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为满足养老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及相关岗位群的专业化人才需求,很多学校在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中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要求“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双导师”的内涵特征
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有力支撑。在现代学徒制框架下,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双导师”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业群中的骨干教師和养老机构一线工作的师傅组成,学校的“教学导师”承担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培训、学徒顶岗实习的表现,“企业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专项技能培训和工作指导[1]。目前,现代学徒制在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内开始试点和推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一流企业或民政部门签订校企合作,成立了“杨浦区养老高级人才班”“星健养老高级人才班”“厚德世家养老高级人才班”“福建省泉州市慈善总会养老高级人才班”“万众和班”等学徒制订单班。该培养模式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对该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境和操作性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困境以及对参与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建立严格的“双导师”选拔和遴选制度
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包括养老运营管理、健康管理、养老照护、康复保健等。该专业群必须建立两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支是来自校内的教学导师,承担校内导师的人员必须具备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有研究生学历及中级职称、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另一支是来自校外的有一定理论基础且岗位核心能力强的企业师傅。企业师傅要求有大学及以上学历,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校内外导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即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切实的指导能力、良好的师德素养以及熟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二)加强“双导师”师资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1.校内导师进行下企业锻炼和顶岗实践,提高养老服务实务能力
学校要加大对校内导师培养的力度和关注度,养老专业群每个专业都会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企业进行寒暑期顶岗实践。顶岗教师需要在机构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实践,学习养老照护、运营管理、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提高养老服务实务能力。教师在顶岗实践的期间,要收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素材等用于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此外,教师还应与企业师傅及相关人员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起到促进作用。
2.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学习,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台湾、香港等地进行考察和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先进养老护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专”,提升操作技能水平
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专”为宗旨,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举办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学生技能竞赛等,竞赛中可以邀请企业导师担任竞赛评委,并把企业生产真实项目、企业捐赠健康养老服务设施设备、颁发奖金奖品等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合作的内容贯穿于比赛环节中,这样不但提高了专业群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能推动专业群建设和课程改革等工作[2]。
4.校内导师与合作企业联合科研项目开发,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支持校内导师参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申报省级以上课题。发挥校内校企双方专业师资和技术设备互补优势,通过技术合作攻关、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企业师傅到学校挂职,参与专业建设和学徒制课程研发
企业导师到学校挂职进行健康养老专业群相关课程的授课,企业导师的授课形式应与岗位实践密切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力才会更加显著。另外,定期组织企业导师到学校参加培训,提高其带教水平和授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校内与校外导师通过互动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互相促进中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和职业素养高的学生。
(三)健全规章制度,且保障制度落实
学校和企业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双导师”队伍的有效实施和健康有序发展。
1.形成双导师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学校导师到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咨询、护理员培训和指导等工作,邀请企业导师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素养、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形势等讲座,为学生讲授养老服务技术技能操作课程,形成互聘互用管理机制。
为了使学校与企业能够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可根据学校相关专业与企业的有利资源,建立养老机构导师数据库,并动态跟踪管理,以此提高企业导师的水平[3]。另外,订单班学员的各个培养环节都要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
2.开展契约型师徒结对,建立具有高职学校特色的师徒制度
企业派出技能师傅,与有意向现代学徒制的学生签订协议并进行培养,徒弟跟随师傅参与日常工作,指导养老服务的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和角色转换,提高学生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在指导技能的同时,要注意职业素养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暑期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派出教师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安全工作等,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给予关怀和帮助,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建立多维度“双导师”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
合理规范的考核能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多维度双导师考核体系。
(1)学校每学年对选聘的指导老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在评先评优和参评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时优先评聘。根据考核结果核发工作量补助,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于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负责任的导师,学校应给予相应处分或处罚。由于企业导师的人事关系隶属企业,学校本身无法对企业导师行使管理权,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建设激励制度来实现。
(四)搭建“双导师”沟通平台,促进交流和合作
1.搭建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沟通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学校和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各项教育教学培训,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有机会共同参与交流和研讨,校内教师能更容易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运营模式与新技术发展同生共长。企业教师更容易掌握健康养老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动态。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和从业指导。把订单班学生派到企业导师所在的单位中去,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起到连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纽带作用,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技术交流[4]。通过两位导师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齐头并进的综合型人才。
2.采用校企分段育人的培养模式,解决企业“用人荒”问题
根据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个学徒制订单班分别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校企分段育人的培养模式。分段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方式:①针对本土养老企业的“4+2+暑假+顶岗”模式,即采用每周有4天在校学习、1~2天在企业学习,有2次暑假企业深度学习和1次企业顶岗实习;②针对外地养老企业的“暑假+顶岗”模式,学生每学期完成在校正常的专业课程学习外,每学年的暑假(6~9月)安排学生到企业集中实践。由于一线养老护理员短缺,而具有高素质专业资质的养老人才更难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养老机构部分“用人荒”的问题,从而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结论
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试点阶段,“双导师”师资团队的建设不容忽视,“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有力支撑。“双导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养老服务职业道德的培养,而且能使学生尽快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强化対健康养老专业群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无缝隙对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64-67.
[2]李传伟,董 先,姜 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冯小军,吴 琼.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88-91.
[4]徐 芳.浅析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
为满足养老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及相关岗位群的专业化人才需求,很多学校在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建设中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要求“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双导师”的内涵特征
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有力支撑。在现代学徒制框架下,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双导师”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业群中的骨干教師和养老机构一线工作的师傅组成,学校的“教学导师”承担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培训、学徒顶岗实习的表现,“企业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专项技能培训和工作指导[1]。目前,现代学徒制在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内开始试点和推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一流企业或民政部门签订校企合作,成立了“杨浦区养老高级人才班”“星健养老高级人才班”“厚德世家养老高级人才班”“福建省泉州市慈善总会养老高级人才班”“万众和班”等学徒制订单班。该培养模式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对该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境和操作性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困境以及对参与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建立严格的“双导师”选拔和遴选制度
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包括养老运营管理、健康管理、养老照护、康复保健等。该专业群必须建立两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支是来自校内的教学导师,承担校内导师的人员必须具备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有研究生学历及中级职称、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另一支是来自校外的有一定理论基础且岗位核心能力强的企业师傅。企业师傅要求有大学及以上学历,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校内外导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即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切实的指导能力、良好的师德素养以及熟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二)加强“双导师”师资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1.校内导师进行下企业锻炼和顶岗实践,提高养老服务实务能力
学校要加大对校内导师培养的力度和关注度,养老专业群每个专业都会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企业进行寒暑期顶岗实践。顶岗教师需要在机构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实践,学习养老照护、运营管理、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提高养老服务实务能力。教师在顶岗实践的期间,要收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素材等用于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此外,教师还应与企业师傅及相关人员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起到促进作用。
2.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学习,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台湾、香港等地进行考察和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先进养老护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专”,提升操作技能水平
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专”为宗旨,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举办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学生技能竞赛等,竞赛中可以邀请企业导师担任竞赛评委,并把企业生产真实项目、企业捐赠健康养老服务设施设备、颁发奖金奖品等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合作的内容贯穿于比赛环节中,这样不但提高了专业群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能推动专业群建设和课程改革等工作[2]。
4.校内导师与合作企业联合科研项目开发,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支持校内导师参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申报省级以上课题。发挥校内校企双方专业师资和技术设备互补优势,通过技术合作攻关、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企业师傅到学校挂职,参与专业建设和学徒制课程研发
企业导师到学校挂职进行健康养老专业群相关课程的授课,企业导师的授课形式应与岗位实践密切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力才会更加显著。另外,定期组织企业导师到学校参加培训,提高其带教水平和授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校内与校外导师通过互动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互相促进中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和职业素养高的学生。
(三)健全规章制度,且保障制度落实
学校和企业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双导师”队伍的有效实施和健康有序发展。
1.形成双导师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学校导师到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咨询、护理员培训和指导等工作,邀请企业导师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素养、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形势等讲座,为学生讲授养老服务技术技能操作课程,形成互聘互用管理机制。
为了使学校与企业能够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可根据学校相关专业与企业的有利资源,建立养老机构导师数据库,并动态跟踪管理,以此提高企业导师的水平[3]。另外,订单班学员的各个培养环节都要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
2.开展契约型师徒结对,建立具有高职学校特色的师徒制度
企业派出技能师傅,与有意向现代学徒制的学生签订协议并进行培养,徒弟跟随师傅参与日常工作,指导养老服务的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和角色转换,提高学生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在指导技能的同时,要注意职业素养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暑期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派出教师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安全工作等,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给予关怀和帮助,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建立多维度“双导师”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
合理规范的考核能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多维度双导师考核体系。
(1)学校每学年对选聘的指导老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在评先评优和参评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时优先评聘。根据考核结果核发工作量补助,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于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负责任的导师,学校应给予相应处分或处罚。由于企业导师的人事关系隶属企业,学校本身无法对企业导师行使管理权,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建设激励制度来实现。
(四)搭建“双导师”沟通平台,促进交流和合作
1.搭建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沟通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学校和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各项教育教学培训,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有机会共同参与交流和研讨,校内教师能更容易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运营模式与新技术发展同生共长。企业教师更容易掌握健康养老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动态。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和从业指导。把订单班学生派到企业导师所在的单位中去,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起到连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纽带作用,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技术交流[4]。通过两位导师的紧密配合和通力合作,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齐头并进的综合型人才。
2.采用校企分段育人的培养模式,解决企业“用人荒”问题
根据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个学徒制订单班分别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校企分段育人的培养模式。分段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方式:①针对本土养老企业的“4+2+暑假+顶岗”模式,即采用每周有4天在校学习、1~2天在企业学习,有2次暑假企业深度学习和1次企业顶岗实习;②针对外地养老企业的“暑假+顶岗”模式,学生每学期完成在校正常的专业课程学习外,每学年的暑假(6~9月)安排学生到企业集中实践。由于一线养老护理员短缺,而具有高素质专业资质的养老人才更难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养老机构部分“用人荒”的问题,从而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结论
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试点阶段,“双导师”师资团队的建设不容忽视,“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有力支撑。“双导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养老服务职业道德的培养,而且能使学生尽快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强化対健康养老专业群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无缝隙对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64-67.
[2]李传伟,董 先,姜 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冯小军,吴 琼.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88-91.
[4]徐 芳.浅析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