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漢語名量詞產生於商朝,計算對象具體,尚不成體系;西周基本形成計量和計數(集合敷、陪伴)兩大體系;經過春秋戰國的持續發展,西漢時期陪伴量詞發展爲個體量詞,名量詞系統終於成熟.名量詞由計量或計數模式“名+敷+名”中的第二個名詞演變而成;個體量詞形成以後,“數+量+名”也成爲能產模式.計量和計集合數的量詞產生發展的動因:社會的要求、語言使用者對事物的使用和認知、語言使用者對陪伴成分的選擇、被計量物特徵的限制.陪伴量詞和個體量詞產生和發展的動因:語言使用者對某些集合量詞和陪伴成分的重新思考;雙音韻律的約束、計量等構式的推動、自身對構式義的吸收等.歷時構式語法既能解釋各種名量詞的產生發展,又能解釋名量詞系統的發展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