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形势下审计的变化、加强审计审计质量的必要性、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 号)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促进审计职业化。这些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提高审计在社会经济生活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而审计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工作日益复杂和困难。审计质量控制管理对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能否正确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今天,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构建科学的审计质量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效果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现就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审计质量控制对我国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法治国从依法行政开始,对于从事经济监督的审计机关来说,其执法行为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正确的行使监督权,照章办事,以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被审计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审计人员的自身权益。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只有保证审计质量,才能依法展开审计工作,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给出合理的审计建议;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者的关系,做到规范、有效,让双方都满意。如何防范、控制、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每一个审计人员需要思考并加以改进的。
二、 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不够
有的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项目多,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只在乎审计数量,不在乎审计质量,更别说优秀审计项目、精品审计项目,只求完成审计任务。
2.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不高
传统的审计业务对会计知识要求较高,我们的审计人员大多熟知会计知识,但对于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审计知识掌握不全面,有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审计就是查账、就是发现问题,不去综合考虑问題并做出多层次分析问题,只局限于审查会计信息,而忽略了单位自身的问题。
3.审计方案编制缺少科学性、可操作性
在审计工作中,有一些审计人员对方案制定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处于应付状态,制定的方案缺乏秒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使方案成为“纸上谈兵”,影响审计实施的效果。
(1)对审前调查不够认真仔细,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不够了解,对内部控制测试不全面、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不科学、不合理。
(2)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过于规范化,不具有指导意义,有的甚至是把从前的项目、别人的项目审计实施方案略加改动,没有根据审前调查的内容确定自己项目的审计重点、重要性水平等,使审计方案流于形式。
(3)部分审计人员没有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4)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时缺少有交的沟通,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多数做法是项目主审负责编制,审计组内部没有有效的沟通、探讨,方案局限于一个人的思路,可能存在着不全面的现象。
三、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1.提高审计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加强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开展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的编制质量,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质量。
(1)认真地开展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的基础,有利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结合了审前调查的审计实施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能突出审计重点。
(2)合理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审计重点是指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在确定审计重点上,首先把党委、政府关注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其次根据审计经验判断及审前调查结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错弊事项;三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容易出现错弊事项的薄弱环节;四是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受政策环境、法规制度的影响,市场主体受利益驱使,其行为呈现出一定的行业特点,应作为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因素。
2.强化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建立问责机制
(1)强化创新意识
随着审计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首先要有随着审计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其次要有改革的勇气,敢于跳出传统的工作思路,只要能提高审计质量,什么样的形式都敢于尝试。如近年来实行的财政审计大格局、交叉审计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大有裨益。
(2)树立精品意识
开展审计质量专项检查,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设立审计质量单项奖,要求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要以“优秀审计项目”的标准去完成,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从而带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3)建立问责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当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组长、主审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 号)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促进审计职业化。这些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提高审计在社会经济生活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而审计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工作日益复杂和困难。审计质量控制管理对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能否正确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今天,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构建科学的审计质量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效果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现就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审计质量控制对我国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法治国从依法行政开始,对于从事经济监督的审计机关来说,其执法行为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正确的行使监督权,照章办事,以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被审计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审计人员的自身权益。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只有保证审计质量,才能依法展开审计工作,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给出合理的审计建议;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者的关系,做到规范、有效,让双方都满意。如何防范、控制、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每一个审计人员需要思考并加以改进的。
二、 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不够
有的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项目多,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只在乎审计数量,不在乎审计质量,更别说优秀审计项目、精品审计项目,只求完成审计任务。
2.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不高
传统的审计业务对会计知识要求较高,我们的审计人员大多熟知会计知识,但对于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审计知识掌握不全面,有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审计就是查账、就是发现问题,不去综合考虑问題并做出多层次分析问题,只局限于审查会计信息,而忽略了单位自身的问题。
3.审计方案编制缺少科学性、可操作性
在审计工作中,有一些审计人员对方案制定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处于应付状态,制定的方案缺乏秒学性、可操作性不强,使方案成为“纸上谈兵”,影响审计实施的效果。
(1)对审前调查不够认真仔细,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不够了解,对内部控制测试不全面、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不科学、不合理。
(2)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过于规范化,不具有指导意义,有的甚至是把从前的项目、别人的项目审计实施方案略加改动,没有根据审前调查的内容确定自己项目的审计重点、重要性水平等,使审计方案流于形式。
(3)部分审计人员没有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4)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时缺少有交的沟通,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多数做法是项目主审负责编制,审计组内部没有有效的沟通、探讨,方案局限于一个人的思路,可能存在着不全面的现象。
三、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1.提高审计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加强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开展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的编制质量,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质量。
(1)认真地开展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的基础,有利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结合了审前调查的审计实施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能突出审计重点。
(2)合理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审计重点是指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在确定审计重点上,首先把党委、政府关注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其次根据审计经验判断及审前调查结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错弊事项;三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容易出现错弊事项的薄弱环节;四是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受政策环境、法规制度的影响,市场主体受利益驱使,其行为呈现出一定的行业特点,应作为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因素。
2.强化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建立问责机制
(1)强化创新意识
随着审计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首先要有随着审计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其次要有改革的勇气,敢于跳出传统的工作思路,只要能提高审计质量,什么样的形式都敢于尝试。如近年来实行的财政审计大格局、交叉审计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大有裨益。
(2)树立精品意识
开展审计质量专项检查,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设立审计质量单项奖,要求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要以“优秀审计项目”的标准去完成,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从而带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3)建立问责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当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组长、主审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