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来源 :历史教学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oq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分为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以两种不同体例进行编写。必修教材是通史体例,选择性必修是专题史体例,内容有交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不同体例下相关内容的整合教学,从而构建更为庞大的结构性知识,尤其是高三复习课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以便在阅读材料时更加灵活运用,是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从选择性必修的复习课切入进行探究。
其他文献
<正>历史认识论是对人们关于历史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的哲学分析,主要解决历史认识主体(史家)如何认识历史客体以及历史认识的性质等问题。[1]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认识,即对史家用概念陈述的历史进行再认识。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认识教育。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
期刊
<正>2017年版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1]在教学实践中,以“人”设“境”,以“问”领“学”,人物叙事情境下的历史教学是让课堂“活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例,让学生聚焦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这位被称为“英国囚徒”“美
期刊
<正>历史深度学习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是指在教师引领下,以素养目标为导向,以大概念主题为引领,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挑战性学习活动中把握学科本质,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进阶化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立场,关注学习发生,是涵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启动以来,徐州市广大教师对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从对学生“学”的关注,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
期刊
<正>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单元深度学习目标,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区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之一,近年来一直参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笔者按新课标的要求,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探索初中历史单元深度学习设计和实施的有效策略,引导初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学会学
期刊
<正>近年来,概括题已成为各地中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热门题型,以北京中考为例,近两年概括题分值占到全卷主观题的30%左右。本文拟基于北京中考真题,探讨概括题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初中学段学生的概括题解题能力,以求教于方家。一、概括题之“道”在笔者看来,概括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基础环节。初中生已对古今中外的重大史事有所了解,但对史事进行分析与评判的思维较弱,
期刊
疾控中心是我国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职能部门,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疾控中心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下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省级疾控中心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正>传统学科间界限分明,各学科的知识常被割裂,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知识是相互联系、交叉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简称《新课标》,下同),都提到要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如历史《新课标》提到要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1],这体现出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和各学科尤其是地理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
期刊
期刊
<正>历史上,从华南沿海出洋谋生、移居他乡的华侨华人群体,通过侨批网络的运转,始终维持着割舍不断的家国联系。他们留下的大量侨批文书,不仅蕴含生动细腻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更有助于揭示一个长达数百年的中国与世界密切互动的社会网络。迄今为止,海外学者班国瑞(Gregor Benton)与刘宏的近作——《亲爱的中国:移民书信与侨汇(1820—1980)》(贾俊英译,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是英文世界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