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划定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中国已有成功划定小比例尺(低分辨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洪水风险区划图、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的经验和技术,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主要自然灾害系统(包括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历史灾情等要素)数据的共享、整理与综合分析、计算与模拟,必将会大大加快地震、台风、洪水等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综合自然灾害大比例尺(高分辨率)风险区划工作的进展,为各级政府、各行业以及广大民众安全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依此,对一些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严控人口与经济负荷,必要时可通过立法划定灾害或生态与环境红线,限制开发和利用。
  全面提高对各类主要自然灾害设防水平与能力。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虽然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但中国的整体国力已有明显提升。为此,可适当提高我国各类结构建设的主要自然災害设防水平。诸如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以及台风、洪水风险等区划,对房屋、道路、管道、机场、港口、仓库等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房屋、学校、医院等生命线设施,可相对提高一级水平的设防。与此同时,在提高“物理设防”水平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人文设防”能力,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教育水平,特别是民众的逃生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大力提升人群密集场所的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全社会防范各类灾害风险的能力。通过动员民众和各类机构积极参加各类灾害保险,大幅提高自然灾害保险的覆盖面,对一些在高风险地区开展生产、房地产开发、居住、休闲旅游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可依法依规实施“强制性灾害保险”。以此,在提高各级政府设施设防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全社会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大力推行“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理念。中央制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把“绿色发展”作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根本性措施,可收到“避害兴利并举”的功效。山区植被可缓解水土流失以及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平原湿地能有效吸纳降水和洪涝,明显缓解和控制洪涝灾害;海岸和高原防护林网可有效控制风灾,防御海岸侵蚀和高原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此外,减少各种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净化了大气,还可缓解全球变暖的进程,对控制极端气象、气候与水文事件有着巨大的潜在效能;充分利用日光的各类建筑,不仅能做到节能减排,还因使建筑本身“轻化”,可起到很好的防震减灾的作用等。把“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相结合,使发展趋于低风险;使风险防范体现其保障功能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一举双得”。基于中国地理国情,全面提高灾害设防水平与能力,综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就必须把科技与政策相结合,把创新驱动与提升教育相结合,把硬措施与软措施相结合,把工程设防与非工程设防相结合,把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产力相结合,把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相结合,下大力气建设一个灾害风险可控、趋于低风险的安全、和谐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实现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跨世纪青年人才基金”人选。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资源开发与减灾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从“六五到十五”的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重大项目,国家“973”、“863”项目等。曾出版《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等省部级一等奖等。
其他文献
摘要:许多选择题难度的设置主要体现在特殊性上,把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进行考查,能够体现充分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区分度。特殊性的设置点主要体现在:地理现象成因的特殊性、地理事物表征的特殊性、地理事物分布的特殊性、地理统计图表的特殊性。  关键词:地理选择题;普遍性;特殊性  普遍性往往蕴含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命题者通常选取普遍性地理现象中的特殊性进行命
摘要:劣构问题是真实情境下缺少具体求解模式的问题。本文依据教学案例,从劣构问题求解过程中总结此类问题在矛盾冲突中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摸索劣构问题研究的操作要义,促进学生高效养成地理思维,以期推广应用于更多领域。  关键词:劣构问题;地理思维;高中地理  劣构问题一般来自日常生活实践,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趣味性强,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类问题没有特别的界定,描述信息也含糊不清,缺少公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图1所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米,据此回答1~2题。  1.瀑布具有溯源侵蚀的作用,若图中有一瀑布,则几千年前该瀑布可能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瀑布的落差最大可能是:  A.162米 B.146米 C.51米 D.43米  图2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周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
摘要:本文以英国初中地理教材与中国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蓝本,着重从地理素养培养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为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教学策略,从而优化地理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中英地理教材;地理素养;教学策略  一、 比较对象的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所选定的两国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别是:英国的《geography 360°core book3》中的第四章,中国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两书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对广东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结果中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  地理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获取地理知识,从而获得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地理》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地理专用教室的设计案例,从学科内容特点、学生学习难点、教师教学问题等方面,分析如何根据学情设计好用、实用且有自身特点的高中地理专用教室。  关键词:学情;地理专用教室;学科特色  一、高中地理专用教室设计现状   1.高大上,但使用率低  某些专用教室设施先进,造价均在五六百万元以上,但参观率较高,使用次数偏少,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产生原因在于校方对地理专用教室的目标定位出现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表1)  本内容为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4单元第2节,对应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部分的编写多以某一区域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必修1和必修2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原理应用到区域分析中,并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基础,显性知识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隐性知识是 “集聚效应”。集聚效应隐藏在教材的编排结构中,折射着编者的学科素养和学科理念。一般来说,同一类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一致的,导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出现分化,并在集聚效应的影响下分别发育成不同的功能区。如教材编者用第19页图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同课优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认识到“同课优构”有利于构建更优的知识框架、合作模式、教学模式和素养模式,有利于实现有效地理教学。  关键词:同课优构;有效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同课优构”之“基”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为地理学习内容的组织、选择和呈现明确了方向。而根据教学内容所选取的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直
一、前言  概念解读:项目式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解决一个主题下彼此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活动。项目式地理教学的探究活动是项目式教学实践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项目式探究活动更提倡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决策或师生共同决策,并注重学生项目过程管理能力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