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过多的注重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和语法上,将失去对作者意图和篇章的整体把握。本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运用阅读理论,将心理认知和无形思维具体到可视图示上,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完美的将语言、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实现无障碍阅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图示
一、引言
语言学家 Carrel(1983)等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作者的语言与读者的先验(prior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记忆图式(memory schemata)相互作用的过程,并非作者对读者的单向作用过程。从本质上来讲阅读过程即作者思想语言与读者储备信息的相互作用的实现,通俗的讲,是人脑对信息进行探寻、判断、分类、筛选、提取和预测的过程。目前,大脑信息处理过程的最佳展示手段、最佳的反应读者思维拓展脉络的手段是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和图式理论融合在一起可以将无形思维和抽象理论转换成图片格式,生动引导读者找到阅读的方向和要义,实现无障碍阅读。
二、思维导图与阅读理论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种信息表达工具,它通过确定中心点,向四周蔓延拓展的图形表达方式,凸显人类思维的运行轨迹。始创者是英国学者博赞(Tony Buzan),距今已有60年之久。思维导图依靠大脑皮层里面的全部智能,其中包含词汇、数字、图像、韵律、逻辑等多重内容,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它清晰演示了人类大脑的工作轨迹:放射性。所有人类各个感官接受的信息,无论是亲身感觉体验,深层记忆还是即时感想,都能成为一个发散点,以此为中心,向外拓展出无数个分支,形成众多节点,每个分支上节点又变成中心点,可以拓展出更多的分支,多层次扩散的导图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运用思维导图到英语阅读中,符合大脑放射性思维习惯,将隐性思维可视化,将碎片信息集团化,将平面文字立体化,极大的降低阅读难度。
2 阅读与图式
图式(schema)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最先倡导图式理论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他的理解,一切新信息的输入与吸收都是以与旧信息的关联为基础。图式的作用激发是“产出想象力”’,然后,理解(the understanding)可以把它的“范畴(categories)”应用到实现知识或体验的过程中的多种感知中。图式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当遇到新信息,大脑需要调动已有的旧信息与新信息进行比对和关联,从而形成新的理解,将新信息转换成旧信息。这种新信息的接纳能力和转化能力都依靠头脑中既定图式,从而形成新图示。这些图示五花八门,貌似独立,又彼此牵制,往纵深发展。因此,图示理论在阐释晦涩无形的人类认知发展轨迹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是人类认知世界、诠释世界的出发点。阅读需要启动人脑中至少三种图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指语言知识,即关于发音、构词、句法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它体现读者对语篇中出现的语言的了解和掌控程度;内容图式指作者想表达的中心议题、背景知识、思想内含等,它是读者与作者跨时空的思想沟通,体会作者意图,感受作者思想;形式图式指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它体现读者自身思维理解能力,是读者对语篇类型、结构、语句连贯、段落衔接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它是完全验证读者已有图示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图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Rumelhalt解释篇章阅读中理解失败的原因时,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有如下三个原因可考虑:1)相关主题图示缺失,完全无法理解文章。2)图示具备,文章中缺乏激活图示的线索。3)读者图示与作者的真意无法吻合。读者好像“读懂”了文章,却对主题思想会错意。因此,读者充分理解给定篇章要满足两个要求:完整正确的认知图式,以及有效途径激活该图示。
1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形式图示
形式图示是指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不同文章内部结构与层次也是不一样的,作者对句子与段落恰当有序的排列与组织,能清晰反映出作者思路顺畅,那么读者能抓住篇章基本脉络和信息传递线索,才能准确到位的理解文章。学生有时能认识文章中所有的词汇与短语,可就是不能总结出文章主旨和要义,原因就是形式图示没有构建成功。形式图示可以通过老师讲解而来,也可以通过学生大量阅读在头脑中自然形成。
按照国家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要求,本科生常见的文章表达方式有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和抒情。语篇模式是指语篇的宏观结构安排方式,Michael Hoey提出英语语篇有四种模式: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假设真实型和匹配型。这四种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常见的英语文章,熟悉并能识别甚至运用这些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无论在口头输出还是书面输出方面都将具有非凡意义。查阅《大学英语新标准》四册,本科阶段中国学生能接触到的英语语篇模式有如下几种:即解决问题式、反应主张式、叙事式、回答提问式和总分式。《新标准大学英语1》第一课的课文结构图,新生入学第一周六天为线索,依据问题—解决办法可以绘制导图,《新标准大学英语1》第四课的课文结构图,以手机带给人们的问题为总论点,再举例证明的思路绘制的总分式的形式图。写作方法上,开门见山,叙议结合、对比法、例证法、反面论证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篇文章中,这些模式经常会交叉出现,共同为体现作者意图而服务。
2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内容图示
内容图示也称主题图示,是读者头脑中已成型的与篇章内容相关联的知識储备,指在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整体的认知或者是分支信息。若是读者未对某一主题建立起充分的背景信息支持,很难弄得清作者意图,无法彻底掌握文中信息。遇到一篇文章,读者自觉扫描头脑中已有图示,从中抽取关联度高的部分,并将它映射到在读文章中,这种对应关系正好吻合的时候,读者就可以顺畅理解篇章内容,使读者预设信息与既得信息关联起来,否则读者将一片茫然,全部的新信息将成为负担,造成理解失误和障碍。有时读者会从自己的立场去理解语料,混淆自己观点、文中提及人物观点和作者观点,使得阅读失败。内容图示的建立与完善,读者可以训练得来。确定一个主题以后,通过设问的办法,以5w+1h(when、where、who、why、what 和how)引导问题,形成对主题内容的扩展,完成内容图示的构建。例如以手机telephone为主题,依据5w+1h绘制出简单图示,继续对每个分支进行拓展,可以得出如下内容图示。 3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语言图示
语言图示就是语言知识,即关于发音、构词、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它体现读者对语篇中出现的语言的了解和掌控程度。发音和语调是语言最根本的特征,尤其是语调将表述者内心活动展露无遗。阅读是书面语料输入,不涉及语调。词汇是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语法是词汇变化和句式规则的合称。当读者词汇匮乏或者语法知识薄弱,面对一篇生词众多、句子结构生涩的文章时,根本不能进行阅读,何谈理解。相对于体系严谨,规则清晰的英语语法来讲,词汇是构建语言图示的重大难点。
4 三种图示的融合
三种图示对于篇章理解相辅相成。语言图示是理解篇章的出发点,内容图示提供理解篇章的宏观方向,而形式图示是调动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的内动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将三个图示分层次绘制,从形式到内容到语言,将篇章主题或者标题置于中心词,将语篇结构作为第一级分支,然后将内容图示作为第二级的分支,将语言点作为第三极的分支,用思维导图发散式特征体现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可以让整篇文章一目了然,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融会贯通,实现成功阅读。当一个层次的知识欠缺或者理解上有停滞的时候,绘制导图时,可以将该分支上提示词空白,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图示构建。完成初步绘图之后,读者用其他层次上的信息来补偿。
四、大学英语阅读中可视化图示再填充和延伸
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学生应该对篇章中出现的各种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包括新授词汇、常见搭配,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篇章类型和结构等,并将三个图示按照形式——内容——语言的模式糅合,完成整个篇章分析的导图绘制。另外,学生也可以对相关主题或者某一个分支进行另外的导图绘制,补充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一张图变成几张图,以此达到扩大词汇量,训练英式思维的目的。也可以采用复述课文的方式,借助导图,回忆语篇结构,作者思路和语言点,再现阅读理解过程,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和概况。面对一张语篇导图,学生应该能回答如下问题:
Rhetorical Schema:
1)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passage;
2)the framework of the passage;
3)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agraphs
4) the order in which materials have been organized
Content Schema:
1)the main ideas of the passage;
2)the flow of author’s thought;
3)the purpose/attitude of the author;
4) the difference about the topic in China/America/Canada…
Linguistic Schema:
1)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the analysis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3)cohesive devices
五、结语
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将内在的阅读过程外显为图示,使语料图片化,促进了读者对语篇深层次理解,而不是浮于表面,只知道单词和短语。篇章导图有助于词汇主题式归类,对话题形成语块,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单词背诵的压力,巩固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结构认识和理解,为英语写作和英语思维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Carrel P.L Evidence of a Formal Schema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1984
[2] Michael Hoey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 [J] London:Gorge Allen and Unwin,1983
[3] Rumelhart,D.E.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Dornics(Ed.)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 Academic press1977
[4] Tony Buzan,The Power of Verbal Intelligence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5] 韓礼德.篇章、语篇、信息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1)
[6] 王丽娜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9)
作者简介:
张薇(1978.6—),女,回族,辽宁辽中人,讲师,硕士,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图示
一、引言
语言学家 Carrel(1983)等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作者的语言与读者的先验(prior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记忆图式(memory schemata)相互作用的过程,并非作者对读者的单向作用过程。从本质上来讲阅读过程即作者思想语言与读者储备信息的相互作用的实现,通俗的讲,是人脑对信息进行探寻、判断、分类、筛选、提取和预测的过程。目前,大脑信息处理过程的最佳展示手段、最佳的反应读者思维拓展脉络的手段是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和图式理论融合在一起可以将无形思维和抽象理论转换成图片格式,生动引导读者找到阅读的方向和要义,实现无障碍阅读。
二、思维导图与阅读理论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种信息表达工具,它通过确定中心点,向四周蔓延拓展的图形表达方式,凸显人类思维的运行轨迹。始创者是英国学者博赞(Tony Buzan),距今已有60年之久。思维导图依靠大脑皮层里面的全部智能,其中包含词汇、数字、图像、韵律、逻辑等多重内容,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它清晰演示了人类大脑的工作轨迹:放射性。所有人类各个感官接受的信息,无论是亲身感觉体验,深层记忆还是即时感想,都能成为一个发散点,以此为中心,向外拓展出无数个分支,形成众多节点,每个分支上节点又变成中心点,可以拓展出更多的分支,多层次扩散的导图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运用思维导图到英语阅读中,符合大脑放射性思维习惯,将隐性思维可视化,将碎片信息集团化,将平面文字立体化,极大的降低阅读难度。
2 阅读与图式
图式(schema)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最先倡导图式理论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他的理解,一切新信息的输入与吸收都是以与旧信息的关联为基础。图式的作用激发是“产出想象力”’,然后,理解(the understanding)可以把它的“范畴(categories)”应用到实现知识或体验的过程中的多种感知中。图式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当遇到新信息,大脑需要调动已有的旧信息与新信息进行比对和关联,从而形成新的理解,将新信息转换成旧信息。这种新信息的接纳能力和转化能力都依靠头脑中既定图式,从而形成新图示。这些图示五花八门,貌似独立,又彼此牵制,往纵深发展。因此,图示理论在阐释晦涩无形的人类认知发展轨迹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是人类认知世界、诠释世界的出发点。阅读需要启动人脑中至少三种图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指语言知识,即关于发音、构词、句法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它体现读者对语篇中出现的语言的了解和掌控程度;内容图式指作者想表达的中心议题、背景知识、思想内含等,它是读者与作者跨时空的思想沟通,体会作者意图,感受作者思想;形式图式指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它体现读者自身思维理解能力,是读者对语篇类型、结构、语句连贯、段落衔接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它是完全验证读者已有图示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图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Rumelhalt解释篇章阅读中理解失败的原因时,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有如下三个原因可考虑:1)相关主题图示缺失,完全无法理解文章。2)图示具备,文章中缺乏激活图示的线索。3)读者图示与作者的真意无法吻合。读者好像“读懂”了文章,却对主题思想会错意。因此,读者充分理解给定篇章要满足两个要求:完整正确的认知图式,以及有效途径激活该图示。
1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形式图示
形式图示是指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不同文章内部结构与层次也是不一样的,作者对句子与段落恰当有序的排列与组织,能清晰反映出作者思路顺畅,那么读者能抓住篇章基本脉络和信息传递线索,才能准确到位的理解文章。学生有时能认识文章中所有的词汇与短语,可就是不能总结出文章主旨和要义,原因就是形式图示没有构建成功。形式图示可以通过老师讲解而来,也可以通过学生大量阅读在头脑中自然形成。
按照国家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要求,本科生常见的文章表达方式有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和抒情。语篇模式是指语篇的宏观结构安排方式,Michael Hoey提出英语语篇有四种模式: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假设真实型和匹配型。这四种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常见的英语文章,熟悉并能识别甚至运用这些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无论在口头输出还是书面输出方面都将具有非凡意义。查阅《大学英语新标准》四册,本科阶段中国学生能接触到的英语语篇模式有如下几种:即解决问题式、反应主张式、叙事式、回答提问式和总分式。《新标准大学英语1》第一课的课文结构图,新生入学第一周六天为线索,依据问题—解决办法可以绘制导图,《新标准大学英语1》第四课的课文结构图,以手机带给人们的问题为总论点,再举例证明的思路绘制的总分式的形式图。写作方法上,开门见山,叙议结合、对比法、例证法、反面论证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篇文章中,这些模式经常会交叉出现,共同为体现作者意图而服务。
2运用思维导图建构内容图示
内容图示也称主题图示,是读者头脑中已成型的与篇章内容相关联的知識储备,指在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整体的认知或者是分支信息。若是读者未对某一主题建立起充分的背景信息支持,很难弄得清作者意图,无法彻底掌握文中信息。遇到一篇文章,读者自觉扫描头脑中已有图示,从中抽取关联度高的部分,并将它映射到在读文章中,这种对应关系正好吻合的时候,读者就可以顺畅理解篇章内容,使读者预设信息与既得信息关联起来,否则读者将一片茫然,全部的新信息将成为负担,造成理解失误和障碍。有时读者会从自己的立场去理解语料,混淆自己观点、文中提及人物观点和作者观点,使得阅读失败。内容图示的建立与完善,读者可以训练得来。确定一个主题以后,通过设问的办法,以5w+1h(when、where、who、why、what 和how)引导问题,形成对主题内容的扩展,完成内容图示的构建。例如以手机telephone为主题,依据5w+1h绘制出简单图示,继续对每个分支进行拓展,可以得出如下内容图示。 3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语言图示
语言图示就是语言知识,即关于发音、构词、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它体现读者对语篇中出现的语言的了解和掌控程度。发音和语调是语言最根本的特征,尤其是语调将表述者内心活动展露无遗。阅读是书面语料输入,不涉及语调。词汇是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语法是词汇变化和句式规则的合称。当读者词汇匮乏或者语法知识薄弱,面对一篇生词众多、句子结构生涩的文章时,根本不能进行阅读,何谈理解。相对于体系严谨,规则清晰的英语语法来讲,词汇是构建语言图示的重大难点。
4 三种图示的融合
三种图示对于篇章理解相辅相成。语言图示是理解篇章的出发点,内容图示提供理解篇章的宏观方向,而形式图示是调动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的内动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将三个图示分层次绘制,从形式到内容到语言,将篇章主题或者标题置于中心词,将语篇结构作为第一级分支,然后将内容图示作为第二级的分支,将语言点作为第三极的分支,用思维导图发散式特征体现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可以让整篇文章一目了然,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融会贯通,实现成功阅读。当一个层次的知识欠缺或者理解上有停滞的时候,绘制导图时,可以将该分支上提示词空白,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图示构建。完成初步绘图之后,读者用其他层次上的信息来补偿。
四、大学英语阅读中可视化图示再填充和延伸
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学生应该对篇章中出现的各种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包括新授词汇、常见搭配,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篇章类型和结构等,并将三个图示按照形式——内容——语言的模式糅合,完成整个篇章分析的导图绘制。另外,学生也可以对相关主题或者某一个分支进行另外的导图绘制,补充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一张图变成几张图,以此达到扩大词汇量,训练英式思维的目的。也可以采用复述课文的方式,借助导图,回忆语篇结构,作者思路和语言点,再现阅读理解过程,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和概况。面对一张语篇导图,学生应该能回答如下问题:
Rhetorical Schema:
1)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passage;
2)the framework of the passage;
3)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agraphs
4) the order in which materials have been organized
Content Schema:
1)the main ideas of the passage;
2)the flow of author’s thought;
3)the purpose/attitude of the author;
4) the difference about the topic in China/America/Canada…
Linguistic Schema:
1)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the analysis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3)cohesive devices
五、结语
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将内在的阅读过程外显为图示,使语料图片化,促进了读者对语篇深层次理解,而不是浮于表面,只知道单词和短语。篇章导图有助于词汇主题式归类,对话题形成语块,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单词背诵的压力,巩固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结构认识和理解,为英语写作和英语思维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Carrel P.L Evidence of a Formal Schema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1984
[2] Michael Hoey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 [J] London:Gorge Allen and Unwin,1983
[3] Rumelhart,D.E.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Dornics(Ed.)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 Academic press1977
[4] Tony Buzan,The Power of Verbal Intelligence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5] 韓礼德.篇章、语篇、信息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1)
[6] 王丽娜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9)
作者简介:
张薇(1978.6—),女,回族,辽宁辽中人,讲师,硕士,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