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的社会人才发展运动规律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就深刻认识人才成长规律而言,包括个体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群体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社会人才总体发展运动规律。本文仅从生态学视角论述社会人才总体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利用,以供人才工作者参考。
  一、生态学和生态学基本规律
  生态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E.Haeckd)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其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而言,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一是生物之间的关系;一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内容,大致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加以研究。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由国际科联发起的国际生物学计划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推进,生态学已进入到现代生态学阶段。生态科学体系日趋丰富和完善,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就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群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来说,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作为生物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质形态;作为社会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人类文化。因此,人类生态学,既研究作为生物的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又研究作为社会的人,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目前,人类生态学研究的焦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生态学规律,是指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事物和现象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的作用范围不仅是生物本身或环境本身,而是生物与环境相互的整体。美国生态学家小米勒曾总结出生态学三定律:①多效应原理[该原理由哈定(G.Hardin)提出];②相互联系原理;③勿干扰原理等。目前,我国生态学界就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而言,一般认为,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的生态学基本规律较为全面。具体有下列五大规律:①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互生规律;②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③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④相互适应和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⑤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规律。上述的生态学基本规律,是生态平衡的基础。
  二、人才生态圈的群落效应律
  地理学中的人才圈,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才涌现和汇集呈圆圈状分布的人才空间分布形式。生态学中的生态圈,是指生物与其环境的总称。在这里,所谓人才生态圈,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人才群体及所处的环境构成的人才生态系统。换句话说,人才生态圈即是人才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人才生态圈内,不同类型的人才组合成各种人才群体,各种人才群体又组合成复杂的人才群落。人才个体之间、人才个体与群体之间、人才群体与人才群体之间、人才群体与人才群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样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表现出人才生态圈的各种群落效应和规律。这种群落效应和规律,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生态圈人才发展。就生态圈群落效应对人才发展影响的规律性现象而言,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一)异质互补的优化效应律。
  生态学研究表明,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种类越多样,层次越明显,系统越复杂,其就越有生命力。相反,单一种群就容易衰亡。探究其内在机理 ,就不难发现,一个生态圈内,生物种类和层次越多,就越能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生物之间彼此“相生相克”,异质互补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促进诸生物种群共生共荣,整个生物群落优化和繁茂。这种规律性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异质互补的优化效应。
  生物群落的异质互补的优化效应,对于人才生态圈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要组建优化的人才群体,就要遵循异质互补的原则。因为不同专业、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可起到专业互用、能力互换、技能互补的作用。不仅如此,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可以相互包容、协调互补。这样,组成的优化的人才群体,不仅其功能具有1+1>2的效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生命力;而且为构成该人才群体的每个人才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协调、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位矛盾及转化效应律
  生态位(eco1ogica1 niche),是生态学的最基础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种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在时空上所占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组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其既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也包含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特性。在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生态位有层次高低、宽度大小之分。生态位的高低,取决于该生物个体或种群在群落中功能和作用的大小;生态位的宽度,取决于该生物个体或种群对其周围多个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程度。在生态位的差异状态下,生物个体或种群为在群落中生存和发展,促使生物在群落中一方面去寻求、竞争、占领良好的生态位,另一方面也迫使生物不断适应现实的生态环境。
  从生态学的视域来看,在人才生态圈内,也有个人才生态位的问题。人才作为一种高级生物有机体在人才群落中,根据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以及适应度,均有各自的生态位。这里所说的生态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一是自己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当人才经学习、研修和实践,其才能提高了,与其在人才生态圈内生态位现状产生矛盾,其必然要求冲破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束缚,寻求、获得更高层次、宽度更大的生态位空间。在解决此矛盾过程中,人才必然向高层次方向转化发展。
  (三)竞争筛选的张力效应律
  自然生态系统有个普遍的法则,即优胜劣汰法则。正是生物的这种竞争,激发了生物种群的生命力和活力,从而促进了生物种群的进化。竞争筛选、优胜劣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种群的进化具有最直接的积极意义。
  从生态学视域来看,在人才生物圈内,人才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同样对人才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才在竞争中,竞争各方的潜能、拼博力、毅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释放,以求取胜。整个人才生态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张力状态,这种“张力效应”,显然有利于人才个体和群体的成长和发展。当然,我们所说的竞争,应该是科学的、适度的,否则也会挫伤人才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乃至破坏人才生物圈的动态平衡。   三、人才与生态协同进化律
  (一)生态学的协同进化律
  生态学界认为,生态学基本规律之一: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律。具体而言,生物与环境之间,经作用与反作用,相互适应与补偿,最后获得协同进化的结果。例如,最初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由于没有多少土壤,以致地衣所得的水和营养元素十分少。然而,地衣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尸体的分解,不但把等量的水和营养元素归还给环境,而且还生成能促进岩石风化变成土壤的物质。这样,环境保存水分的能力增强了,可提供的营养元素也增多了,从而为高一级的植物苔藓生长创造了条件。如此下去,以后便逐渐出现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与环境就是如此反复地相互适应和补偿,于是,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而生态环境也在演变,并得到改善。
  (二)人才与生态协同进化律的表述和内涵
  从生态学视域来看,人才与生态环境同样存在协同进化的内在关系,即人才与生态协同进化律。其可表述为:在人才系统与生态环境和谐协调条件下,必然会促进两者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人才发展依存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应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又依靠于人才发展,应把人才发展放在战略领先地位。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于整个区域总发展之中。
  四、规律的利用
  启示之一:人才系统与外部环境应整体性开发。人才与生态协同进化律告诉我们,人才系统发展与外部环境发展具有整体联系统一性,因而两者应整体性开发。就人才与经济整体性开发而言,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开发活动应相互对应。其具体体现在:人才资源开发的数量应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相对应;人才资源开发的能级结构应与经济开发的技术构成相适应;人才资源开发的专业结构应与经济产业(行业)结构变革相协调;人才资源开发的地域布局应与经济开发活动的地域过程相一致。总之,人才资源开发要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之中,人才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协调统一。
  启示之二:要坚持动态调节的用人原则和权变用人方略。生态位矛盾及转化效应律告诉我们,随着用人活动内外诸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人才群体结构产生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这就要求用人者必须及时对人才个体使用和人才群体结构加以动态调节,并实施权变用人方略。所谓权变方略,指的是权衡利弊,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随机应变的用人方略。其实质是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在动态中灵活而有效地用人。为此,要确立“三个观念”,即确立正确的权变用人观念、确立随环境而变的用人观念、确立随对象而变的用人观念。就后者具体而言,随着人才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成就感的增强、成熟度的发展,应及时提升或调整其在职场中的生态位,给予其发展空间,让他更好地发挥创造才能。
  启示之三: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开发机制。竞争筛选的“张力效律”告诉我们,公平、公正的竞争有利于激发人才的进取心、潜能和创造力,使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为优秀企业家和各种专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以解决人才队伍老化僵化”。无数事实证明,竞争为人才比较创造了条件,有比较才好鉴别,有鉴别才能择优开发人才,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涌现。
  启示之四:组建优化的人才群体结构应注重异质互补。异质互补的优化效律告诉我们,异质互补可使人才群体结构总效能大于组成该群体的每个个体人才的能量之和,并使每个人才得以错位发展,各得其所。据此,管理者在组建优化的领导团队、管理团队时,应防止“同型相拆”,即防止同一种专业、智能类型人才在人才群体中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而要贯彻异质互补的原则,为人才群体中每个人才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协调的生态环境。异质互补对于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实施科技攻关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世骏.生态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略论现代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学报,1981(1).
  [2]沈邦仪.人才生态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3]叶忠海主编,人才学基本原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顾问,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
其他文献
新时期固原市原州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原州区水土保持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得到启示,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水土保持
本文基于钢筋砼结构的腐蚀机理,对受腐蚀构件抗力随时间变化的不定性进行了分析,定义并讨论了在役结构的腐蚀可靠度及其动态性,给出了在役结构腐蚀可靠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正>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和便利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从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给予了高度关注,加快
考虑绝热指数γε(0,1/3)的一维可压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得到了整体经典解存在的充分条件,这一结果是对已有相关文献的补充和完善.
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已经明确,即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   今后,我国将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从基层遴选制度,进一步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要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
目前单裂隙不流规律广泛采用立方律描述,裂隙中的流量与裂隙两表面间的平均张开度成立方这一关系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而裂隙随应力发生非线性变形,使裂隙中的水流特性限生变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的重要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表示,我国将实施"五大行动"推进现代奶业建设。王俊勋说,2017年将开展优质牧草保
通过缩尺比为1:300的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在16个来流风向下某高层建筑建成前后周围的风环境的变化,结合当地的气象风速资料,分析了建筑物周围26个位置的行人高度风环境在坐、
分层教学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分层教学既给优等生创造更宽广的提升空间;也保证中等生在达标的基础上,向他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