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责任感,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具有爱国思想的基础。只有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都有责任意识,才会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面对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纪念日和庆典活动不太重视和关心的现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引导大学生激发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从多方面加强灌输,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感。
关键词:纪念日;庆典活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难的民族,有着众多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同时还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民族。正因为中国具有了其他国度所不具有的历史渊源,加之炎黄子一贯孙秉承和沿袭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使中华民族具备了自强、自信、自尊、自重的民族品格,才能在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事实。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国各民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二、当代大学生对国家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认识观念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有着许多为后人们所秉承的优良习性,祭奠亲人、缅怀先人、对中国有至关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大纪念、庆典活动等,都无不深深地镌刻在后人印记之中。而这些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不仅激励着当代大学生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警示着后人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献血换取而来,我们不仅要学会缅怀历史,尊重历史,更要学会开拓未来,创新未来这么一个道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结和历史使命感,也成为当今高校思政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对多个重大纪念日、庆典活动的举办,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爱国精神、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对如何担当未来主人翁的角色进行重点的探索和研究。因为当代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对国家的发展历史,概念模糊,认识肤浅。因此,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结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因为纯粹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犹如“纸上谈兵”,他们需要典型的事例从思维意识中进行渗透,需要亲历的见证从行为语言中进行感化,还需要各类活动的举办从内心深处接受意识形态的转化。因此,从点面结合,今昔对比,事实与现状等方面家增强同学们的认识论。
三、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分析历史,学会尊重历史,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结,不辱历史使命,更好地开创未来,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
从我国的若干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以及举办庆典活动的过程来看,举办庆典活动的目的、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在不同时期举办的各类庆典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国际间的影响力等,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层次认识。那么,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观念认识呢?
笔者认为,通过例举“5.4青年运动纪念日”、“7.1建党日”、“8.1建军日”、“10.1国庆日”、“12.9学生爱国运动日”以及“7.1香港回归日”、“12.20澳门回归日”等几个重大的纪念和庆典活动的举办,分别回顾上述几个重大纪念日的历史事件,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成长奋斗史、浴血奋战史、艰辛创业史,反映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浴血奋战、不屈不挠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泣血事迹。从中提炼其精髓,有效地渗透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之中,形成浓重的爱国情结和强烈的报效祖国并使国家强大、繁荣、和谐而不懈努力的信念。
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的直接参与,关键在于组织和发动。如,结合“纪念5.4青年运动”、 “7.1建党日”、“8.1建军节”、“10.1国庆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宣讲活动。邀请曾经经历过以上活动的“长者”为大学生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组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到高校座谈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形势报告、政策宣讲,引导大学生在重温历史、把握形势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二是组织开展富有大学生特色的系列活动。开展“青春红歌会”“征文”、“楹联创作”等赛事,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成就展览,以了解国情、感受成就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爱国情感。三是开展典型引导。开展大学生“5.4优秀团员”、“校园十佳”等评比活动,进行评选表彰,广泛征集、大力宣传大学生的青春创业故事、成才故事、奉献故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四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坚持正确导向,营造浓厚氛围。五是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开展专业成才、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
四、如何发挥学校“主战场”的作用,多渠道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教育管理工作者,以《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课程为教育主线,结合国情,进行有的放矢地阐述和分析,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适时穿插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评论,将枯燥的教学活动演绎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二)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学校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师生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7.1”、“10.1”等重大节日和“5.4青年节”、“清明节”、“端午节”、“9.10教师节”、“中秋节”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节日结合起来, 如,在清明节重点开展“民族魂、祖国颂”清明诗会和“追思励志做栋梁”、“忆名人、访故居”等活动;在端午节重点举办群众龙舟比赛和“端午节文化内涵研讨会”等活动;在中秋节举办“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和“传统节日与和谐文化”论坛等活动。将这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纪念活动与开展各类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等结合起来,精心安排主题党日、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活动以及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演讲诵读、诗歌创作、书画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并组织和邀请专家学者、党政领导、英雄模范等到校演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引导广大师生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共享国庆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三)深入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必须要具有社会实践的现状,充分利用假期开展“走进社会、走入基层、走向农村、走进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具有了解社会、感受农村、感悟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化作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奉献家乡、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题,围绕国家重大的纪念日和庆典活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典型的事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教育管理工作者任重道远。
关键词:纪念日;庆典活动;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难的民族,有着众多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同时还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民族。正因为中国具有了其他国度所不具有的历史渊源,加之炎黄子一贯孙秉承和沿袭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使中华民族具备了自强、自信、自尊、自重的民族品格,才能在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事实。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国各民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二、当代大学生对国家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认识观念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有着许多为后人们所秉承的优良习性,祭奠亲人、缅怀先人、对中国有至关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大纪念、庆典活动等,都无不深深地镌刻在后人印记之中。而这些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不仅激励着当代大学生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警示着后人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献血换取而来,我们不仅要学会缅怀历史,尊重历史,更要学会开拓未来,创新未来这么一个道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结和历史使命感,也成为当今高校思政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对多个重大纪念日、庆典活动的举办,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爱国精神、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对如何担当未来主人翁的角色进行重点的探索和研究。因为当代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对国家的发展历史,概念模糊,认识肤浅。因此,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结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最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因为纯粹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犹如“纸上谈兵”,他们需要典型的事例从思维意识中进行渗透,需要亲历的见证从行为语言中进行感化,还需要各类活动的举办从内心深处接受意识形态的转化。因此,从点面结合,今昔对比,事实与现状等方面家增强同学们的认识论。
三、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分析历史,学会尊重历史,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结,不辱历史使命,更好地开创未来,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
从我国的若干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以及举办庆典活动的过程来看,举办庆典活动的目的、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在不同时期举办的各类庆典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国际间的影响力等,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层次认识。那么,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观念认识呢?
笔者认为,通过例举“5.4青年运动纪念日”、“7.1建党日”、“8.1建军日”、“10.1国庆日”、“12.9学生爱国运动日”以及“7.1香港回归日”、“12.20澳门回归日”等几个重大的纪念和庆典活动的举办,分别回顾上述几个重大纪念日的历史事件,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成长奋斗史、浴血奋战史、艰辛创业史,反映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浴血奋战、不屈不挠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泣血事迹。从中提炼其精髓,有效地渗透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之中,形成浓重的爱国情结和强烈的报效祖国并使国家强大、繁荣、和谐而不懈努力的信念。
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的直接参与,关键在于组织和发动。如,结合“纪念5.4青年运动”、 “7.1建党日”、“8.1建军节”、“10.1国庆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宣讲活动。邀请曾经经历过以上活动的“长者”为大学生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组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到高校座谈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形势报告、政策宣讲,引导大学生在重温历史、把握形势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二是组织开展富有大学生特色的系列活动。开展“青春红歌会”“征文”、“楹联创作”等赛事,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成就展览,以了解国情、感受成就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爱国情感。三是开展典型引导。开展大学生“5.4优秀团员”、“校园十佳”等评比活动,进行评选表彰,广泛征集、大力宣传大学生的青春创业故事、成才故事、奉献故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四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坚持正确导向,营造浓厚氛围。五是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开展专业成才、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
四、如何发挥学校“主战场”的作用,多渠道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教育管理工作者,以《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课程为教育主线,结合国情,进行有的放矢地阐述和分析,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适时穿插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评论,将枯燥的教学活动演绎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二)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学校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师生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7.1”、“10.1”等重大节日和“5.4青年节”、“清明节”、“端午节”、“9.10教师节”、“中秋节”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节日结合起来, 如,在清明节重点开展“民族魂、祖国颂”清明诗会和“追思励志做栋梁”、“忆名人、访故居”等活动;在端午节重点举办群众龙舟比赛和“端午节文化内涵研讨会”等活动;在中秋节举办“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和“传统节日与和谐文化”论坛等活动。将这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纪念活动与开展各类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等结合起来,精心安排主题党日、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活动以及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演讲诵读、诗歌创作、书画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并组织和邀请专家学者、党政领导、英雄模范等到校演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引导广大师生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共享国庆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三)深入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必须要具有社会实践的现状,充分利用假期开展“走进社会、走入基层、走向农村、走进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具有了解社会、感受农村、感悟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化作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奉献家乡、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题,围绕国家重大的纪念日和庆典活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典型的事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教育管理工作者任重道远。