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环境影响兴趣培养、激发阅读兴趣、主动阅读三方面展开,重点围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的方法展开,通过教师陪读、短篇作品共读、课本剧、成为“小作家”、电子产品辅助等方法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从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真正爱上阅读。
关键词:捧书;偏远山区;阅读兴趣;主动阅读
在如今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打赢跟电子产品的战争,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为一个终身读者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有的家长和老师可能觉得孩子非常爱看书,但“嗜书如命”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在“捧书”。在这种情形下,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环境影响兴趣培养
居于偏远山区的完小,学生很少,全校加在一起的人数可能就是城区一个班的人数。人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容易,孩子很多是爷爷奶奶带的,还有家长是文盲,对于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温饱方面,在他看来买课外书就是浪费钱,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量的匮乏,最大的弊端体现在作文上,这是班里一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平时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笔者选取了其中一部分。
我就鼓起勇气上前说了一句,“叔叔我来帮你吧!”只见叔叔笑着对我:“谢谢你,小朋友。”于是,我们就一起把那些掉下的物品给搬了上去,可是太重了,搬不动,我就对叔叔说:“叔叔,这个太重了,我去把我朋友叫来和你一起搬。”于是我就叫了几个朋友来和叔叔一起搬,我们就一起一边喊口号,一边努力把物品往车上抬。
从上述内容的描写中,可以看到:遣词用句非常口语化,零零碎碎的日常琐事,没有重点的主题描写,完全不符合五年级学生应有的写作水平,然而这就是大多偏远山区孩子的作文水平了,后进生的写作状况更是令人堪忧。山区老师变动频繁,对于阅读这种耗时耗力的习惯培养很多老师会选择忽视,家里不重视,学校又忽视,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了山区学校的“珠穆朗玛峰”。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阅读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明确阅读,激发兴趣
既然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明确阅读是什么?祝新华在《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一书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定义为:对书面文字、图画、表格以及电子语言材料组成的文本进行解码,并整合、推论、评价信息,提出新想法;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与师生、家人、社会人士交流,体验阅读的乐趣;积极反思,运用阅读所得信息解决现实问题。1并不是只有看文学作品才叫阅读,图画、电子语言等文本都可以是阅读,这一下子拓宽了笔者的思路。笔者从绘本切入,有的孩子只是被里面的图画吸引,但至少孩子愿意看完一本书了。
山区孩子家里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那就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学校特别开辟了一个个“读书角”。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即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翻開了书,虽然阅读速度较之一般人慢,但也在享受精神食粮。
三、主动阅读,爱上阅读
(一)教师陪读
蒋军晶老师在《和孩子聊书吧》一书中总结了七大方法,其中之一是利用友伴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笔者就每天在班里表扬喜爱阅读的孩子,久之,逐渐有了竞争的势头,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看书的场景。
孩子们还喜欢模仿老师,看到自己的老师随时随地都在看书,自然也会跟着阅读。师生可以共看一本书,互相比赛与交流。在阅读《列那狐的故事》一书时,笔者就跟孩子们进行了阅读大赛。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笔者都会抽时间跟孩子们一起交流书中情节,评出看书最认真的选手。一旦没有交流,孩子们会把阅读当成任务,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捧书”。《列那狐的故事》看完后,通过一张整本书阅读报告单对孩子们的阅读活动进行反馈。这一填还真有了新发现,同样一本书,作者却有几个。原来列那狐有不同的版本,顺着这个发现孩子们对书的版本产生了兴趣,继而自己主动去尝试阅读不同的版本。
(二)短篇作品共读
山区的孩子很少会在家里阅读,所以尽量在学校里安排阅读时间,也可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给孩子展示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吊足孩子胃口,激励孩子课后主动阅读完整作品。山区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培养阶段,因此阅读文字量不宜过大,尽量安排短篇小说。如《刷子李》一文,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泥人张、苏七块和刷子李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山区的孩子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群文阅读的数量一定要在孩子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过于拔高就会起反效果。
(三)课本剧
山区的孩子少有表演机会,对课本剧比较好奇。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笔者尝试开展了课本剧。孩子们自制道具,自己分角色排演,修改台词,还吸引了其他班级的学生观看,体验了一把明星的快乐。笔者趁热打铁,推荐了几篇抗日英雄的作品引导孩子去看,进一步点燃孩子的热情。
课本剧可作为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调剂品,不能长久使用,一是因为在教学任务下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是因为排演多了就会失去阅读的味道,变成纯粹的表演。
(四)成为“小作家”
名家名篇固然值得孩子们阅读,但什么时候山里孩子的作品也能被大众所知呢?笔者尝试着把孩子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本“书”,把孩子们自己写的作文装订成册,由初稿、对比稿和终稿三部分组成。对比稿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修改的乐趣,让其他同学借鉴学习。孩子们一开始有些害羞,但最终作文装订成“书”的喜悦胜过了害羞。虽然这本“书”目前只能在班里传阅,但假以时日一定能推广开来。
(五)电子产品辅助
在如今这个全民手机不离身的时代,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当然也离不开它。因这次疫情,孩子们开始了网课教学。笔者经常在班级微信群分享优秀的学生作品,一开始是祖庆老师推荐的学生作品,后来本市的学生作品上了学习强国,孩子们看了相关作文后,阅读兴趣明显更高,还有了交流的欲望,因为本市的学生对孩子来说更为真实。所以同样是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离孩子们的生活越近越好。
经过以上方法的不断实践,本校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主动阅读,真心热爱阅读,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走出大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
[2]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3]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4]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5]蒋军晶,《瞧!这样的语文有意思》[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
注释:
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关键词:捧书;偏远山区;阅读兴趣;主动阅读
在如今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打赢跟电子产品的战争,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为一个终身读者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有的家长和老师可能觉得孩子非常爱看书,但“嗜书如命”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在“捧书”。在这种情形下,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环境影响兴趣培养
居于偏远山区的完小,学生很少,全校加在一起的人数可能就是城区一个班的人数。人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容易,孩子很多是爷爷奶奶带的,还有家长是文盲,对于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温饱方面,在他看来买课外书就是浪费钱,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量的匮乏,最大的弊端体现在作文上,这是班里一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平时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笔者选取了其中一部分。
我就鼓起勇气上前说了一句,“叔叔我来帮你吧!”只见叔叔笑着对我:“谢谢你,小朋友。”于是,我们就一起把那些掉下的物品给搬了上去,可是太重了,搬不动,我就对叔叔说:“叔叔,这个太重了,我去把我朋友叫来和你一起搬。”于是我就叫了几个朋友来和叔叔一起搬,我们就一起一边喊口号,一边努力把物品往车上抬。
从上述内容的描写中,可以看到:遣词用句非常口语化,零零碎碎的日常琐事,没有重点的主题描写,完全不符合五年级学生应有的写作水平,然而这就是大多偏远山区孩子的作文水平了,后进生的写作状况更是令人堪忧。山区老师变动频繁,对于阅读这种耗时耗力的习惯培养很多老师会选择忽视,家里不重视,学校又忽视,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了山区学校的“珠穆朗玛峰”。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阅读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明确阅读,激发兴趣
既然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明确阅读是什么?祝新华在《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一书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定义为:对书面文字、图画、表格以及电子语言材料组成的文本进行解码,并整合、推论、评价信息,提出新想法;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与师生、家人、社会人士交流,体验阅读的乐趣;积极反思,运用阅读所得信息解决现实问题。1并不是只有看文学作品才叫阅读,图画、电子语言等文本都可以是阅读,这一下子拓宽了笔者的思路。笔者从绘本切入,有的孩子只是被里面的图画吸引,但至少孩子愿意看完一本书了。
山区孩子家里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那就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学校特别开辟了一个个“读书角”。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即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翻開了书,虽然阅读速度较之一般人慢,但也在享受精神食粮。
三、主动阅读,爱上阅读
(一)教师陪读
蒋军晶老师在《和孩子聊书吧》一书中总结了七大方法,其中之一是利用友伴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笔者就每天在班里表扬喜爱阅读的孩子,久之,逐渐有了竞争的势头,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看书的场景。
孩子们还喜欢模仿老师,看到自己的老师随时随地都在看书,自然也会跟着阅读。师生可以共看一本书,互相比赛与交流。在阅读《列那狐的故事》一书时,笔者就跟孩子们进行了阅读大赛。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笔者都会抽时间跟孩子们一起交流书中情节,评出看书最认真的选手。一旦没有交流,孩子们会把阅读当成任务,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捧书”。《列那狐的故事》看完后,通过一张整本书阅读报告单对孩子们的阅读活动进行反馈。这一填还真有了新发现,同样一本书,作者却有几个。原来列那狐有不同的版本,顺着这个发现孩子们对书的版本产生了兴趣,继而自己主动去尝试阅读不同的版本。
(二)短篇作品共读
山区的孩子很少会在家里阅读,所以尽量在学校里安排阅读时间,也可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给孩子展示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吊足孩子胃口,激励孩子课后主动阅读完整作品。山区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培养阶段,因此阅读文字量不宜过大,尽量安排短篇小说。如《刷子李》一文,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泥人张、苏七块和刷子李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山区的孩子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群文阅读的数量一定要在孩子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过于拔高就会起反效果。
(三)课本剧
山区的孩子少有表演机会,对课本剧比较好奇。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笔者尝试开展了课本剧。孩子们自制道具,自己分角色排演,修改台词,还吸引了其他班级的学生观看,体验了一把明星的快乐。笔者趁热打铁,推荐了几篇抗日英雄的作品引导孩子去看,进一步点燃孩子的热情。
课本剧可作为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调剂品,不能长久使用,一是因为在教学任务下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是因为排演多了就会失去阅读的味道,变成纯粹的表演。
(四)成为“小作家”
名家名篇固然值得孩子们阅读,但什么时候山里孩子的作品也能被大众所知呢?笔者尝试着把孩子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本“书”,把孩子们自己写的作文装订成册,由初稿、对比稿和终稿三部分组成。对比稿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修改的乐趣,让其他同学借鉴学习。孩子们一开始有些害羞,但最终作文装订成“书”的喜悦胜过了害羞。虽然这本“书”目前只能在班里传阅,但假以时日一定能推广开来。
(五)电子产品辅助
在如今这个全民手机不离身的时代,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当然也离不开它。因这次疫情,孩子们开始了网课教学。笔者经常在班级微信群分享优秀的学生作品,一开始是祖庆老师推荐的学生作品,后来本市的学生作品上了学习强国,孩子们看了相关作文后,阅读兴趣明显更高,还有了交流的欲望,因为本市的学生对孩子来说更为真实。所以同样是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离孩子们的生活越近越好。
经过以上方法的不断实践,本校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主动阅读,真心热爱阅读,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走出大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
[2]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3]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4]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5]蒋军晶,《瞧!这样的语文有意思》[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
注释:
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