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漆工艺在中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制作工艺复杂、品质精良和雕漆品种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在漆工艺品种中独领风骚。雕漆制品是故宫现藏漆器制品中数量最大、品质最高的漆器制品。
雕漆,是使用天然漆树上分泌出的一种液体,经加工提炼调制成多种色漆,髹涂于各种器物胎骨上,再雕制成色彩斑斓的各种漆器。
据明代隆庆年间安徽新安平沙漆工黄成《髹饰录》“雕镂第十”剔红条中记载:“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此后,明天启年间浙江嘉兴西塘漆工杨明(号清仲)加注补充:“唐制如上说,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细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这一记载表明,我国唐代雕漆技法不仅有单一色的剔红,也出现了一器之上使用两种色漆的做法,但遗憾的是没有实物保留下来。宋元两代雕漆技法已臻成熟,有关宋代雕漆的著录较多,且传世和出土的雕漆如剔黑、剔红、剔犀实物也有所见。明万历年间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讲道:“宋人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盒,多以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之数十层,始雕人物楼台花草等象,雕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红花黄地,二色炫观,有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传世甚少。”高氏所言不仅表明宋代有雕漆,还出现了依“刻法深浅,随妆露色”的剔彩漆器的做法。不仅如此,传世和出土的雕漆制品已彰显其特色。传世的元代雕漆以雕漆巨匠张成、杨茂等的作品为代表。
据《嘉兴府志》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张成的雕漆作品以髹漆肥厚、雕工圆润、藏锋清晰著称。他的雕漆技艺全面,作品题材广泛,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居多,通常以画面疏朗、景物深远、空旷辽阔为特点。
杨茂是与张成同时代齐名、又恰是同乡的元代雕漆巨匠,同样以擅长剔红而名盖一时。杨茂的雕漆风格,在题材的选择与艺术处理上,与张成各有千秋。杨茂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用漆不及张成肥厚、刀法娴熟,花卉表面略显平滑,在平滑的花瓣和叶面上刻阴线花筋叶脉,与张成采取的边缘凸起、花瓣枝叶反正卷折、茁壮丰满的风格略显不同。在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多以近景为主,突出人物的各种活动,表现手法十分细腻逼真。
至今所见元代留有款识的雕漆作品,还有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张敏德款剔红赏花图圆盒,是迄今所知其唯一的传世之作。因其生平无考,有研究者以为他可能是张成的后裔,为元末雕漆名匠。剔红赏花图盒所刻人物、建筑、庭园充分发挥了浮雕的表现力,可与名家工笔画相媲美。
明代的雕漆生产,在继承元代雕漆工艺的基础上有了飛跃式发展,尤其以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生产为代表,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明成祖朱棣酷爱雕漆,迁都北京以后,由御用监在皇城内建立了专门为皇家服务的漆器作坊—果园厂,专门造办御前所用的雕漆、填漆器和家具。其工匠均是从全国各地精选而来,据《明会典》记载,轮班到京服役的油漆匠每次多达5000余人,元代雕漆匠张成之子张德刚即是永乐皇帝亲召进京的漆工名匠。据《嘉兴府志》记载:“张德刚,父成,与同里杨茂俱善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之,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二人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进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赐宅,复其家。时有包亮,亦与德刚争巧,宣德时亦召为营缮所副。”故张德刚这一时期专司果园厂雕漆的生产,技艺精湛,绝伦无比,代表了明代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雕漆制品不仅满足了皇家的使用需求,永乐皇帝还以此为礼品,赠予日本国王等国际友人。
明代宣德以后至嘉靖前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逐渐衰退,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使漆器工艺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从正统到正德这一时期,遗存的带有年款的漆器极为少见。嘉靖、万历时期,官办漆器作坊生产的漆器有较大发展,在色彩和雕工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雕漆构图严谨,纹饰缜密,尤其是万历雕漆制品较嘉靖雕漆制品刀工更加深峻陡直,运刀如笔,形成了崇尚繁缛、工巧华丽的新特点,为万历以后所不见,至今嘉靖、万历时期带有年款的雕漆传世品较多。
有清一代,随着统治政权的确立、经济的繁荣和清朝统治者的需求与提倡,漆器制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形成了宫廷制造和地方制造并存的局面。清代皇家御用品均由造办处制作,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七三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卷一一七四载:“原定造办处预备工作,以成造内廷交造什件。”“漆作”是造办处中的一个作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养心殿造办处漆作承做的漆器都非常精美,代表着清代漆器的最高水平。养心殿造办处也是精选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当差,各地也有属于造办处系统下的专门机构,通过督、府、关差、织造、盐政等关系,接受造办处定做活计。在清宫所存的大量漆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为宫廷造办处定做的漆器,或是由官吏进贡而来,像扬州、苏州等地当时即承办造办处交派的活计。
从清宫所藏漆器和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漆作”的记载可以看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漆器均精工细作,但各个时期所制作的漆器品种却不尽相同。康熙朝的重点品种是螺钿、填漆及戗金漆器;雍正朝是以描金漆、描金彩漆、填漆戗金和仿洋漆为重点。雕漆生产均很少,雍正元年(1723年)到十三年(1735年)间,造办处“漆作”一直没有制作雕漆的记录。但档案中记载这一时期江南一带(主要为扬州、苏州)的雕漆制作却很流行。乾隆朝号称盛世,百工炫巧争奇,尤其是乾隆皇帝酷爱漆器,因此,除继续发展前朝漆器品种外,雕漆的制作尤为出色,料不厌精,工不厌细。御用漆器大至屏风、床榻、座椅、立柜,小到盘、碗、盒、匣,以及陈设、玩赏品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备,空前绝后。无论在器物的造型、装饰纹样、制作工艺、雕工技法,还是生产的数量方面,都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精、最高的水平。
在造办活计中,乾隆时期制作雕漆的记载屡屡可见,清宫旧藏的带有乾隆年款的雕漆制品也很多见,尤其是剔彩漆器所占比例較大,现存御制诗中,乾隆咏雕漆的诗文就有几十首。乾隆后期,雕漆生产由盛转衰,道光、咸丰以后,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康乾盛世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至光绪时,雕漆技艺几乎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令苏州地方制作雕漆进献,回复已无力承办。
雕漆,是使用天然漆树上分泌出的一种液体,经加工提炼调制成多种色漆,髹涂于各种器物胎骨上,再雕制成色彩斑斓的各种漆器。
据明代隆庆年间安徽新安平沙漆工黄成《髹饰录》“雕镂第十”剔红条中记载:“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此后,明天启年间浙江嘉兴西塘漆工杨明(号清仲)加注补充:“唐制如上说,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细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这一记载表明,我国唐代雕漆技法不仅有单一色的剔红,也出现了一器之上使用两种色漆的做法,但遗憾的是没有实物保留下来。宋元两代雕漆技法已臻成熟,有关宋代雕漆的著录较多,且传世和出土的雕漆如剔黑、剔红、剔犀实物也有所见。明万历年间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讲道:“宋人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盒,多以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之数十层,始雕人物楼台花草等象,雕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红花黄地,二色炫观,有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传世甚少。”高氏所言不仅表明宋代有雕漆,还出现了依“刻法深浅,随妆露色”的剔彩漆器的做法。不仅如此,传世和出土的雕漆制品已彰显其特色。传世的元代雕漆以雕漆巨匠张成、杨茂等的作品为代表。
据《嘉兴府志》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张成的雕漆作品以髹漆肥厚、雕工圆润、藏锋清晰著称。他的雕漆技艺全面,作品题材广泛,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居多,通常以画面疏朗、景物深远、空旷辽阔为特点。
杨茂是与张成同时代齐名、又恰是同乡的元代雕漆巨匠,同样以擅长剔红而名盖一时。杨茂的雕漆风格,在题材的选择与艺术处理上,与张成各有千秋。杨茂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用漆不及张成肥厚、刀法娴熟,花卉表面略显平滑,在平滑的花瓣和叶面上刻阴线花筋叶脉,与张成采取的边缘凸起、花瓣枝叶反正卷折、茁壮丰满的风格略显不同。在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多以近景为主,突出人物的各种活动,表现手法十分细腻逼真。
至今所见元代留有款识的雕漆作品,还有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张敏德款剔红赏花图圆盒,是迄今所知其唯一的传世之作。因其生平无考,有研究者以为他可能是张成的后裔,为元末雕漆名匠。剔红赏花图盒所刻人物、建筑、庭园充分发挥了浮雕的表现力,可与名家工笔画相媲美。
明代的雕漆生产,在继承元代雕漆工艺的基础上有了飛跃式发展,尤其以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生产为代表,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明成祖朱棣酷爱雕漆,迁都北京以后,由御用监在皇城内建立了专门为皇家服务的漆器作坊—果园厂,专门造办御前所用的雕漆、填漆器和家具。其工匠均是从全国各地精选而来,据《明会典》记载,轮班到京服役的油漆匠每次多达5000余人,元代雕漆匠张成之子张德刚即是永乐皇帝亲召进京的漆工名匠。据《嘉兴府志》记载:“张德刚,父成,与同里杨茂俱善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之,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二人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进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赐宅,复其家。时有包亮,亦与德刚争巧,宣德时亦召为营缮所副。”故张德刚这一时期专司果园厂雕漆的生产,技艺精湛,绝伦无比,代表了明代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雕漆制品不仅满足了皇家的使用需求,永乐皇帝还以此为礼品,赠予日本国王等国际友人。
明代宣德以后至嘉靖前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逐渐衰退,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使漆器工艺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从正统到正德这一时期,遗存的带有年款的漆器极为少见。嘉靖、万历时期,官办漆器作坊生产的漆器有较大发展,在色彩和雕工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雕漆构图严谨,纹饰缜密,尤其是万历雕漆制品较嘉靖雕漆制品刀工更加深峻陡直,运刀如笔,形成了崇尚繁缛、工巧华丽的新特点,为万历以后所不见,至今嘉靖、万历时期带有年款的雕漆传世品较多。
有清一代,随着统治政权的确立、经济的繁荣和清朝统治者的需求与提倡,漆器制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形成了宫廷制造和地方制造并存的局面。清代皇家御用品均由造办处制作,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七三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卷一一七四载:“原定造办处预备工作,以成造内廷交造什件。”“漆作”是造办处中的一个作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养心殿造办处漆作承做的漆器都非常精美,代表着清代漆器的最高水平。养心殿造办处也是精选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当差,各地也有属于造办处系统下的专门机构,通过督、府、关差、织造、盐政等关系,接受造办处定做活计。在清宫所存的大量漆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为宫廷造办处定做的漆器,或是由官吏进贡而来,像扬州、苏州等地当时即承办造办处交派的活计。
从清宫所藏漆器和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漆作”的记载可以看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漆器均精工细作,但各个时期所制作的漆器品种却不尽相同。康熙朝的重点品种是螺钿、填漆及戗金漆器;雍正朝是以描金漆、描金彩漆、填漆戗金和仿洋漆为重点。雕漆生产均很少,雍正元年(1723年)到十三年(1735年)间,造办处“漆作”一直没有制作雕漆的记录。但档案中记载这一时期江南一带(主要为扬州、苏州)的雕漆制作却很流行。乾隆朝号称盛世,百工炫巧争奇,尤其是乾隆皇帝酷爱漆器,因此,除继续发展前朝漆器品种外,雕漆的制作尤为出色,料不厌精,工不厌细。御用漆器大至屏风、床榻、座椅、立柜,小到盘、碗、盒、匣,以及陈设、玩赏品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备,空前绝后。无论在器物的造型、装饰纹样、制作工艺、雕工技法,还是生产的数量方面,都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精、最高的水平。
在造办活计中,乾隆时期制作雕漆的记载屡屡可见,清宫旧藏的带有乾隆年款的雕漆制品也很多见,尤其是剔彩漆器所占比例較大,现存御制诗中,乾隆咏雕漆的诗文就有几十首。乾隆后期,雕漆生产由盛转衰,道光、咸丰以后,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康乾盛世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至光绪时,雕漆技艺几乎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令苏州地方制作雕漆进献,回复已无力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