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充满魅力的千年帝都。
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到欧亚间悠远绵长的古丝绸路,从独领风骚的千年帝都古城西安到中国大地的脊梁血脉秦岭黄河,无处不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这里资源丰富,物产丰美;这里民俗古朴,瑰丽如歌;这里是锦绣中华经天纬地的时空原点;这里更是红色中国风雨年华的儿时摇篮。
陕西,中华文明的延续,盛世的起点。
旅游,陕西经济腾飞的“引擎”
陕西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
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积极培育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
实现了从零起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已成为陕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以及拉动内需、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
旅游是陕西对外的名片
改革开放以后,陕西省快速启动旅游事业,1978年6月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旅游事业管理局,当年11月省旅游事业管理局正式对外办公。历届省委、政府都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等,针对不同时期旅游业的特点,从政策、资金、项目、体制、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省人大还颁布了《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等法规,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省级各部门及各地市县党委、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强市、强县战略,全省8个城市先后启动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有5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成功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1个县荣膺全国旅游强县、16个县荣膺省级旅游强县称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5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等1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为了促成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支持旅游业拓宽投融资渠道,政策上扶持旅游企业规模化发展,促成了全省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及产业规模的快速壮大。至2008年,全省旅游星级饭店由零发展到323家,床位数达到8万余张;旅行社由2家增加到55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分别已达51家和499家;全省还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5大旅游集团和龙头企业;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旅游规划及旅游餐饮的发展也在全国处于较前水平,基本形成了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产业格局。
旅游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30年来,陕西省旅游行业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不但实现了产业内部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与之相关的行业带来了经济收益。以2008年为例,全年旅游创汇达6.6亿美元,旅游产业总收入占全省GDP的9%以上。
为适应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需求,陕西省始终把旅游产品开发、传统景区(点)提档升级、产品文化内涵挖潜打造、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放在首位,以规划指导开发、以项目带动开发、以多元化渠道投入和招商引资促进开发,以“科学维护、合理利用”引导开发,有效推进精品战略的实施。逐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科技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旅游景区(点)。至2008年11月,全省旅游景区(点)总数超过300家,其中纳入国家级A级标准化管理的等级旅游区为88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西部前列。
日趋提高的国内外知名度
陕西省始终把旅游促销作为提升知名度、树立旅游品牌、招揽海内外游客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全方位开发潜在市场的原则,逐年加大海外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30年间,全省旅游促销队伍走遍了世界五大洲的所有主要客源国,连年不断的创新营销使陕西旅游在海外知名度逐年大增,国际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较高增幅,累计接纳入境游客达到了1449万人次。在国内市场方面,省市30年间所策划的各类营销活动超过万次,其中柯受良飞跃黄河、成龙皇陵祭祖、金庸华山论剑等都在海内外造成了巨大影响。自1991年有统计以来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86亿人次。
“两个文明”成绩卓著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从起步到壮大经历了外事接待型、计划经济型、市场培育型和产业发展型四个阶段。各级旅游部门依据国家旅游局要求和市场变化的最新特点,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物质、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各项措施,使陕西省的旅游事业跃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扶持,并在今后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事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陕西旅游局局长 董宪民
编辑/拜湃
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到欧亚间悠远绵长的古丝绸路,从独领风骚的千年帝都古城西安到中国大地的脊梁血脉秦岭黄河,无处不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这里资源丰富,物产丰美;这里民俗古朴,瑰丽如歌;这里是锦绣中华经天纬地的时空原点;这里更是红色中国风雨年华的儿时摇篮。
陕西,中华文明的延续,盛世的起点。
旅游,陕西经济腾飞的“引擎”
陕西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
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积极培育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
实现了从零起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已成为陕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以及拉动内需、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
旅游是陕西对外的名片
改革开放以后,陕西省快速启动旅游事业,1978年6月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旅游事业管理局,当年11月省旅游事业管理局正式对外办公。历届省委、政府都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等,针对不同时期旅游业的特点,从政策、资金、项目、体制、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省人大还颁布了《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等法规,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省级各部门及各地市县党委、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强市、强县战略,全省8个城市先后启动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有5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成功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1个县荣膺全国旅游强县、16个县荣膺省级旅游强县称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5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等1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为了促成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支持旅游业拓宽投融资渠道,政策上扶持旅游企业规模化发展,促成了全省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及产业规模的快速壮大。至2008年,全省旅游星级饭店由零发展到323家,床位数达到8万余张;旅行社由2家增加到55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分别已达51家和499家;全省还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5大旅游集团和龙头企业;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旅游规划及旅游餐饮的发展也在全国处于较前水平,基本形成了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产业格局。
旅游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30年来,陕西省旅游行业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不但实现了产业内部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与之相关的行业带来了经济收益。以2008年为例,全年旅游创汇达6.6亿美元,旅游产业总收入占全省GDP的9%以上。
为适应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需求,陕西省始终把旅游产品开发、传统景区(点)提档升级、产品文化内涵挖潜打造、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放在首位,以规划指导开发、以项目带动开发、以多元化渠道投入和招商引资促进开发,以“科学维护、合理利用”引导开发,有效推进精品战略的实施。逐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科技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旅游景区(点)。至2008年11月,全省旅游景区(点)总数超过300家,其中纳入国家级A级标准化管理的等级旅游区为88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西部前列。
日趋提高的国内外知名度
陕西省始终把旅游促销作为提升知名度、树立旅游品牌、招揽海内外游客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全方位开发潜在市场的原则,逐年加大海外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30年间,全省旅游促销队伍走遍了世界五大洲的所有主要客源国,连年不断的创新营销使陕西旅游在海外知名度逐年大增,国际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较高增幅,累计接纳入境游客达到了1449万人次。在国内市场方面,省市30年间所策划的各类营销活动超过万次,其中柯受良飞跃黄河、成龙皇陵祭祖、金庸华山论剑等都在海内外造成了巨大影响。自1991年有统计以来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86亿人次。
“两个文明”成绩卓著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从起步到壮大经历了外事接待型、计划经济型、市场培育型和产业发展型四个阶段。各级旅游部门依据国家旅游局要求和市场变化的最新特点,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物质、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各项措施,使陕西省的旅游事业跃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扶持,并在今后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事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陕西旅游局局长 董宪民
编辑/拜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