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同样条件下、同样时间内学得更好、更多、更扎实。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现代教学要改变一笔一书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扩充。如将文章历史背景资料配合动画画面及影像视频呈现出来,形象具体的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刺激其感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文章深层涵义的理解与把握。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板书时间,同时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2 丰富学生形象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应用,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归宿。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文字情境的距离,克服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仿佛置身相应内容情境之中,让学生与历史面对面,感受历史的氛围,丰富情感体验,呼唤内心深处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3 增加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是无法使得学生智力得到全面发展的。”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离不开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死气沉沉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并绘声绘色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教师可以先将文中祥林嫂眼睛的4次变化,用直观画面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围绕画面展开想象,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此时,在学生的心中已经对文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文章内涵。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以声情并茂的背景音乐,并穿插祥林嫂“我真傻”的画外音,以及周围人们的冷漠表情,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促使学生认识到造成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的旧社会制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以及对新生活的珍惜。
1.4 “人机结合”,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推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并不意味以多媒体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而是要实现人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环节更流畅,让教学活动过度得更自然,优化教学结构。同时发挥教师情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体现教学特色,彰显教学个性。
2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原则
上文分析了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避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2.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很多教师在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课件,有些教师将从网络中下载的课件直接应用于教学中,甚至对课件中的内容只字未改。这样一来,新课程教学改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陈旧的教学理念循环上演,虽然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照本宣科,但是又陷入了“照屏幕宣科”的局面,违反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很多教师比较注重多媒体演示教学,他们认为只要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系列荷塘月色的相关图片,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分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则不然,一味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不利于学生对文本教材进行品味和体会,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品鉴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2 科学性原则
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为宗旨,而不是研究如何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所以在媒体的选用与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选择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
2.3 实效性原则
教学媒体只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与手段。每个媒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性,只有对其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优化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过程,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为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所好,糟蹋了原本意蕴无穷、语言优美的“文本”。
2.4 择优性原则
教学媒体不能拿来就用,要有选择、有设计地运用,既不能不用,更不能滥用,要遵循择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时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察媒体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哪个知识点选用何种媒体,其内容怎样设计,课堂上怎样用,在哪个环节用,达到什么目的等,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最恰当地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既要革新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要避免滥用多媒体教学而导致教学结构失衡的局面。换言之,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教师要强化理性认识,仔细探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避免牵强附会。同时,它独有的特点和独创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多媒体教学在优化语文教学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孙泽平.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鲁丰华.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王玲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王晓华.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甘肃科技纵横,2009(5).
[5]崔铁.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创新与课程意识的培养[J].语文学刊,2005(8).
1 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现代教学要改变一笔一书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扩充。如将文章历史背景资料配合动画画面及影像视频呈现出来,形象具体的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刺激其感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文章深层涵义的理解与把握。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板书时间,同时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2 丰富学生形象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应用,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归宿。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文字情境的距离,克服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仿佛置身相应内容情境之中,让学生与历史面对面,感受历史的氛围,丰富情感体验,呼唤内心深处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3 增加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是无法使得学生智力得到全面发展的。”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离不开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死气沉沉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并绘声绘色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教师可以先将文中祥林嫂眼睛的4次变化,用直观画面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围绕画面展开想象,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此时,在学生的心中已经对文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文章内涵。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以声情并茂的背景音乐,并穿插祥林嫂“我真傻”的画外音,以及周围人们的冷漠表情,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促使学生认识到造成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的旧社会制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以及对新生活的珍惜。
1.4 “人机结合”,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推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并不意味以多媒体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而是要实现人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环节更流畅,让教学活动过度得更自然,优化教学结构。同时发挥教师情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体现教学特色,彰显教学个性。
2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原则
上文分析了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避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2.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很多教师在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课件,有些教师将从网络中下载的课件直接应用于教学中,甚至对课件中的内容只字未改。这样一来,新课程教学改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陈旧的教学理念循环上演,虽然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照本宣科,但是又陷入了“照屏幕宣科”的局面,违反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很多教师比较注重多媒体演示教学,他们认为只要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系列荷塘月色的相关图片,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分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则不然,一味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不利于学生对文本教材进行品味和体会,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品鉴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2 科学性原则
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为宗旨,而不是研究如何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所以在媒体的选用与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选择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
2.3 实效性原则
教学媒体只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与手段。每个媒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性,只有对其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优化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过程,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为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所好,糟蹋了原本意蕴无穷、语言优美的“文本”。
2.4 择优性原则
教学媒体不能拿来就用,要有选择、有设计地运用,既不能不用,更不能滥用,要遵循择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时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察媒体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哪个知识点选用何种媒体,其内容怎样设计,课堂上怎样用,在哪个环节用,达到什么目的等,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最恰当地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既要革新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要避免滥用多媒体教学而导致教学结构失衡的局面。换言之,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教师要强化理性认识,仔细探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避免牵强附会。同时,它独有的特点和独创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多媒体教学在优化语文教学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孙泽平.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鲁丰华.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王玲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王晓华.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甘肃科技纵横,2009(5).
[5]崔铁.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创新与课程意识的培养[J].语文学刊,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