于农民的不合理收税等,执行力到不到位、宣传落实到不到位、对政策的全面落实与协调监控等都会影响精准扶贫绩效。从2013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100多项政策文件,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中央与地方为精准扶贫打出的组合拳,无不体现在中国在脱贫攻坚事业上的决心。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0.6%。但是剩下的都是多年扶不起的贫困户、都是硬骨头,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得这些人脱贫,否则扶贫绩效很难得以提高。
  (二)精准扶贫绩效提升的路径
  1.提升扶贫主体的能力
  扶贫主体是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是扶贫工作的“引擎”,他们的扶贫意识和扶贫能力影响着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具体来说,要提高扶贫主体的扶贫意识,提高扶贫干部的准入门槛,把学历和工作经验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保障扶贫工作的阳光透明,还要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机制,建立扶贫绩效与薪酬挂钩机制;政府购买也要公平,公开招标,建立扶贫干部问责机制,发挥市场在扶贫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还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摆正心态,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才能提高扶贫绩效。
  2.聚焦扶贫客体
  针对当前“主体热、客体冷”,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就业机会,创新就业扶贫方式,普及就业能力测试,遴选就业岗位,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实现利益共享。改善农村医疗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账户和结算系统。
  3.创新多元化的扶贫方式
  产业扶贫放在首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贫困地区培训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工程、休闲农业、深林旅游、光伏扶贫、水库移民脱贫工程等,形成一村一特色,注重绿色扶贫、注重科学长效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农村普及教育,通过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科技扶贫。促进教育公平,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脱贫能力,对贫困地区教育倾斜、就业倾斜等。加强区域联动,主要是产业、文化、空间、生态与行政相互促进等多样化的扶贫方式,使不同的人走上不同的脱贫之路,调动他们自身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全球化形式,不但是机遇,还是挑战。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有关于信息网络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它将信息流、物流、工作流及客户关系融合起来。文章重点研究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聚焦在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系统缺乏认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系统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在运行实施中不够准确以及财务管理概念尚未深入人心等四个方面,并针对出现的问题
期刊
本文笔者对房地产企业开发环节的财税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文章中阐述并分析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特点,指出了财税风险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影响,也提出了在房地产企业开发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财税风险防范的措施。  房地产行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民住房条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现代部分人群对于房地产企业缺乏正面的认识,认为房地产开发就是单纯的“建筑”企业,忽略了房地产企业开发环
期刊
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第五个阶段,进入了攻坚阶段。本文以国有企业为研究范围,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调查与分析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深化改革现存的显著问题,针对现存的显著问题逐一提出了国有企业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
期刊
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激励机制应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几个方面着眼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措施,使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前言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和企业的整体性运转效率。企业员工是组成企业人力资源的元素,如果加强对他们的激励,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
期刊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国务院也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在外贸发展中跨境电商是非常重要的新模式。商务英语专业则是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受到“一带一路”的影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专业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确保其能够符合“一带一路”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毕业后对应的就业行业
期刊
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如下问题:返乡创业信念的缺乏、观念的困扰、资源的缺乏、缺乏教育指导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弱,这些问题可以从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存在返乡创业意愿薄弱的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加快了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推进和落实,其中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地
期刊
军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为社会主义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也面临着企业经营效益导向型的压力。税收作为军工企业经营过程必须面对的一项成本,则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税收风险管理能为军工企业带来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名誉。本文在分析研究军工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后,提出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军工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某军工企业内
期刊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经济体系也步入了改革关键期。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关键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应该围绕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展开积极分析,及时把握影响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并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首先围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
期刊
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对接产业办学。本文通过对株洲市高等职业教育和株洲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从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毕业生人数与人才需求和就业面向与实际需求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株洲高职教育与株洲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株洲高职教育更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株洲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株洲位于湖南的东部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和京广铁路重要交
期刊
本文围绕我国陕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象,论述了该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和意义,并指出在此过程中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公共服务滞后、创业领域受限及环境承载力不足、知识技能、劳动力、创业资金不足等,并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陕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及意义  (一)陕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  陕北地区指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区域主要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由于处在陕西的北部,故称之为陕北。该地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