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以来,促进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管理的控制,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而财务管理又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节省不必要的经费开支,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视角;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的国家、省部级和国际交流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规模也迅速扩大。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提出要求:一是明确了项目过程管理职责;二是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和结题审查;三是要规范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四是及时拨付资金;五是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六是首次提出完善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管理;七是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八是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行为;九是对科研项目资金结算方式、科研信用管理等提出了要求。农业部、科技部、省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配套规定。
这些政策和规定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费管理指明了方向,如何将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具体管理之中,仍是财务内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从执行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视角着眼,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内控视角下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督越来越严厉,各类专项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越来越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层与科研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不够强,存在“重科研轻财务”的现象。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放在科研立项、争项目、农业试验、田间科研方面,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意识比较淡薄,无法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重要性。
(二)人手不足、岗位设置不合理。事业在发展,有些农业科研经费急剧增加,工作量增大,财务人员没有增加,存在不合理兼岗现象,比如财政性挂网资金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时,支付一岗和审核二岗实际都是一人兼岗操作,一岗和二岗形同虚设。人手不足还导致票据审核、支付、资产、记账人员之间缺乏制约机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强。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确认、卡片登记、资产入账等工作都在财务部门统管,有些应从财务部门剥离开来的没有剥离,难以保证物、账、卡相符,遑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债权和债务控制比较弱。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多年的往来老账没有及时清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面向的都是“三农”,有些债权债务久拖未决。
(五)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情况,预算流于形式,编制不规范,即使编了预算,执行也没有按预算要求开支。导致预算执行两张皮的现象。有些科研经费管理被动花钱、被动管理。
(六)存货管理无序。一是农业科研中试产品没有入库,有些直接处理,如水果蔬菜由当事人私分,有些变卖后的收入没有缴财务,容易形成“小金库”滋生腐败;二是购买的农药、化肥、种子、试剂等没有入库出库领用手续,容易形成管理漏洞和盲区;三是存货没有专人专库管理,没有制订存货管理制度,兼职兼岗无法满足存货控制要求。
(七)科研立项让财务人员缺席,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大打折扣。一般情况下,农业科研项目要经过立项、预算、执行、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五个环节,财务人员一般只参加后三个环节,导致从立项到结题存大较大出入,财务人员充当“救火员”大量调账,内部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八)科研产出绩效奖励未量化,存在“大锅饭”现象,损伤了财务人员的利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属于财政供养,有些单位绩效考核未量化导致绩效工资一刀切,损伤了能做事、肯做事、会做事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财务人员直接参与所有科研项目的核算,科研绩效产出也含有财务人员的绩效份额,由于未量化,财务人员价值无法体现。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同其他行业显著不同的是,农业科研人员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存在农业初级产品收购、土地租金、土地出让、农民工劳务、农田试验承包等特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且很多处在边远地区、偏僻山区,会计业务的处理有时较为棘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每笔经济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就会达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一)普及财务内控知识。加强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财务内控知识培训,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科研经费内控管理也是绩效考核的控制点。
(二)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将科研绩效考核纳入财务人员的考核控制点,科研专项参加人排名中,安排相应财务人员参加项目中。
(三)健全岗位内部控制。对不相容的岗位要相互分离,根据内控需要,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财务岗位流程。
(四)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
(五)健全归口管理制度。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建立多方联合制约机制,对采购、基建、存货、固定资产、合同签订等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六)健全预算控制。强化对农业科研活动的预算约束,明确权责分配、职责分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强化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七)健全财产保护控制。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账实核对。
(八)健全票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财务票据。
(九)加强债权债务控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对往来债权债务要及时清理。
(十)加强财务信息化控制。加大对财务软件的投入,把预算控制、收支控制、资产控制等列入财务软件,用财务软件实施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改进财务流程,先记账后付款,达到预算控制和财务信息化控制的双重效果。
(十一)以外部监督促进内部控制。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可以通过主管部门、纪委、政府审计部门定期检查或通过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第三方审计等方式,对农业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增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
(十二)健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规范、财务报销流程,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并制订绩效考核量化措施,激励会计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视角;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的国家、省部级和国际交流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规模也迅速扩大。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提出要求:一是明确了项目过程管理职责;二是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和结题审查;三是要规范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四是及时拨付资金;五是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六是首次提出完善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管理;七是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八是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行为;九是对科研项目资金结算方式、科研信用管理等提出了要求。农业部、科技部、省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配套规定。
这些政策和规定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费管理指明了方向,如何将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具体管理之中,仍是财务内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从执行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视角着眼,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内控视角下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督越来越严厉,各类专项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越来越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层与科研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不够强,存在“重科研轻财务”的现象。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放在科研立项、争项目、农业试验、田间科研方面,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意识比较淡薄,无法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重要性。
(二)人手不足、岗位设置不合理。事业在发展,有些农业科研经费急剧增加,工作量增大,财务人员没有增加,存在不合理兼岗现象,比如财政性挂网资金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时,支付一岗和审核二岗实际都是一人兼岗操作,一岗和二岗形同虚设。人手不足还导致票据审核、支付、资产、记账人员之间缺乏制约机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强。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确认、卡片登记、资产入账等工作都在财务部门统管,有些应从财务部门剥离开来的没有剥离,难以保证物、账、卡相符,遑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债权和债务控制比较弱。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多年的往来老账没有及时清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面向的都是“三农”,有些债权债务久拖未决。
(五)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情况,预算流于形式,编制不规范,即使编了预算,执行也没有按预算要求开支。导致预算执行两张皮的现象。有些科研经费管理被动花钱、被动管理。
(六)存货管理无序。一是农业科研中试产品没有入库,有些直接处理,如水果蔬菜由当事人私分,有些变卖后的收入没有缴财务,容易形成“小金库”滋生腐败;二是购买的农药、化肥、种子、试剂等没有入库出库领用手续,容易形成管理漏洞和盲区;三是存货没有专人专库管理,没有制订存货管理制度,兼职兼岗无法满足存货控制要求。
(七)科研立项让财务人员缺席,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大打折扣。一般情况下,农业科研项目要经过立项、预算、执行、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五个环节,财务人员一般只参加后三个环节,导致从立项到结题存大较大出入,财务人员充当“救火员”大量调账,内部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八)科研产出绩效奖励未量化,存在“大锅饭”现象,损伤了财务人员的利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属于财政供养,有些单位绩效考核未量化导致绩效工资一刀切,损伤了能做事、肯做事、会做事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财务人员直接参与所有科研项目的核算,科研绩效产出也含有财务人员的绩效份额,由于未量化,财务人员价值无法体现。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同其他行业显著不同的是,农业科研人员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存在农业初级产品收购、土地租金、土地出让、农民工劳务、农田试验承包等特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且很多处在边远地区、偏僻山区,会计业务的处理有时较为棘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每笔经济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就会达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一)普及财务内控知识。加强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财务内控知识培训,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科研经费内控管理也是绩效考核的控制点。
(二)财务人员参与到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将科研绩效考核纳入财务人员的考核控制点,科研专项参加人排名中,安排相应财务人员参加项目中。
(三)健全岗位内部控制。对不相容的岗位要相互分离,根据内控需要,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财务岗位流程。
(四)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
(五)健全归口管理制度。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建立多方联合制约机制,对采购、基建、存货、固定资产、合同签订等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六)健全预算控制。强化对农业科研活动的预算约束,明确权责分配、职责分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强化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七)健全财产保护控制。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账实核对。
(八)健全票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财务票据。
(九)加强债权债务控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对往来债权债务要及时清理。
(十)加强财务信息化控制。加大对财务软件的投入,把预算控制、收支控制、资产控制等列入财务软件,用财务软件实施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改进财务流程,先记账后付款,达到预算控制和财务信息化控制的双重效果。
(十一)以外部监督促进内部控制。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可以通过主管部门、纪委、政府审计部门定期检查或通过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第三方审计等方式,对农业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增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
(十二)健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规范、财务报销流程,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并制订绩效考核量化措施,激励会计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